2017-06-28

摘录自《字裡藏珍17个圣经关键词》God's Words Studies of key Bible Themes11. 称义justification, PP.174-184巴刻J. I. Packer/林来慰译宣道出版社, 2015

  在英文圣经裏,“justify(称义)这个动词在新约中曾出现三十九次,其中有二十九次是在保罗书信或他所说的话中出现的。而“justification(称义)这个名词则只出现两次,(我们不必觉得奇怪,因为希腊文裏通常用动词多於名词。)两次都是保罗用的(罗四25,五18)。这些数字立刻反映出一个事实:称义是保罗所特别关注的教义;而且证实确是如此。保罗用他特有的方式,把福音的主要信息阐述出来,这个信息,就是有罪的人,本来都在神震怒底下,但藉着基督的死,得以在恩典中与神建立新的关系,成为祂的儿女。新约圣经有很多方式表达这个事实,但其中最完备、最清楚、最准确的方式,就是保罗因信称义的教义。对保罗而言,称义的意义是:神白白施恩给那些不虔不义的罪人,藉着他们在基督里的信心,除去他们的罪孽,算他们为义;神这样的作为,于是基於人自己的行为,乃是因为耶稣基督为他们所完成那代表性的公义,并祂流出的宝血,具有救赎、挽回和代替的功效。(要明白这个定义的每一部份,可参罗三2326,四58,五1819)对保罗来说,这就是基督教的中心。

  马丁路德把『称义』称为『使教会屹立或倾倒的条文』,相信保罗也会充份赞成这种说法。称义诚然是一基本的课题。本章的目的,就是要阐明保罗对称义的解释的要点。

  称义的意义

  在圣经中,『称义』的意思是『宣布为义』:即是对一个受审讯的人,宣布他毋须接受任何惩罚,反而可以享受那些遵守法律的人一切应得的权利。使人称义是由法官宣判的,宣告一个与判刑相反的判决——就是无罪释放,和在法律上不必受制裁。这是法律的执行,以解决人与法律之间的问题。无论案中的法官是一个人(参申二五l;箴一七15),或像这裏所说的是神(参罗八33),情况都是一样。罗马天主教一直坚持说:神使人称为义,主要是(若非全部是)藉着内在灵命的更新,使人成为义;虽然这个看法最少可溯自奥古斯丁时代,但它并没有圣经或语文上的支持。保罗所说的『称义』,其意思相等於『算为义』、『赦罪』、『不算为有罪』(参罗四58)——这些词组都表明一个观念,不是指内在的改变,而是赋予一个法律上的地位,除去法律上的责任。称义是向人宣告的判决,而不是从人裏面做出来的工作;是神所赐的一个地位,并与祂建立关系的赏赐,而不是一颗新心所带来的後果。当然,神对那些祂称为义的人,肯定会使他们重生,但这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称义是神所赐的一项基本福份,因为它为过去施行拯救,为未来确立保障。称义一方面包括罪的赦免,使我们与神和好,不再与神为敌和暴露在祂的震怒之下(徒一三39;罗四6等节,五9等节);另一方面,又赐下义人的地位和特别的身份,使称义的人可以支取神应允给义人的一切幅份——对於这方面的思想,保罗加以引伸,把称义的真理连系到信徒被接纳为儿女和後嗣的关系上(加四4等节;罗八14等节)。有关称义这方面真理,罗马书五章一至二节部有提及,在这两节经文裏,保罗指出称义带来与神和好(因为罪得赦免),又带来荣耀的盼望(因为义人的权利已赐给相信的人)。这个盼望是肯定的,因为称义的宣判是把末日的审判向前挪到现在:这是一个最後的裁决,是永不能反悔的。『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八30)『得荣耀』(glorified)是用过去式的,这意味着神所决意要做的事,可说是已经成就了。蒙称义的人由此可以肯定地知道:没有甚么能使他与他的救主的爱,并他的神的爱隔绝(罗八35等节)。将来在基督审判台前接受审判的时候(参罗一四lO12;林後五10),他或许得不到那必须对主有更大的忠心才可以得到的奖赏(林前三15),但谁也不能夺去他那获得称义的地位。他的称义地位是永远得到保障的。

  称义的根据

  保罗所陈述因信称义的教义,乍听之下好像是自相矛盾,甚至令人震惊的;因为根据这教义,神就是那一位圣洁的颁布律法者,是公义的审判官,祂曾向一切『不虔不义的人』(罗一18)显明祂那不可改变的义怒;现今竟然称不义的人为义,判不虔的人无罪(罗三2324,四25)。毫无疑问,这是受人欢迎的喜讯;但一位完全的审判官怎能这样做呢?保罗清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肯定神称罪人为义,是为了『显明神的义;因为祂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祂的义,使人知道祂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三2526)这句话是加强语气的,因为这个论点非常重要,而且是意想不到的。保罗的意思是:福音虽然表面上是宣告神违反了自己的公义,事实上却正是彰显了祂的公义。因此,福音不但没有制造出问题,使人怀疑神的公义,反而解决了问题;因为它弄清楚了一件事,是旧约圣经从来没有搞清楚的,就是神在基督未来之前及来到之後,凭着甚么公义的根据去赦免和接纳信祂的人。福音所表明的,是一位公义的神如何能公平地称相信祂的罪人为义。

  称义的解释

  这是怎么可能的呢?就是藉着完全履行神的律法对人所有的要求——换言之,以真正实在的公义作为根据;因为公义的首要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满足神律法的要求。能够公平地达至称义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律法的要求在被称为义的人身上得以满足。但律法对罪人有双重的要求:它要求罪人一方面既然是神所造之物,就需要完全顺服律法的诫命;而另一方面,罪人既然是犯罪者,就需要完全承担罪的刑罚。他们怎能满足这个双重的要求呢?答案是:主耶稣基督已代表他们满足了。永生神的儿子『先在律法以下』(加四4),好让祂能够代替祂的子民对律法作双重的顺服。这两方面的顺服,在保罗所说的话中已显明出来:『存心顺服,以致於死……』(腓二8)祂过着公义的一生,最後按着神的旨意,为不义的人死:祂取代人的地位,承担了律法刑罚的咒诅(加三13),为人的罪作了挽回祭(罗三25)

  因此,『因一次的义行』——就是无罪的基督的生和死——『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五18)。因着基督的义(基督受神委派,代表人类成就这义),『神的义』(即从神而来的义,参腓三9)就白白的赐予一切相信的人(罗一17,三2l22,五17,参九30,一○311):即是说,神应许并赋予他们一种权利,不再把他们当作罪人看待,而是以他们为义人。因此,他们藉着那本是『无罪的』却代表众人『成为罪』(当作罪人一样对待,受到刑罚)的一位,成为『神的义』(林後五21)

  传统中常用的一句话:『基督的义归算在人的身上』,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信神的人是义人(罗五19),在神心目中(罗四11)有公义(腓三9),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的义,而是因为他们的元首基督在神面前是义的,他们因与基督联合,就分享到祂那义人的地位,并蒙神接纳。祂的义成为他们的义,意思是说,他们被父神接纳,得到奖赏,正如基督因着本身的义及对父完全的顺服而配受的一样。把祂的义归算在他们身上的这个意义,不是像一些人所批评的,是刻意编造出来的法律故事,因为这个真理是建基於罪人和基督之间一个真实的联合。他们是『在基督裏』被称为义(加二17);而神算他们为义,宣布他们是义人,并不是以为他们本身已遵行了律法(否则就成为错误的判决),而是因为他们已藉着信心,与那代表全人类遵行了律法的一位联合在一起(这才是真确的判决)。因此,罪人是因着那存顺服的心遵守律法、舍身流血的耶稣基督,而蒙公正地被称为义;他们现今和将来救恩的确据,也必须建立於此。

  称义的方法

  保罗说,在基督裏的信心,就是接受义和领受称义的途径;罪人是『藉着』或『透过』信心而称义的。信心不是称义的基础;如果是,信心就会成为有功劳的行动,保罗就不能把信神的人称为『不作工的人』了(罗四5)。反之,信心是那一双伸出来的、空无一物的手,藉着接受基督而领受了义。

  保罗引证亚伯拉罕的例子(『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去证明当人让自己的灵魂安然信赖神丰盛的应许时,他就得称为义了(加三6;罗四3等节;引用创一五6)。根据罗马书第四章的上文下理和辩证的范围,当保罗引用这节经文去教导人,说到亚伯拉罕的信心被『算为他的义』的时候(罗四5922),他要我们明白的是:信心——全心全意依赖神的应许(18等节)——就是把义算在他身上的条件和途径。保罗不是说信心——无论是当作义或义的代替品——是称义的基础。罗马书第四章全章所讨论的完全不是关乎称义的基础,而是关於达致称义的途径。我们已经引用过罗马书第三及第五章的经文,在其中保罗就曾讨论称义的基础,根据保罗的教训,我们被称为义不是基於我们的信心,而是基於基督的义。

  或许我可以尽量简短地评论一下保罗的文笔,藉此阐明罗马书第四章所讨论的真理。保罗的书信显示出他有一个分析力强、思想清晰的头脑,他清楚知道自己要说些甚么,他也有一种传播者的本能,能够有条不紊、有说服力地陈述他的论点;但另一方面他却对语文和说话的技巧没有太大的兴趣(参林前二14;林後一○10),又因为他是要向普通人说话,因此他的遣词造句就显得颇为松散,没有太多的定义,没有专门名词,不寻求华美的词藻,而且有一习惯(或许他并非故意如此,我们在不知不觉间也会如此),就是常常重覆一些对他意义重大的字眼,而重覆用的时候,往往会表达了跟上次略为不同的意思。

  此外,保罗是一位行文非常精炼的作家,在新约中他的文笔是最浓缩的。在一些分析性的论证上,他通常只列出一个梗概的大纲,让读者自行引伸出推论和涵义。但他总是有足够的陈述,使道理清晰,而那些留心他的逻辑推理的读者,应该不会误解他行文中偶尔出现的一些奇特和意义含糊的用语。

  罗马书就是典型的例子:保罗所写的每一句话都精简扼要,每一个钥字,都有独特的意义,却又互相关连。例如,在短短七节经文中,『律法』或『律』一词就有几种意思:(1)神的命令(2225,八3)(2)一种持久的力量,是属乎罪的(2325,八2),也属乎坚定的意志,尽管这种意志的效力不大(『心中的律』,七23),也属乎圣灵(2,除非『圣灵的律』是像一些人所说的,是指福音的信息)(3)一种重覆出现的过程(21)。『义』又是另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字眼。它可以解作:(1)当神审判罪的时候(25,参二5,三5等节),及称不义的人为义的时候(26)所表现的特性;(2)神对人的接纳,是因耶稣的缘故,而白白赐给人的礼物(17),以致他们现今虽然有罪,却是与神『关系正常』;(3)人对神应有的顺从(13161820,一四17)

  在罗马书第四章,保罗说到亚伯拉罕的信心,『就算为他的义』(35922),他在这裏不是说信心就是我们的义,乃是说我们是因着信得称为义。信心肯定是我们称义的条件和途径,但基督的顺服(19)、祂的义(18),以及祂为我们的罪付上的赎价(25),是我们称义的根据。

  保罗和雅各

  有时候人们以为雅各书二章二十一至二十五节与保罗的教训冲突,因这段经文教导人说:神是根据信心和行为两个双重的基础去接纳人。然而,我们若根据这段经文的上文下理去研究一下,就发现雅各并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必须谨记,在新约作者中,只有保罗经常用『称义』来描述神接纳人的行动。当雅各也说到『称义』的时候,他是运用这个词一个更普遍的意义,就是指为别人伸寃,证明他是对的。在这个意义上,称义的意思不是说被神接纳为义,而是证明某人是一个真正信主的人;据雅各的意思,一个称义的人,是应该可以从他生命裏找到证据,证明他拥有一种活的、有行动的信心,使他得到神的接纳。雅各和保罗一样,引用创世记十五章六节,两者的目的都是要显明亚伯拉罕是藉着信心被神接纳为义(雅二23)。但他说,圣经上这句话约在三十年後就『应验』(由後来发生的事情所证实)了——那时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因行为称义』(21)。亚伯拉罕当时所作出的行动,证明他拥有真实的信心,并且被神接纳。雅各这段经文(1426)的要点是:单单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由真实信心所产生出来的好行为,就不足以证明一个人已经得救——这一点保罗必完全赞成。

  称义的重要

  称义的教义是福音的中心,因为神是我们这些有理性的被造物的颁布律法者和审判官,这是我们与神的基本关系,而我们在祂面前的地位,永远是由祂圣洁的律法所决定的。因此,罪人的首要问题,就是先与神的律法建立正确的关系,因为除非他与律法的关系正确,他不能与定律法的神有正确的关系。一天他仍在律法的咒诅底下,他就不可能真正敬拜神,与神相交。然则,称义的福音却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他看见如何藉着在基督裏的信心,可以永远湮没律法那咒诅他的声音。如今他可以坦然无惧的靠近他的造物主,向祂敬拜。

因此,认识到个人是否蒙称义,是一切真实信仰的基础。过去一直如是,将来也必如是。问题不在乎你能否完全按着圣经真理,准确地把教义陈述出来(正如上文说过,这样做必须特别谨慎),而是你是否经验到它的真实?在一个真正信仰开始之先,你必须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能除去我的罪?真实的信仰,只属於那些知道答案的人,这问题的答案是:并非看见我能为自己做些甚么,乃是信靠耶稣,并相信祂为我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