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式的君王——马可福音
【新约概论-马可福音】第五讲:仆人式的君王——马可福音
作者:健康教会九标志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wNDI3NQ==&mid=2651408352&idx=1&sn=8a3d863eba5c8f0ddf6f6664884bb6fc&chksm=bd7fc0bc8a0849aa5f99968d0963bc2101972c48f490a6f3c8415b4c27bfeaf555c0234eae15&mpshare=1&scene=5&srcid=1201bUkLZxYyUVlxiQXnSDsl#rd
引言
耶稣是什么样的王? 我们虽然不生活在君主制国家,但对我们王室成员的形象或样子都已司空见惯,有了某种程度上的刻板印象。
你是否想要这样一位王,他看起来对服侍客人用餐比制定法律更有兴趣?你希望王把自己看作仆人,还是统治者?大多数人希望他们的王被许多仆人包围,被当作皇族看待,而且这个想法很有诱惑力。如果我们是王,我们期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受人尊敬,被人服侍,并永永远远执掌王权。
我们不喜欢服侍这个观念。是的,也许我们喜欢服侍这个观念,它是高尚的,但我们鄙视任何想把我们当作仆人对待之人的想法。然而,这正是“人子”来要成为的,既是仆人,也被当作仆人,一个受苦的仆人。他为什么以这种方式来呢?因为他想被人鄙视,被人拒绝,被人践踏吗?不,他来成为这样的王,一个受苦的,作仆人的王,因为这正是你我所需要的那种王。
背景
马可福音启示耶稣为正在到来的王,同时也是受苦的仆人。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耶稣是谁,以及真正的门徒是什么样的,就像马可记录的:“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
许多人认为马可福音是最早的福音书,写于公元60年代的某个时间。作者是马可,也叫约翰马可,他是新约中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来自一个富有且显赫的早期教会家庭(这是他母亲在耶路撒冷的家,许多人在那里为彼得祷告,彼得从监狱逃出来后去了那里,徒12:12)。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西4:10),是第一次宣教旅程中保罗,巴拿巴和彼得的年轻同伴。后来,在第一次宣教旅程中他从安提阿离开,导致了保罗和巴拿巴之间的裂痕(徒13:13)。根据历史传统,马可是那个在耶稣被捕的时候,丢了麻布,赤身逃走,身份不明的年轻人。(可14:51)
证据表明这本福音书是写于罗马和写给在罗马教会的外邦基督徒的。例如在马可福音里,有希腊语翻译的亚兰语术语和许多希腊语音译的拉丁文字的存在,这使得它是为希腊/罗马读者写的说法更具可信度。
马可福音内容的来源可能是彼得。马可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但圣经表明马可和彼得彼此认识:
徒12:11-12,彼得从监狱逃出后,往马可的家去。
根据彼前5:13,我们知道在彼得写那封信的时候,马可在彼得身边。
此外,第一世纪末期的教会领袖帕皮亚(Papias),认识十二使徒本人,他说:马可记下了彼得告诉过他的一切关于耶稣的讲话和事迹。
也许马可福音这卷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充满了行动感。马可最多重复的用词是“随即”和“于是”(英文版为“immediately”,使用了47次;希腊文中是“euthus”)。相比其他福音书,它的教训非常简短。例如,整本书只有7个耶稣所讲的比喻,而马太福音有20个,路加福音有27个。而且它包含的事件也少于其他福音书。但是尽管它是最短的福音书,当马可讲述耶稣生平中的一个事件时,他通常提供了比其他福音书作者更多的细节。
马可福音以简洁的叙述和生动的细节为特色,更突显本书行动导向的特点。作为所有福音书中最短的一本,马可福音开门见山。它最开始的一些话就是它信息的总结:“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1:15)第1章16节,耶稣开始他的事工,并呼召他的门徒。在马太福音,同样的事件直到4:12才被记录。马可福音记录了耶稣做工的关键事实,省去了其他福音书中的比喻和教训。马可福音总共16章,却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耶稣生命最后一个星期发生的事。
由于这本书简短且易于理解,因此非常适合用来给非基督徒介绍福音和耶稣。问问他们对耶稣和耶稣所说的有什么看法。他们认为耶稣是谁?马可福音这本书也非常适合你读,不只是为传福音,也是为了让你记住耶稣做了什么。
马可福音的结构
马可福音总体上可分为2大部分:彼得承认耶稣为弥赛亚和基督之前发生的事,和彼得认信之后发生的事。
在前半部分(1:1-8:26),我们看到了耶稣在加利利的公开传道,在那里他向众人证明,自己有权柄教训人,有能力施行各样的神迹。然后,像马太福音一样,本书的转折点出现在彼得承认耶稣是弥赛亚的时候(8:29)。马可福音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展开这一点,他用治好瞎子的事件来解释正在发生的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经文,首先是8章22-26节: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耶稣打发他回家,说:“连这村子你也不要进去。”
然后是8章27-30节:耶稣和门徒出去,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在路上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又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耶稣就禁戒他们,不要告诉人。
在本书中间的这两段记载有惊人的相似性。第22和27节经文展开了这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里,他们正来到伯赛大;第二个故事里,他们正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接着我们看到了瞎眼的获得部分视力的神迹:那个瞎子看见了人,但好像树木,并且行走。人看见了耶稣,但认为他是约翰,是以利亚,或者先知里的一个。然后我们获得了完全的视力。那个瞎子看得清楚了。彼得也看见了,耶稣不仅仅是某一个复活过来的先知:他就是弥赛亚。最后是要求保持沉默的命令:既是对那个瞎子,也是对门徒。你们已经知道的不要告诉任何人。至少现在还不能。
这是全书的支点。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看到了一部分——正如那个盲人所表明的。但是突然间,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一切都改变了。直到现在,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加利利周围的地方。但是第8章27节的经文显示,耶稣在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路上,从那里他走向了耶路撒冷。从第一次清晰地被人认出的的那一刻,耶稣开始走向十字架。
这意味着本书的前半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耶稣是谁?”并得到了答案:“耶稣是基督!”一旦知道了这个答案,本书的后半部分提出另一个问题:“耶稣是什么样的弥赛亚?”答案是:“他是受苦的仆人。”正如在后面的第10章耶稣说的:“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10:45)
马可福音的后半部分包含了耶稣对门徒的私下教导(8:27-10:52):耶稣对门徒进行了私下集中的教导,关于他即将到来的受苦,他的死亡和复活,并且跟从他意味着什么?本书最后六章聚焦于基督生命的最后一周,他的死亡和复活。
好了——这就是本书的总体概述。但是《马可福音》的信息是什么呢?正如我刚才提到的,都是关于耶稣是谁。所以……关于耶稣,《马可福音》告诉了我们什么?
关于耶稣,马可福音告诉了我们什么?
1. 耶稣是人子
首先,我们看到耶稣是“人子”。这本福音书中,基督16次用“人子”这个词来称呼自己。他只是出于礼貌吗?根本不是。“人子”承载着重大的意义,对于当时的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期望,它既强调了连续性,也强调了不连续性。
通过使用这个称呼,耶稣当然地继承了犹太人所认为的弥赛亚的一切。但以理7:13-14说: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
所以当耶稣称呼自己为“人子”时,他是把自己看作这位开创永远国度的大而可畏的人物。这是我们在马可福音前半部分得到的“人子”的一面。他有神的权柄。
但从人的角度来看,与他们的期待也有不连续性。
“人子”也暗指人的软弱。它被用93次来指受苦的以西结。在旧约的前半部分经常使用它来强调人和神的区别。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吗?事实上,不矛盾。耶稣既是但以理书第7章中那位被神圣化的人,也是以赛亚书第53章中那位受苦的仆人。正如我们在约翰福音12:34中看到的,那里众人明确地将“人子”等同于弥赛亚。“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 ”。
显然,耶稣对作为受苦受难的“人子”的描述与众人对期待中的弥赛亚的理解正好相反。
所以,关于耶稣,我们在马可福音里学到的第一件事是,他是“人子”——而这个词曾被用在旧约两个看似相反的语境中。
2. 耶稣有权柄
其次,我们看到耶稣有权柄。本书前半部分的突出特点是在不同领域对耶稣的权柄进行了特别的描述。“人子”的能力和权柄的论证是令人信服的。我们看到他有权柄:在人之上(1:14-20);在鬼之上(1:29-34);在罪之上(2:1-12);在自然之上(4:35-41);在疾病和死亡之上(5:21-43);在那些甚至不在以色列或在他面前的人之上(7:24-30);两次开瞎子的眼(8:22-26)。
马可福音的前半部分引导我们来问,这到底是谁?在马可福音4:41,我们看到门徒们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耶稣自己也向门徒提出了这个问题,正如我刚才在可8:27-30节看到的——这导致彼得承认耶稣是基督并成为整本书的转折点。
但耶稣不只是有权柄的,神圣的“人子”。他也是受苦的仆人——这个称呼的另一半意思。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马可福音里的第二个主题。
3. 耶稣带着一个使命来: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耶稣这位王已经来到,他的使命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就在彼得承认基督是弥赛亚之后,我们看到了这个清晰的目的宣言,也就是马可福音8:31-38
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耶稣明明地说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不像他们一直希望和期待的那样——耶稣来要征服世界作王。相反,他一出场就自我介绍是弥赛亚,然后教训他们说,他必须受苦和受死。如果他们要跟从他,他们必须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因此,他对门徒关于他的身份的教导充满了以赛亚书53章里那位仆人的语言。
这一定与那天的犹太人的直觉完全相反。在马可福音里,耶稣四次提到他要受死的使命:
8:31 “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
9:31 “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被杀以后,过三天他要复活。”
10:33-34“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将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他,吐唾沫在他脸上,鞭打他,杀害他。过了三天,他要复活。”
10:45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在被钉十字架的叙述里,我们看到这正是耶稣在做的。
我们看到,耶稣被捕后,他被完全地被离弃 (14:50)。在15章,我们看到一个罪犯取代那无罪的被释放。在马可福音15:21-32,我们读到耶稣的受难和受死:
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就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从乡下来,经过那地方。他们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他们带耶稣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翻出来就是髑髅地),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他却不受。于是将他钉在十字架上,拈阄分他的衣服,看是谁得什么。
钉他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时候。在上面有他的罪状,写的是:“犹太人的王”。他们又把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注:有古卷在此有“这就应了经上的话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从那里经过的人辱骂他,摇着头说:“咳,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祭司长和文士也是这样戏弄他,彼此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
他在十字架上的受苦是他服侍我们的最大展示。这位“人子”,拥有一切权柄,要再来审判,而这次是来受苦,思考一下这一真理。这告诉我们神什么样的性情?他对悔改之罪人的爱表明了什么?
然后,最迫在眉睫的,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耶稣为他的门徒预备将来的事。他在马可福音第8章对他们说了什么?跟从这位奴仆式的君王,意味着背起我们的十字架,并分担做门徒的代价。意味着为基督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知道因他所作的,我们被彻底地赦免了。这也意味着,例如,共同承担做门徒的代价和传福音的痛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别人讲述基督,尽管这些都可能是困难的。
在The Message of the
New Testament这本书里,狄马可牧师写道:
如果马可福音是关于耶稣是谁的,那它也是关于我们是谁以及他对我们生活的要求的。他的要求是完全的...真正的悔改往往从认识到你罪孽的深重和你极大的需要开始。它来时犹如晴天霹雳。然后会痛悔流泪。如果是依着神的意思忧伤痛悔,会带来改变。它会带来这样的改变,能把像彼得这样一个自高自大的叛徒,改变成为一个忠实的牧者。根据教会历史,彼得有一天要走向罗马,背起他的十字架,并且效法基督。传统告诉我们,彼得不让自己以基督一样的方式被钉十字架。他认为自己不配。所以他被倒钉十字架。彼得可能是十二使徒的领袖,他在混乱中带头抵抗,他首先承认耶稣是基督,他因为懦弱而不认耶稣,他因自夸而大胆承诺。但他也会哭。如果你想知道耶稣是谁,你必须要知道你自己是谁。
问题是,你要如何对待这位受苦的仆人?
耶稣唤起了不同的回应
我们在马太福音曾考虑过人当如何来回应耶稣,这是福音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马可福音里。当我们在传福音中使用这本书时,在人们亲身听到福音后,吸引他们来关注回应耶稣的方式,这是非常有用的。有些人说,如果基督在世的时候他们就在场并且见过他,他们会很容易就相信了。好的,我们需要考虑耶稣在世的时候不同人对耶稣的不同回应,并让它来指导今天的我们。虽然时代和文化已经改变,但回应的方式并没有改变。
一些人相信
一些人相信,耶稣就是他所说的那位;我们读到他们有信心;像那个瘫子的朋友们,他们把他从房顶缒下去见耶稣。在可2:5,我们读到:耶稣见他们的信心。
又有一个女人,患了多年的血漏,她摸了耶稣的衣裳,然后俯伏在他的脚前。在《马可福音》(5:34)里,耶稣告诉她,他的信救了她。还有其他人:管会堂的睚鲁(5:23),叙利腓尼基的妇人(7:29)等等。
有趣的是,在回应最积极坚决的人中,许多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这是福音书真实性的极好明证。我们想要炫耀什么样的追随者?……有影响力的,强壮的,富有的?新约确实记载了归向基督的几类人,这些追随者是社会的局外人,这似乎是他们的优势。马可来自一个富有的家庭,他有充分的理由来关注一些有名望且富有的归信者,以说服希腊或者罗马读者来追随基督——但他没有这么做。
一些人感到困惑
我们也看到,人们对耶稣的回应并不总是那么果断坚决,要么真正相信,要不直接拒绝。有些人对基督存着困惑。我们主要从门徒的身上看到这一点。当耶稣呼召门徒时,他们虽然以信心回应来跟从,但是他们并不能很快了解他是谁。当门徒不明白撒种的比喻并要耶稣来解释时,耶稣回答:“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可4:13)当他们惊讶于耶稣的能力可以平静海里的风浪时,耶稣问道:“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可4:40)当耶稣第二次喂饱一大群人时,门徒还是跟第一次一样困惑不解和惊讶不已。(8:14)
我们不也经常这样吗?我们学得很慢,我们认为我们有正确的信心,但是当我们面对关于耶稣的错误观念时,我们对耶稣的反应,往往更像门徒,而不像那些离弃主的人。
此外,耶稣没有因为门徒的困惑和学习缓慢而抛弃他们,在我们服侍人时,我们也应该从耶稣身上得到激励。同样地,我们应该保持谦卑和耐心,我们要考虑其他信徒生命的生长和成熟的实际情况。当别人对看似简单的属灵真理感到困惑不解时,我们不应该恼怒……耶稣从来没有对我们恼怒过。
一些人敌对
然而还有第三种人,他们的回应也是明确的,就是那些拒绝耶稣的人,其中许多人敌对耶稣。他们很早就谋划杀害耶稣,以此来回应他的声明。在第二章,耶稣做了几个具有挑衅性的声明,包括自称是一个能赦免罪的人(可2:7,10),以色列的新郎(可2:19-20),以及安息日的主(可2:28)
在第二章的开始,对于耶稣声称能赦罪,文士们认为是对神的亵渎。在第3章,法利赛人反对他在安息日治病,并开始商议如何除灭他(3:6)。
但有其他一些你可能想不到的人也敌对耶稣。耶稣的亲属认为他癫狂了,想要抓住他。(3:21)他家乡的人也认为他冒犯了他们。(6:4-5)
最后,对耶稣的反对声变得如此广泛,它席卷了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犹太人和外邦人,仇敌甚至朋友。不仅犹大,其余的门徒也都参与背叛,否认和抛弃耶稣。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后,门徒们离开他们的拉比,逐渐消失在黑夜里。
总结
一些人相信,一些人困惑,一些人敌对。我们可能会想还有第四种反应:对基督摇摆不定。虽然这似乎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后现代立场,然而,我们从本书和新约的其他书中看到,它实际上并不存在。表面上对基督摇摆不定只不过是变相的反对。
我们呢?你能想到你曾有的各个回应都是在什么时候吗?作为基督徒,基督已经给了我们信心和悔改的恩赐,这虽然是事实,但我们仍可能在作门徒的不同阶段,以所有这些方式来回应。正如彼得,马可福音的来源,在不同时期以所有这三种方式作出回应。你对耶稣对你的要求会以什么方式回应,或困惑,或敌对?
但是,这本书的信息是,对弥赛亚,无论是反对,无论是困惑,无论是什么样错误的期待和希望,只有一种正确的回应。这本书以耶稣的死亡和复活结束;耶稣是谁呢?这本书给了我们荣耀的回答。他是神圣的王,他就是神自己,拥有一切的权柄和能力,配得我们的敬拜和赞美,并且他也是受苦的仆人,服侍我们以至于死在十字架上。“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
而我们的回应,引用这本福音书中耶稣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悔改和相信。在我们归信的时候悔改和相信;在神赐给我们在世的每一天悔改和相信,为了我们的益处,也为了神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