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的属性和标志
文/伯克富(Louis Berkhof) 译/拿但业 校/老漫
本文选自伯克富《系统神学》,五. 1. 2. F-G,即第五部分第一章第二节F-G。Louis Berkhof, Systematic
Theology, Louisville, Kentucky:GLH
Publisher, 2017。
一、教会的属性
对于抗罗宗来说,这些属性首先归于一个作为无形机体的教会,其次才归于一个作为外部组织的教会。而天主教则把它们归于他们圣统化的组织。关于教会,抗罗宗提到三个属性,而天主教会加上了第四个(使徒统绪)。
1、教会的合一性
(1)天主教的观念
天主教通常认为只有以圣统组织起来的会众才是教会。这个教会的合一性体现在其庞大的世界性的组织机构上,并且它也致力于将所有国家的教会都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它真正的中心不在信徒中间,而是在同心圆一般的圣统里面。首先最大的圆由神父、低级的神职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然后是主教们组成的稍小的圆;接下来更狭小的圆由大主教们组成;最后,红衣主教们占据了中央最小的圆;教皇作为整个组织可见的领袖,盘踞在这个结构的顶点,对低于他的所有阶层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样天主教会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当宏大的结构。
(2)抗罗宗的观念
抗罗宗断言教会的合一性首先不是外在的特征,而是内在属灵的特征。这个合一是耶稣基督奥秘身体的合一,所有信众都是其肢体。这个身体被教会的君王耶稣基督这独一的头所统治,并且从同一个灵,就是基督的灵获得生命。这个合一意味着凡属于这教会的,都同有一信,被爱的纽带联结在一起,并对将来有同一个荣耀的盼望。这种内在的合一,寻求也要求(相对而言)外在的表达,即认信和信徒的基督徒行为,在基督里向着同一位神的公共敬拜以及对圣礼的共同参与。毫无疑问,圣经所断言的不仅仅是无形教会的合一,同样也是有形教会的合一。哥林多前书12:12-31中描写的身体的形象就意味着这种合一。不仅如此,在以弗所书4:4-16保罗也强调了教会的合一,而且很明显,当保罗如此说的时候他心里想着的是有形教会,因为他说到教会中同工的设立和他们的职任是为了教会的合一。因为教会的合一性,一间地方教会被教导要去供应另一间地方教会的需要,在耶路撒冷召开的公会议是为了解决在安提阿发生的问题。
罗马教会极其强调有形教会的合一并且以教会制度化的组织来展现这种合一。当改教者和罗马决裂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否认有形教会的合一并且继续坚持这合一。然而,他们发现维系这合一的纽带并不存在于教会的机构组织之中,而是存在于对于话语的正确宣讲以及对圣礼的正确施行之中。这也是《比利时信条》里面所说的。我们仅仅从它里面节选以下几段:“我们相信并承认独一大公教会是圣洁的会众,真正的基督信徒,都盼望在耶稣基督里得救,由他的血洗净,并由圣灵成圣受了印记。”真教会的标志如下所说:“是否在此教会中传扬福音的教义;是否执行纯洁的圣礼,正如基督所设立的;是否在刑罚罪上执行教会法规;简言之,是否凡事按照神纯洁的话语而行,凡与此相违反的,都当予以拒绝,并承认耶稣基督为教会唯一的元首。凭此可以确知真教会的实质,无人可以与此教会分离。”
有形教会的合一也被后宗教改革时代的改革宗神学家教导,这一点被苏格兰神学特别地强调。詹姆士·沃克(James Walker)甚至说:“基督的真教会,彼此挨放在一起,有着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的管理模式,这在他们(苏格兰的神学家们)看来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除非它们的不同仅仅局限在非常有限的方面,或者是出于某些权宜之计。”考虑到历史和现状,并出于对强调教会的多样性和复合性的大背景的考量,近些年这个教义在荷兰没落了。但在现在的一些讨论中,它又再被强调。如果从目前教会的分化来看,很自然的问题是:这种情况是否会对有形教会合一的教义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那些地域或语言不同带来的分化,是和教会的合一毫无矛盾的;但那些源于扭曲教义或者滥用圣礼的分化,却的确会损害合一。前者是上帝护理性的引导的结果,但后者是由于罪的影响——无知带来的黑暗、权力的错用或者人类的刚硬;这样的话教会必须为着胜过这些罪恶的理想而努力。
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是不是这一无形教会不应寻求以一个单一组织来呈现自己呢?难以说神的话语对此做出了清楚的要求。而且目前为止,那种要将整个教会整合为同一个庞大的外在组织的所有努力,都被证明是缺乏成果的,反而导致了表面化、仪式化和律法主义。更进一步,如此体现抗罗宗特性的教会多样性,是来自于神的护理,是合法的,并且是从一种最自然的方式产生出来的,合乎分化的法则。就是在这种法则下,一个有机体逐渐从单一的发育成了多元的。很有可能的是,教会有机体内蕴的丰富性通过现在这样多种多样的教会得到了更好的、充分的表达,而不是通过一个单一的外在组织。这当然不意味着教会不应该为着更大程度的外部的合一来努力。我们的理想应当一直是让教会的合一被给予最充分的表达。
现在掀起了一个更强劲的教会合一运动,尽管其中一些人无疑是被崇高的动机所激发的,但这个运动以及它发展至今的整个过程,在价值上仍然是很可疑的。无论产生什么样的外部联合,都一定是已经存在的内在合一的表达;但现在的这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制造了一个外在的联合,实际上并没有内在的合一,忘记了“强行将自然本性不相合的各个部分聚合起来而形成的集合体,无法承受这些不同部分之间的‘排异反应’”。这个运动以牺牲真理为代价促成合一,并且顺应宗教上的主观主义潮流,是不符合圣经的。除非它改变这种色彩,努力在真理里面寻求更大的合一,否则它将在真正合一上毫无成果,仅仅是统一而已;尽管从商业角度来看它的确使教会变得很有效率,但这并没有给教会带来真正的属灵效率的提高。巴特对此事有个正确的评论:“寻求教会合一实际上一定是和寻求让耶稣实际成为教会的头和主等同的。教会合一带来的祝福不可能和那位赐福者相分离,这福分的源头和真实是在基督里的,并且通过他的话语和圣灵向我们显明,只有在信心里这福分才在我们中间成为真实。”
2、教会的圣洁性
(1)天主教的观念
天主教关于教会圣洁性的观念主要还是一个外部特征。在天主教中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不是教会成员通过圣灵成圣的工作带来的内在的圣洁,而是外部仪式带来的圣洁。在迪瓦恩(Devine)神父看来教会的圣洁首先体现在“她的教义、她的道德观念、她的敬拜、她的纪律”上,在这里面“一切都是纯洁并无可指摘的,一切都是为着能够除去罪恶和软弱,并促进崇高的德性”。只在次要层面上教会的圣洁被理解为道德上的。德哈伯(Deharbe)神父说教会也是圣洁的,“因为在所有年代教会里面都有上帝通过神迹和超凡的恩典确认其圣洁的圣徒存在”。
(2)抗罗宗的观念
但是抗罗宗对于教会圣洁性的观念和天主教会完全不同。他们反对宗教主观主义,从客观意义出发坚持教会的全然圣洁——教会是在基督耶稣里被这样看待的。因为基督中保性的义,教会在上帝面前被算为圣洁。从一个相对的意义来讲,他们也承认教会主观的圣洁,这个是说实际的圣洁内化在教会的生命规则里面,并且要使教会臻于完满的地步。所以教会可以真正被称为圣徒的团契。首先,这圣洁是里面之人的圣洁,但也是可以表达于外在生活的圣洁。这样,其次,圣洁也是有形教会的属性。教会是圣洁的,这是在教会从世界分别出来归给神的这个意义上说的,也是在伦理意义上说的,教会正朝向、并在原则上完成了在基督里的圣洁的改变。有形的地方教会是由信徒和他们的儿女组成的,他们应该排除公开的不信者以及犯罪的人。保罗毫不犹豫地将他们称作圣徒的教会。
3、教会的大公性
(1)天主教的观念
大公性被天主教会据为己有,好像只有她才有权利被称为大公的。就像教会的其他属性一样,这个属性也被天主教应用到了他们的有形组织上。天主教会宣称只有她才是唯一真正的大公教会,因为她遍布了整个世界,并且也适应了所有国家和政府的形式;她从最开始就存在并且一直拥有臣民和忠心的儿女,而其他教派总是盛衰无常;因为她拥有全备的真理和恩典,并注定要将之传给世人;因为她在信众的数量上超越所有其他宗派的总和。
(2)抗罗宗的观念
抗罗宗将这个属性主要应用于无形教会,比起任何一个现有组织,甚至天主教会也不能例外,无形教会被称为是大公的是更加真实的。他们正当地愤慨于天主教傲慢专行地僭夺了这个属性,把它归给了天主教会圣统化的组织,并把其他教会排除在外。抗罗宗坚持无形教会才是真正的大公教会,因为她包括了世界上任何特定时期的信徒,无一在外;因为她同样在所有福音传到的国家里面拥有她的信徒;因为她对人的整个生命,以及这生命的方方面面都施加统治性的影响。
其次,他们也把大公的属性归给有形教会。从关于有形教会的合一性的讨论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改教家和改革宗信条已经表明了他们对于有形大公教会的认同,而且这个观点也一直被丹麦、苏格兰和美国的神学家重申,一直到现在,尽管近些年一些荷兰学者对这个教义表示了怀疑。必须承认这个教义带来了很多困难的问题仍有待于解决。除此以外,还有类似这样的问题:1)就如亨利·凡·戴克(Henry Van Dyke)博士所言,这个教义带来对于宗派主义的全面谴责吗?2)这教义是不是意味着有某个宗派是真教会,而其他宗派都是假的,或者是不是从外在形式出发来分辨教会会比较好?3)在什么情况下一间地方教会或者宗派不再是那一个有形教会的一部分?4)单一的外部建制或组织对于有形教会的合一是必要的吗?还是说并不必要?这是一些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来回答的问题。
二、教会的标志
1、通论
(1)对于这样标志的需要
当教会还是一个明显的整体的时候,很少有人感到需要这些标志。但是当异端纷纷兴起,找到能够确切辨认出真教会的标志就显得很必要了。这种需求的意识在早期教会已经出现了,在中世纪自然模糊一些,但在宗教改革时期变得特别强烈。那时,不仅是一个现存的教会分裂成了两个大的派别,而且抗罗宗本身也分裂成了很多教会和宗派。于是对能把真教会从假教会里面分辨出来的标志的需要就越来越强烈了。宗教改革这个事实本身就表明:改教家们在不否认神对他的教会的保守的情况下,深深意识到一个事实,就是经验里面形成的教会会屈从于错误、离开真理、完全堕落。改教家们认为一个真教会必须符合的真理的标准是存在的,并且将之认定为神的话语本身。
(2)改革宗神学中的教会的标志
改革宗神学家们对于真教会标志的数目产生了分歧。有些人说只有一个,就是宣讲纯正的福音教义 (Beza, Alsted, Amesius, Heidanus, Maresius);也有人说有两个,就是传扬纯正的话语以及正确地施行圣礼(Calvin,
Bullinger, Zanchius, Junius, Gomarus, Mastricht, à Marck);还有一些人在这些标志上加上了第三个,忠实地执行纪律 (Hyperius, Martyr, Ursinus, Trelcatius, Heidegger,
Wendelinus)。这三条也在我们的信条里面提到了;但是在提到这几条以后,信条把这几条糅合成了一句话:“简言之,凡事按照神纯洁的话语而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区分产生了,尤其是在苏格兰,就是一间真教会的绝对必须的特征,和一间“健康的”教会必须有的特征。有些人开始觉得尽管纪律对于教会的健康是必须的,但如果说没有纪律的教会根本不是教会那就是错了。有些人甚至对于正确施行圣礼也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对于将重洗派或者贵格会排除在教会之外感到并不平安。这个影响已经在《威斯敏斯特信条》里面出现了,那里提到作为真教会唯一必不可少的事情是“真信仰的告白”,还谈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纯正的教义或者敬拜,谈到作为某些教会优秀品质的纪律,通过这纪律可以衡量他们纯正的程度。
凯波尔博士认为只有宣讲话语和执行圣礼是教会的真正标志,因为只有它们1)是特殊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教会的特征而不是别的什么组织的特征;2)是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基督藉着他的恩典和灵在教会中作工;3)它们还是建造教会的构成要素。在别的地方也能找到纪律,所以纪律是不可能和前两者同等的。带着这种观念,他却并不反对将忠实执行纪律当作教会的标志之一。现在毫无疑问的是,这三个标志并不是真正等同的。严格讲,可以说传讲真道并将之确认为教义和生活的标准,是教会的那一个标记,没有这个标记就没有教会,而且它决定了圣礼的正确施行,以及教会纪律的忠心执行。但正确施行圣礼也是教会的一个真正的标记。尽管执行纪律对于教会来说并不是独特的,换句话说,并不只是在教会里才有这个,但它对于教会的纯洁依然是绝对必须的。
2、详论
(1)宣讲真道
这是教会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话语独立于圣礼,但是圣礼却不独立于话语。宣讲真道是保守教会并且促进教会成为信徒之母的伟大途径。从类似约翰福音8:31-32、47,14:23;约翰一书4:1-3;约翰二书9等一系列经文看,宣讲真道作为真教会的特征之一是很明显的。把这个特征归于教会并不意味着,一间教会需要讲道是完美的才被看为是真教会。这样的理想也不可能在地上实现,教会只有话语的相对纯正。一间教会讲论真理相对不太纯正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间真教会。但有一个界限是不能越过的,那就是教会不能歪曲真理或者否认真理,否则就会失去她的真特征并且成为假教会。当基要信条被公开否认,并且教义和生活都不再被神的话语支配的时候,就是这个界限被越过的时候。
(2)正确地施行圣礼
圣礼从来都不能和话语分离,因为圣礼没有自己的内容,只有源自神话语的内容;事实上它们是被宣讲的话语的有形展现。它们本身也必须由合法的话语工人来施行,这和教会的神圣建制也是相一致的,而且只面向符合适当条件的属民,即信众和他们的子孙。否认福音的核心真理自然会影响圣礼的正当施行;当天主教把圣礼从话语分离出来并赋予圣礼一种魔法般效用的时候,就离开了正确的模式;允许助产妇为了应急而施行洗礼也会带来同样的问题。正确施行圣礼是真教会的特征,是因为圣礼和话语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下经节可以作为根据:马太福音28:19;马可福音16:15-16;使徒行传2:42;哥林多前书11:23-30。
(3)忠实地执行教会纪律
这对于保守教义的纯正并维护圣礼的圣洁性都是非常必要的。在纪律上松懈的教会迟早会在他们中间经历真理之光的消退,以及对于成圣之物的滥用。这样,一个在地上尽可能追求完全的教会,必然会殷勤认真地执行教会纪律。神的话语也强调在基督的教会中施行适当的纪律。(参太18:18;林前5:1-5、13,14:33、40;启2:1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