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今日經文+讀經靈修>,10/2/2018 -10/5/2018,唐興著
「今日經文」from YouVersion,「讀經靈修」by 唐興- 爾灣聖徒改革宗長老會牧師
10/2/2018 星期二,詩篇2:1-3
10/3/2018 星期三,詩2:4-6
10/4/2018 星期四, 詩篇2:7-9
10/5/2018 星期五, 詩2:10-12
詩篇2:1-3
1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2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
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3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
Why
do the nations rage and the peoples plot in vain? 2 The kings of the earth set
themselves, and the rulers take counsel together, against the Lord and against
his Anointed, saying, 3 “Let us burst their bonds apart and cast away their
cords from us.”
לָ֭מָּה רָגְשׁ֣וּ גוֹיִ֑ם וּ֝לְאֻמִּ֗ים יֶהְגּוּ־רִֽיק׃
יִ֥תְיַצְּב֨וּ׀ מַלְכֵי־אֶ֗רֶץ וְרוֹזְנִ֥ים נֽוֹסְדוּ־יָ֑חַד עַל־יְ֝הוָה וְעַל־מְשִׁיחֹֽו׃
נְֽ֭נַתְּקָה אֶת־מֽוֹסְרוֹתֵ֑ימוֹ וְנַשְׁלִ֖יכָה מִמֶּ֣נּוּ עֲבֹתֵֽימוֹ׃
讀經靈修:
教會歷史長久以來,多數的聖經學者都同意, 雖然詩篇1和2本身是兩首獨立的詩篇,但是受到聖靈默示的編著者,把它們放在一起,成為整個詩篇的序言。因為, 詩篇1以「有福的」[אַ֝שְׁרֵ֗י](ashire)(blessed)聖約祝福語作為開始(詩1:1,原文的第一個字)。詩篇2 以「有福的」(詩2:12 )作為結尾。聖經學者們把這種希伯來文/希臘文常用的「文體標誌」(literary marker),稱為是「書檔」(bookends):用兩段用語相似的經文,把相關的經文「框」成一個明顯的單元,為要傳達連貫的思想和主題。詩篇1和2的主題就是,基督的中保王權(Christ’s mediatorial kingship)。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用字相同處,譬如:兩篇詩都沒有標題和作者;詩1:2的「默想」 和詩2:1的「謀算」都是同一個希伯來文[הָגָה] (hāgâ)
;兩篇詩的結尾都用了「道路/道」[דֶּרֶךְ](derek)(way)。
主題內容上,詩篇1和2都是在說明基督的王權統治:詩篇1是基督在教會的領域,以聖約的祝福統治祂的百姓,和審判惡人。詩篇2是基督在列國的領域,以聖約審判敵對的列國,和以福音呼召他們回轉。詩篇1中的蒙福者被描述為晝夜默想神的律法的人;詩篇2中,雖然律法這個字沒有出現在經文中,但若是仔細察看經文意思,就不難看到作者乃是用了不同的字和圖像,來描述基督藉著神的律法統治列國。
所有的詩篇都是在實際的救贖歷史背景中產生的。這些歷史背景都牽涉到神如何執行祂的聖約,為要完成祂的國度計劃。詩篇2的歷史背景,是大衛和其後裔君王,在加冕典禮時所唱的詩篇。神藉著以色列國的君王,向地上列國宣告其統治王權。預表得勝升天的基督,擁有天上地下的權柄,透過祂的教會,向列國發出審判的警告,和福音的呼召。
詩篇2分為4個段落。第一個段落,1-3節,「君王統治的背景」:發生在地上。描述列國對神所立的君王之悖逆和敵對;第二個段落,4-6節,「君王權柄的設立」:發生在天上。敘述神在天上設立了大衛後裔君王,啟示了祂的設立君王的目的;第三個段落,7-9節,「君王權柄的本質」:發生在錫安山。描述君王在受膏加冕的地方,宣告祂對列國的統治。第四個段落,10-12,「君王統治的執行」:發生在聖殿。指出君王首次在受膏加冕時,藉著福音的宣講,行使祂對列國的統治和呼召。
作為大偉和其後裔君王的加冕詩篇,詩篇2,是要提醒神的受膏君王,他的聖約責任是要對列國施行其統治,以及他所擁有的王權之統治權柄、統治方法,和王權的保障。
詩篇2的中心思想是:神透過祂在地上設立的大衛裔君王(Davidic King),要藉著福音執行祂對列國的統治。
今日經文,詩篇2的第一個段落,2:1-3是發生在地上的君王議事殿堂。描寫神在地上設立的大衛君王,執行其王權的背景和環境:地上列國的敵對和反抗。
首先,我們看到詩篇2的對象是神國度之外的國家:第1節的「外邦,萬民」;第2節的「世上的君王,臣宰」;第8節的「列國」;第10節的「君王,審判官」這些都是指地上國度的掌權者,也就是外邦國度(gentile nations)。其次,我們要看到的是,詩篇2包括了福音的呼召,要列國回轉向神,免除審判。因此是神應許亞伯拉罕「萬國都因你的福」的應許的施行。
第二,我們看到這是一個全世界性的敵對行為。第2節,「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描述了神的受膏君王執行統治的背景環境:人的國度興起,要抵擋神的國度。我們可以把這種敵意追溯到創世記3:15節:神主權的命定了女人的後裔和蛇的後裔之間的敵意。這裡教導我們一個貫穿聖經的主題:神國度的擴展,必須面臨「屬靈的戰爭」;神國度往前總是在敵對的情形下發生的。他們抵擋的對象是「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耶和華的受膏者是神在地上設立的附庸君王(vassal king),耶和華是天上的大君王(suzerain king)。因此,他們真正抵擋的對象是神。
另外,從聖經其他地方,我們看到神國度和列國間的關係。耶穌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約18:36)。羅馬書13:1-2 說:「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詩篇2則告訴我們基督如何執行祂屬靈的統治。
第三,我們看到列國敵對的動機。第3節,「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什麼是他們的「綑綁」和「繩索」呢?其實,這些都是用來比喻「神的律法」的。因為列國的掌權者是神的僕人和差役(羅13:4,6)。神是用神的律法來統治和賜福人類的,這是受造的人類與創造者神之間的天賦關係,在伊甸園中就開始了(行為之約)。雖然人類先祖犯罪,破壞了這個關係,使得人類因罪無法靠律法得著祝福(生命樹所象徵的),然而神律法的要求仍然存在並且約束著人類(是非道德心和頒布的法律)。這是神在教會(詩篇1)之外的領域的統治。
當列國商議要「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乃是不服神律法的約束,要獨立自主為王。這是他們抵擋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的動機。因其背後是仇敵撒旦的權勢,所以是屬靈的爭戰。
第四,我們看到列國的敵對是虛妄無效的。第1節,「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這是受膏君王對列國的愚昧和悖逆,發出的驚奇和感嘆。誰能抵擋創造天地的耶和華和祂所設立的地上君王呢?
接下來的兩個段落,4-6節和7-9節,說明了列國無法抵擋的原因:祂的受膏君王是從天上設立的,以及受膏君王的統治權柄、方式和領域。(明日待續)
詩2:4-6
4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5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
6 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
4 He
who sits in the heavens laughs; the Lord holds them in derision.
5
Then he will speak to them in his wrath, and terrify them in his fury, saying,
6 “As
for me, I have set my King on Zion, my holy hill.”
יוֹשֵׁ֣ב בַּשָּׁמַ֣יִם יִשְׂחָ֑ק אֲ֝דֹנָ֗י יִלְעַג־לָֽמוֹ׃
אָ֤ז יְדַבֵּ֣ר אֵלֵ֣ימוֹ בְאַפֹּ֑ו וּֽבַחֲרוֹנֹ֥ו יְבַהֲלֵֽמוֹ׃
וַ֭אֲנִי נָסַ֣כְתִּי מַלְכִּ֑י עַל־צִ֝יּ֗וֹן הַר־קָדְשִֽׁי׃
讀經靈修:
詩篇2,是大衛君王詩篇,也是彌賽亞君王詩篇,用了君王的三個名稱:第3節的「受膏者」,第6節的「我的君」,第7,12節的「我的兒子」。表示耶和華和祂的君王之間的聯合和不可分割的關係——就是「大衛之約」的內容(撒下7:4-16)。
詩篇2:1-3節,描述了發生在地上,可能是世上君王的殿堂中的事。說明了耶和華受膏君王的統治背景環境,是外邦列國的敵對和反抗。這是全地性的敵對(第2節),其動機是出於不服耶和華律法的統治,律法成為他們的「綑綁」和「繩索」 (第3節),但這些都是虛妄無效的(第1節)。為何是虛妄無效的呢?第4-6節,解釋了原因:因為耶和華設立了祂受膏君王執行律法的權柄。
詩篇2:4-6節,描述發生在天上的事。這一段經文啟示地上受膏君王是神在天上設立的,其權柄超越地上所有列國。第4節,從「坐在天上」的大君王開始,到第6節,用祂的受膏君王在「我的聖山」作為結束。「坐在天上」講到耶和華至高無上超越的權柄,「我的聖山」說明祂是透過其受膏君王向地上國度施行統治。
第4節,「4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說明神的主權超越於列國之上。首先,「天上」是指無形的領域,神所居住的地方,神的聖殿,其地位遠超過地上列國的君王。「那坐在天上的」就是坐在天上聖殿的寶座上的耶和華,表示其權柄超越地上所有列國的君王。「發笑和嗤笑」是表示列國的敵對行為,對神是毫無威脅的。這是指耶和華受膏君王的地位和權柄之超越性。
藍恩(Peter Lange)這樣解釋“「發笑,通常是表示穩妥和超越感的意思,與畏懼相對;嗤笑,乃是對無效的傲慢,發出其應得的藐視,並且顯露他們的弱點:神的憤怒懲罰他們。詩人把他的神安靜的發笑,和仇敵的猖獗和奮力,作了一個美麗的對比。神用話就可以使這些歸為無用…這是思想中一種美麗的層次變化:從安靜的發笑,到激動的嗤笑,並發出憤怒,然後在後面的經文中,發展出言語和行動。」
EBC(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主是不會受到列國間的騷動而不安的,相反的,從祂寶座傳來的是發笑和嗤笑。這裡的場景是天上,給予讀者保證神是「大能的堡壘」,是血肉之力所無法攻破的。然而,祂滿了恩典地與祂的百姓交往,與祂的受膏君王分享祂的國度。此君王不是一個傀儡,或是祂憤怒的工具,而是與祂有特別的父子關係,是祂產業的繼承者(7-8節)。」
第5節,「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按照希伯來原文直譯:「那時,祂要在憤怒中向他們說話,祂要在烈怒中驚嚇他們」這裡重複了同一件事:神的憤怒。神的憤怒永遠是指,人的背約造成聖約關係的改變,而招致的制裁。神的憤怒是一種擬人的語言,描述審判的臨到(人發怒是情緒心意的改變,但是神的本質和其聖約是不變的。神的憤怒是一種擬人的方式,以人可以理解的角度,看人與神之間關係的改變,人因背約處在聖約的審判狀態下)。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神的審判是透過神的話來執行的。耶和華受膏君王的功用是發出神的話執行審判。
德里慈(France Delitzsh)指出:「第5節前半好像是雷聲(參-賽10:33),5節後半的 『烈怒』[בַּחֲרֹונֹו](bacharono)(fury) 如同是閃電的擊打。」
第6節,「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錫安」是耶和華在地上的居所,也被稱為「大衛的城」。因此,這裡是指設立大衛君王(Davidic king)
藍恩(Peter-Lange)「『錫安』不是大衛被膏抹設立為王的地方(撒上16:13;撒下2:4),也不是所羅門王被設立為王的地方(亞9:9),而是受膏君王執行統治的所在地(詩110:2;撒下5:9)。從撒下5:7,9;王上8:1,看來認為錫安是與耶路撒冷同等的地名,是不正確的。錫安,根據預言和詩篇的用法是一種『提喻法』,用來表示整個聖山城市被視為是神的寶座…錫安是大衛之城(撒下5:7,9;王上8:1)包括摩利亞。這是聖潔的山,神聖的山,是神顯現的地方,因此高過地上任何的高處,是屬於神作為祂的寶座的。」
(NIVAC OT)做了這樣的注釋:「當耶和華本身對聚集在一起的謀反者宣告審判時,神的發笑變成憤怒,嗤笑變成責備。然而,另人驚奇的是沒有加以說明,但我們可以想像,是某種神聖的審判臨到那些悖逆的君王。耶和華宣告祂在錫安山,『我的聖山』設立『我的君』。這裡的那一位君王,清楚地是指耶路撒冷王朝的大衛裔君王(Davidic Kings),是耶和華獨特的君王,因此是地上的其他統治者必須承認的力量。
這種與耶和華之間的特殊關係,把受膏者與地上謀反神的主權和能力的人類君王區分開來。整個詩篇從這一點開始,轉移到解釋猶大系君王對世界永恆的統治,乃是建立在耶和華和大衛所立的約之上。」
當新約的第一卷書,馬太福音的開場:「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家譜」告訴我們: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大衛之約所應許的那一位永遠的大衛裔君王,詩篇2裡面的那一位耶和華的受膏者。(明日待續)
詩篇2:7-9
7 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8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9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
7 I
will tell of the decree: The Lord said to me, “You are my Son; today I have
begotten you. 8 Ask of me, and I will make the nations your heritage, and the
ends of the earth your possession. 9 You shall break them with a rod of iron
and dash them in pieces like a potter’s vessel.”
אֲסַפְּרָ֗ה אֶֽ֫ל חֹ֥ק יְֽהוָ֗ה אָמַ֘ר אֵלַ֥י בְּנִ֥י אַ֑תָּה אֲ֝נִ֗י הַיּ֥וֹם יְלִדְתִּֽיךָ׃
שְׁאַ֤ל מִמֶּ֗נִּי וְאֶתְּנָ֣ה ג֭וֹיִם נַחֲלָתֶ֑ךָ וַ֝אֲחֻזָּתְךָ֗ אַפְסֵי־אָֽרֶץ׃
תְּ֭רֹעֵם בְּשֵׁ֣בֶט בַּרְזֶ֑ל כִּכְלִ֖י יוֹצֵ֣ר תְּנַפְּצֵֽם׃
讀經靈修:
詩篇2,第一段1-3節的場景發生在地上,描述中保君王統治的背景和環境。基督的統治在普世性的反抗和敵對的情況下展開,君王和地上掌權的聚集在一起商議謀算,要爭開「繩索和綑綁」,就是不受神國度的「律法的約束」,要獨立自主為王。但是中保君王在就職典禮的時候,指出這些反抗和敵對都是虛妄的事,接下來,就要解釋為什麼?
詩篇2,第二段4-6節的場景發生在天上,說明中保君王權柄的設立。中保君王的權柄,超越地上所有列國君王,雖然他們的權柄也從神而來,但是作為地上的君王,是要服事中保君王,順服中保君王的統治。神在地上的居所和統治中心——錫安,設立大衛為中保君王。地上的錫安,象徵神在天上的耶路撒冷,也是神設立基督為中保君王的地方。基督作為中保君王要對基督的低檔者施行審判。神的忿怒是表示敵對的列國正處於聖約審判的狀況下。
詩篇2,第三段7-9節的場景發生在受膏君王加冕就職的地方。對大衛和地上的大衛裔君王而言,地點是神的聖殿;對基督而言,首先發生在天上永恆裡,後來顯現在地上,在耶穌受洗(聖靈降下如鴿子)、登山變相,和復活升天後的五旬節(聖靈從天而降)。
今日經文,說明了中保君王職分的源頭,權柄的範圍,以及其權柄的能力。作為神的中保君王,其職分是宣揚神的律法、說明神的旨意、解釋神的統治、祝福和懲處;祂的職分是「話語的職事」(ministry of the word)。話語的職事的力量和能力出於神的福音
7節,「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這節經文說明了兩件事:大衛裔君王的統治權柄,和統治方法。這裡是那一位受膏君王在發言,不是詩篇的作者。「我要傳」,和耶和華「對我說」都表示大衛系君王之權柄的源頭是天上大君王耶和華。 希伯來原文沒有「受膏者」這個字。「傳」這個字原文是「述說/宣告/傳揚」[סָפַר](saphar)如同:詩篇19:2,「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篇22:23,「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讚美你」。
中文的「聖旨」原文是 [חֹק](koq)(statute),就是律例,律法,規條,和與聖約(大衛之約)有關的條文。如同:出18:16,20,的「律例,法度,典章」;申6:1的「誡命、律例、典章」。「聖旨/神的旨意」與大衛中保君王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有關。神的律例典章,決定神與其所設立的中保君王和列國的關係。神設立的君王,是要讓耶和華的統治和祝福顯現在地上,彰顯神的榮耀(願人都尊你的名為,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要傳聖旨」直接翻譯就是:「我要宣告/傳揚你的律法典章」。換言之,這位受膏君王執行權柄的方法是:宣告神的律法。因此君王的職分是「傳道者」是先知的職分。這就是為什麼,主耶穌在《登山寶訓》說,祂來的目的是要成全律法,並且解釋律法(太5-7章)。福音,就是要成全神對律法對義的要求(太5:20;羅8:1-4)。
加爾文對這段經文作了這樣的解釋:「大衛揭開他的仇敵偽裝的無知,承受了「傳道者」(preacher)的職分,目的是要公開地頒布神的命令。大衛清楚的宣告他的呼召,他是要傳揚神的旨意。大衛是在說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按照自己的衝動所做出的行動,而是神呼召了他。他清楚神呼召他的旨意。大衛在聖靈的感動之下所寫的文字,應驗在耶穌基督的中保君王的職分上。」
從基督權柄的角度來看,「傳講福音」是一件極其嚴肅,恐懼戰競的職分。因為坐在父的右邊的耶穌基督,透過人傳講的福音執行祂的中保王權。
第8節,「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這裡說明了耶和華設立的君王,其統治範圍和領域。首先,「你求我」表示聖約的應許;君王的祈求,強調了大衛裔君王,作為附庸王(Vassal King)的統治,乃完全從屬于耶和華,宗主大君王(Suzerain King)的旨意之下。同時,表明了大衛系君王對耶和華旨意的順服。其次,這裡表示大衛系君王的統治範圍和領域,包括地上所有的國家。
第9節,「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這裡講到耶和華的中保君王統治的能力。「鐵杖」表示力量,「窯匠和瓦器」在聖經中是比喻創造者和受造者之間的關係,強調神絕對的統治主權(賽29:16;耶18:6;羅9:20-21)。「鐵杖」象徵什麼呢?加爾文說,這是用來比喻『福音教義』(doctrine
of the gospel)。這樣的解釋對嗎?
賽11:4,預言彌賽亞對列國的統治:「 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裏的氣殺戮惡人。」帖後2:8,「 因為那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只是現在有一個攔阻的,等到那攔阻的被除去,8 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啟19:13-1,騎白馬的被稱為「神之道」(word of God),有利劍從祂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林後2:14-17,「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the knowledge of Christ)而有的香氣。15 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
「神的鐵杖」就是「基督口中的氣」。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基督口中的氣/神的福音,乃是「基督的知識」所發出的馨香之氣;向低檔敵對的人,這香氣就成了叫人死的香氣;向神的百姓就成了叫人活的香氣。這樣,神就把列國和地極賜給基督,全地都是基督統治掌權的範圍和領域。
結論:1)祂的權柄的職分是傳講/宣揚神的道,祂的權柄出自大衛之約的應許。2)祂的權柄統治範圍和領域包括萬國萬民。3)祂統治萬國的權柄之能力和力量是:基督口中的氣,就是福音/關於基督的知識。
詩2:10-12
10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
又當存戰兢而快樂。12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10 Now therefore, O kings, be wise;
be warned, O rulers of the earth.
11 Serve the Lord with fear, and rejoice
with trembling.
12 Kiss the Son, lest he be angry,
and you perish in the way, for his wrath is quickly kindled. Blessed are all
who take refuge in him.
וְ֭עַתָּה מְלָכִ֣ים הַשְׂכִּ֑ילוּ הִ֝וָּסְר֗וּ שֹׁ֣פְטֵי אָֽרֶץ׃
עִבְד֣וּ אֶת־יְהוָ֣ה בְּיִרְאָ֑ה וְ֝גִ֗ילוּ בִּרְעָדָֽה׃
נַשְּׁקוּ־בַ֡ר פֶּן־יֶאֱנַ֤ף׀ וְתֹ֬אבְדוּ דֶ֗רֶךְ כִּֽי־יִבְעַ֣ר כִּמְעַ֣ט אַפֹּ֑ו אַ֝שְׁרֵ֗י כָּל־ח֥וֹסֵי בוֹֽ׃
讀經靈修:
什麼是中保君王? 創造天地的神要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祂設立中保君王作為其王權的代理人,以神的律法來管理、統治、祝福祂的百姓,彰顯神的榮耀。神透過祂所設立的中保君王,執行其王權的統治。詩篇2,講到中保君王1)統治的背景,2)權柄的設立、3)權柄的本質、4)權柄的執行——中保君王藉著福音來施行對列國的統治。
大衛和其後裔君王的國度,是暫時的,屬地的,和預表性的國度,指向神所應許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在地上建立的神的國。基督也是永生神的獨生子,在永恆裡,父就設立祂為地上神國度永遠的中保君王。
第一段1-3節的場景,發生在地上。描述中保君王統治的背景和環境。基督的統治是在普世性的反抗和敵對的情況下展開的,君王和地上掌權的聚集在一起商議謀算,要爭開「繩索和綑綁」,就是不要受神的「律法的約束」,要獨立自主為王。但是中保君王在就職典禮的時候,指出這些反抗和敵對都是虛妄的事,接下來,就要解釋為什麼?
第二段4-6節的場景,發生在天上。說明中保君王權柄的設立。中保君王的權柄是超越地上列國君王的權柄,雖然他們的權柄也是出於神的,但是他們作為地上的君王是要服事中保君王,順服中保君王的統治。大衛被立為中保王神在地上的居所和統治中心——錫安設立大衛為中保君王。神在天上的耶路撒冷,地上錫安所表示的地方,設立基督為中保君王。基督作為中保君王要對基督的低檔者施行審判。神的忿怒是表示敵基督處於聖約審判中的狀況。
第三段7-9節的場景,發生在受膏君王加冕就職的地方。加冕就職地,對大衛和地上的中保君王而言是在神的聖殿;對基督而言,首先發生在天上永恆裡,後來顯現在地上,在耶穌受洗、登山變相和復活的時候。
7-9節,啟示了中保君王的職分和源頭,權柄的範圍領域,以及其權柄的能力和力量。作為神的中保君王,其職分是宣揚神的律法、說明神的旨意、解釋神的統治、祝福和懲處;祂的職分是「話語的職事」。其話語的職事的力量和能力出於「神的福音」,從基督口中的氣就是神的鐵杖。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二章,告訴我們,基督口中的氣/神的福音,就是從「基督的知識」所發出的馨香之氣,向抵檔敵對之人,此香氣就成了叫人死的香氣;向神的百姓,就成了叫人活的香氣。這樣,神就把列國和地極賜給基督,全地都是基督統治掌權的範圍和領域。
今日經文,10-12節是第四段,最後一段經文,發生在君王的加冕地。指出中保君王,在祂就職典禮時就開始執行其統治權柄:向列國發出福音的呼召。第10節,「 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
「現在」是一個詩篇中強調的用詞,是一種句法的轉變,但是在主體上仍是連續的。反對者、低檔者和對立者仍然是地上的君王,主角是神和祂的受膏中保君王。
「省悟」[שָׂכַל](shakal),英文翻譯為:(be wise) 要有智慧,放聰明一點!
。聖經其他的地方被翻譯為:智慧,通達,精明,明白。其意思是:能夠和有能力掌握情況和信息的含意,理解到實際狀況,和人際關係,並且做出有利的決定。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所獲得的知識、智慧,無論有多博大高深,都不包含神的救贖啟示/特殊啟示。也就是說,對關於「神要如何拯救人的知識」而言,世上的智慧是愚昧無知的。
「受管教」(to educate),希伯來文字包含了「受教導」的意思。耶6:8,「耶路撒冷啊,你當「受教」,
免得我心與你生疏,
免得我使你荒涼, 成為無人居住之地。
」耶利米書的「受教」與詩篇2 的「受管教」是同一個字。詩篇94:10-12,「管教列邦的,就是叫人得知識的,難道自己不懲治人嗎?11 耶和華知道人的意念是虛妄的。12耶和华啊,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
中保君王在受膏加冕為王的當時,就開始執行祂的王權,向列國發出呼召,要列國悔改,心要轉向神。如何回轉呢?要接受教導,要有受教的心。世界的智慧中,沒有關於救恩的知識,所以是愚昧無知,抵檔神的。世界的智慧是以人為中心,以自己的理解作為為解釋一切的權威,也是人類罪的根源。
因此,悔改的第一步必須是:接受教導關於神的救恩的知識。
第11節,「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中保君王呼召地上的君王要事奉敬拜神。「事奉」[עָבַד](abad) 與敬拜是同意字。其他意思是:耕地,修理,耕種,(該隱)種地,服事(埃及)。舊約學者神學家華特基(Walteke) 指出:這是所謂的「聖約的用語」,「事奉」在這裡必須主要被理解為「敬拜」。「畏懼」[יִרְאָה](yirah)在舊約中就是「敬畏神」,也是與遵行神律法連在一起的「聖約用語
」。敬拜神、事奉神就是專注於對這位聖約的神的忠心。事奉就是敬拜,敬拜就是事奉,都為要遵行神的律法,按照神的話來事奉敬拜神。
「戰競而快樂」:這樣的用語似乎是一種心裡上的矛盾。其實不然,詩人在此把政治和宗教的意義結合在一起,說明列國在必須在宗教和政治上降伏於神國的統治。在舊約中,喜樂/快樂不僅僅是一種心裡上的快樂喜悅,而是一種透過敬拜禮儀的施行,即時發出的歡呼。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在這裡呼召敬拜事奉神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聖經中的悔改是指:心的意變化更新,悟性的回轉。悔改具有兩面的意義。1)負面的:不從惡人的計謀,不隨從世上智慧的思想模式,心意回轉向神。因為思想模式的轉變更新,而產生道德上、行為上的轉變。2)正面的:積極地按照神的命令,神的律法敬拜事奉神,彰顯了悔改的果效,見證了悔改,並且從敬拜中領受神的恩典:敬拜事奉的兩方面。所以,當這一節的經文講到:中保君王在受膏加冕的時候,呼召列國悔改,轉向神,要受教導,按照神的律法敬拜事奉神,也同時提醒神的子民當存「戰競而快樂」敬拜事奉神。
第12節,「 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
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指出中保君王在就職典禮上展開了他的統治,呼召悔改並事奉敬拜神,發出了福音的核心信息——「審判中的拯救」。「以嘴親子」是古代近東的文化禮儀。當附庸王進到宗主王面前的時候,要在跪在親宗主王腳前用嘴親地面。以嘴親子,是表示象徵地上君王對神的中保君王的降伏順從和敬畏。
「祂發怒…便滅亡」。祂是指神,不是指子。什麼是神的發怒?神發怒,不是祂受到外在情況的影響,心思受到牽動,情緒受到攪擾,而產生的外在行動,如同人的發怒。聖經中「神發怒」都是與聖約的制裁有關;表示人與神之關係的轉變,當人抵檔神、與神敵對的時候,人就從聖約應許的恩典中滑跌出去,進入聖約的審判咒詛中。從人的角度看,這種關係的轉變,就好像神在發怒。其實神一直都沒有改變,是人悖逆了聖約的關係。太陽的光和熱一直沒有變,當物體與太陽的距離改變,則感受不同的效果。人與神有天賦不可改變的關係:遵行律法就受祝福,不遵行就受咒詛和審判。
「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最後的結語是福音的祝福:有福的,是所有投靠祂的人!這是從神的審判之下被拯救出來的宣告。「投靠神」是免於仇敵撒旦的壓制,免於神的審判,從定罪的領域轉移到恩典的領域——這是救恩的應許。「投靠神」就是信靠神,信靠的福音的應許。神在聖約的審判中呼召和應許敬拜事奉祂的人。
詩篇2應許基督的掌權,告訴我們世界在神的管教和審判中回轉向神,在敬拜和事奉上彰顯出基督的掌權,教會將在末後復興,基督講帶領祂的教會,在敵對和抵檔下,藉著福音把基督的國度擴展到列國,凡抵檔和不遵行神律法的,就在神的審判之下。最後榮耀的主和祂的國度就如從天降成為可見的實際,神的國就終極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