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備講道大綱

摘自《從舊約傳講基督》Preaching Christ from the Old Testament: A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al Method第七章,441-445頁,桂丹諾 (Sidney Greidanus)/陳永財譯,麥種傳道會2015,註腳從略。
第七章結尾的講章大綱

很多講道的人喜歡以勾畫引言來開始大綱,然後構思正文,最後想結論。雖然這似乎很合符邏輯,但講道的人由引言開始時,可以扭曲聖經信息和結論,令它們配合引言。因此,為了公平對待經文的信息,通常較好的做法是,在知道會帶出甚麼信息,以及信息會怎樣結束後,才思想一個合適的引言。因此,寫大綱的正常次序應該是:(1) 正文,(2) 結論,(3) 引言。

但正如我們將會看到的,我們的經文是這規則的例外,所以我們會先討論引言。引言的功用之一是引起人們對經文信息的興趣。但引言遠遠不單可以引起興趣。最好的講章引言揭示聆聽這信息的存在需要。由於我們這篇講章的目標是鼓勵神的百姓全然信靠耶和華會拯救他們,好的引言會集中在目標中需要的那一面,也就是我們對耶和華拯救我們缺乏信靠,因而感到沒有保障。講道的人會以安全的距離開始談及這缺乏信靠,以及帶來的缺乏保障─這發生在別人身上─然後將它連繫到我們缺乏信靠和保障。現在我們需要聆聽這信息。

但我們的信息是這規則的例外。由於這有力的聖經故事會在講道前讀給會眾聽,好的詮釋性閱讀會自動吸引人們進入故事。因此我們不需要引言來引起興趣。雖然有引言製造聆聽這信息的存在需要可能仍然是可取的,但缺點是,在閱讀經文時已經令人們進入故事,現在又將他們置於故事之外。根據這些考慮,有效的引言可以在剛剛讀完的故事裏面繼續,提出一個無疑存在人們心裏的問題。例如神怎能要求亞伯拉罕獻上他的兒子?如果我們透過亞伯拉罕這個人物提出問題,便沒有破壞故事的吸引力,可以用解釋性的評論重述故事,幫助現代的聽眾明白信息。因此我們以情節的「偶然事件」開始講章(第2節)。[1] 引言可以是這樣的:

亞伯拉罕不能相信自己聽到的事情。在靜夜中,他聽到神對他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他在做夢嗎?神會要求他獻兒子以撒為祭嗎?亞伯拉罕和撒拉等了一生,神才賜這個應許的兒子給他們。最後,在他們老到不能有孩子時,神才給他們這個奇蹟的孩子。他們的將來都繫於這個孩子。透過他,神立約的福分會應驗:他們會成為大國,地上萬國都會因他們得福。現在神要他將這個兒子燒在祭壇上?他唯一的兒子以撒?他所愛的?不可能!這完全不合理!

但亞伯拉罕仍然聽見耳邊響起這話:「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神啊!這完全不合理!」但次日清晨,我們發現亞伯拉罕預備獻獨子為祭這痛苦的旅程。

在講章的正文,我們跟隨經文的主要移動,換句話說,我們跟隨我們在步驟三發現的衝突和解決的情節。而且,雖然我們想以歸納的方式發展這敘事,但我們也想確保聽眾在講章中聽到主題迴盪,好像以色列在經文中聽到「神會預備」一樣。當然,我們需要勾畫我們怎樣才能最好地根據這段經文傳講基督。根據這些考慮,我提出以下大綱:

引言:衝突開始,「獻上你的獨子」─第2

壹、關於獻上應許之子的衝突增強。

亞伯拉罕的預備:可能的問題、疑惑─第3
三天的旅程:可能的問題、疑惑─第4
以撒的問題:「燔祭的羊羔在哪裏呢?」─第7
亞伯拉罕含糊的回答:「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第8
衝突的高潮:亞伯拉罕在那裡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第910
貳、解決:耶和華介入,提供代替品。

耶和華的使者喊出好消息:「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第1112節。那是考驗─第1節。

耶和華預備替代的祭物,山羊,亞伯拉罕將牠「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第13

亞伯拉罕稱那地方為「耶和華以勒」─第14節上。敘事者補充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第14節下

以色列聽到的信息:耶和華預備獻祭的羔羊,讓以撒(以色列)可以存活。

叁、耶和華預備獻祭的羔羊,讓以色列可以存活。

埃及的逾越節羔羊代替以色列頭生的─出十二1213
羔羊和其他動物代替以色列頭生的─出十三1315
每天為整個以色列獻羔羊為贖罪祭和贖愆祭─利四~七章
以色列聽到的信息:耶和華繼續預備獻祭的羔羊,讓祂的百姓可以存活。
肆、耶和華預備祂的獨子作為獻祭的羔羊,讓祂的百姓可以存活。

約一29:「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約三16:「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給我們的信息:耶和華預備祂的獨子作為獻祭的羔羊,「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結論:鼓勵會眾信靠神拯救我們:祂預備!

羅八3132:「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1]    以第1節「神試驗亞伯拉罕」開始講章,也會將人拉出故事以外。我們可以將這資料留在講章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