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最容易被斷章取義誤用的七節經文sevenof the most misused Bible verses

/編譯/補充: Martin Saunders /方仁宏 /誠之

聖經充滿智慧的亮光,更重要的,聖經的字句就活在我們的生命中;聖經是人類最清楚聽到上帝聲音的方式。整體看來,聖經是我們藉著摸著上帝心意、認識上帝的媒介。然而,要感謝13世紀坎特伯里大主教的貢獻,聖經開始有了章節段落,使得今日的我們得以引用;然而,這可能也是問題的開始。

馬汀桑德斯(Martin Saunders)是《青年事工》雜誌編輯,他常在青年聚會中演講,目前亦創辦《青年播客》網路社群,以下為他的分享:

聖經章節段落讓我們更容易閱讀聖經,但也可能讓我們因自己的解釋而斷章取義;有時,章節段落讓我們更容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釋聖經。有時聖經的意義經翻譯後有些微落差,有時也會因時間的顛倒。(這些是無神論者最常用以攻擊聖經聲稱『自相矛盾』的點)且有時,若我們只讀一段經文,會造成對聖經智慧的錯誤理解,甚至會對神的認識產生問題。以下,是聖經最常被誤用的五處經文:

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七章1節)

斷章取義解釋: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最大的「罪」,可能就是不寬容。這看起來很像是耶穌告訴我們,不要批評或挑剔彼此的生活方式。

經文背景:在同一章的3-5節,耶穌要我們關注的焦點,是自己的生命問題(自己眼中的樑木),而第五節告訴我們要先解決自己的生命問題,才能夠幫助別人處理他們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能夠謙卑自己,才能以不論斷他人為本協助人。

二、「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立比書三章13節)

斷章取義解釋:這節經文已經成為近年來教會領袖道德標準下滑的主要原因,因為保羅似乎在此建議我們不要看過去的錯誤,而我們只要不斷「努力」就可以。

經文背景:保羅並非用這節經文指忘記過去的錯誤,或過去遇到的問題;反之,這節經文是要我們忘記過去許多的成就以及自義,並且拆毀自己的驕傲,且不掩飾自己的錯誤。

三、「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十八章20節)

斷章取義解釋:這經文似乎成為我們號召人來聚會的根據,並暗示著為了增強我們的禱告或更經歷神,我們應該召聚一個小型聚會。

經文背景:這節經文乃是出現在處理弟兄間紛爭的最後一句話。耶穌在此說明了處理弟兄紛爭的原則及合一的美好,但祂並未暗示特意聚集禱告且放大禱告力量,進而否定個人服事的價值。

四、「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廿九章11節)

斷章取義解釋:很多人都將這節經文列為自己最喜歡的經文,似乎暗示著,上帝保證我們生活會越來越好,前景繁榮。但問題是如果我們遇到了困難,且認為上帝一定會賜下更好的生活時,我們不就會問上帝:「神為何要這樣對我?祂怎能打破自己的應許?」

經文背景:這經文不是對任何一個人的應許,這對象是被巴比倫擄去的以色列民。神透過先知應許以色列民祂沒有放棄他們。1-3節的經文清楚地說明了這信息的始末。若我們單獨看這節經文,很容易以為上帝保證給我們更豐富的生活。

五、「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八章32節)

斷章取義解釋:很多俗語是從這句經文衍生出來,這似乎也是對說真話的肯定,而不是建立在謊言的生活;是一個「個人的自由路線」。就字面的意思,這句話也十分有意義且正確,但是,這句話要說的,卻有著更大的目的…

經文背景:耶穌講這句話,是對相信祂的信息的猶太人說。因為當時的猶太人仍守著「舊約」,且不知自己為何需要「新約」。耶穌解釋道,他們是「罪的奴僕」,而祂的信息,則可以讓他們得以自由,而祂自己也表明,祂就是真理(約翰福音十四章6節)。

六、「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馬太福音廿章16節)

斷章取義解釋:剛信主的人往往會跑在信了很久的人的前面。

經文背景:耶穌講述天國的比喻——葡萄園的比喻(太二十116)。耶穌要門徒明白,上帝的恩典和憐憫乃是出於祂的主權,而且超乎人的想像。耶穌的門徒應該出於感恩的心來回應上帝的憐憫和恩典,在上帝的國度裡事奉上帝和祂的百姓,而不是拿自己的恩賜和其他人相比,甚至心生妒忌。因為所有的恩典、恩賜都是上帝給的,不是出於我們自己,我們無權對上帝的主權指指點點。

七、「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三20

斷章取義的解釋:這是華人佈道會最喜歡用的經文,用來號召人對佈道的信息有所回應——耶穌基督如今就站在你的心門外向你叩門,只要你願意舉手「決志」,耶穌就會與你一同坐席。

經文背景:使徒約翰在異象中受耶穌基督的吩咐,寫信給亞西亞的七間教會,勸誡他們。這節經文出現在最後一封信,也就是給老底嘉教會的信。老底嘉是個「不冷不熱」(註)的教會,因此耶穌基督要他們悔改,然後說了這句話。因此,這句話的原意是指耶穌基督就快要再來審判他們,而開門的人是那些忠心等候主人回來的僕人。這是用來說明有信心的人堅忍到底而得勝的情景,而不是指人要接受耶穌基督作他們的救主。

註:這也是另一個最常被斷章取義的經文,被用來說明基督徒對信仰「不冷不熱」的光景,其實原意是老底嘉的供水因為是接自遠處的源頭,因此水只有微溫,既沒有當地其他地方冷泉提神的效果,也沒有熱泉的醫療果效。

在許多情況下,聖經的信息似乎很簡單,如果我們只用片面的字面解釋,當然簡單;然而透過整本聖經的查考,才能夠明白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所要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