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31

《認識基督》序言

/曾劭愷

在這時代《認識基督》一書對於教會的重要性不亞於《認識神》近半世紀前出版時的份量。本書原文初版於問世於二○一五年,由歷史悠久的真理旌旗出版社(Banner of Truth Trust)出版,並使用了《認識神》初版的封面設計。完稿之初,馬克將書稿寄給《認識神》的作者巴刻教授,想請大師寫段封底薦語。
畢竟人無完人,就連巴刻博士都有些不太可取的習慣,其中之一就是,他經常隨便推薦其他作者的作品,卻未曾閱讀他所推薦的書籍。然而,筆者摯友的書稿,卻深深吸引、感動了恩師。

礙於眼疾等因素,巴刻教授年邁時已極少替其他作者撰序,但此次他特地寄了一封手寫信件給馬克,並附上一篇打字機印出來的序言。恩師信件上的筆跡,可以看出歲月在他老人家的雙眼及右手所留下的痕跡。恩師在信中寫道:「親愛的馬克,我讀了《認識基督》,它感動了我,於是一篇序言之類的文章,就從我心思中湧流了出來。它就在這裡,現在是你的了,假如你喜歡它,可以將它轉寄給真理旌旗出版社。」

單是本書原文序言,已然彌足珍貴。但馬克的文字,何以得到巴刻教授如此青睞?二○一二年,恩師於八十六壽辰前夕受訪時表示,「我們周圍已經有夠多的人,能夠將正統信仰付諸筆墨。我們所缺乏的是能夠在人際溝通當中從聖經結合真理與智慧的作者──能夠打動人心的溝通,使你發現這位作者是個人、正在對人說話,發現這位作者為要幫助我所以正試著鑒察我,而我無法拒絕他。」這段話用於描述馬克的文筆,再合適不過。

在馬克豐富的著述中,《認識基督》又具有獨特的重要性。我們的時代,充斥各種關於基督位格與工作的謬論,嚴重偏離歷代大公教會一脈相承對聖經清晰啟示的認識與宣告。有人說基督的人性曾死於各各他,但聖子卻未曾經歷死亡(這是古代聶斯多流主義的異端,儘管聶斯多留其人未曾教導這理論);有人說馬利亞僅是基督的母親,卻未曾成為聖子上帝的母親(這又是聶斯多留主義的異端);有人說基督的位格沒有任何一部分是受造的,因此祂的人性也是永恆自存的(這理論多次在古代大公會議被定為異端,俄利根以至一些重洗派人士都教導過);有人說基督對父神的順服,不單是出於祂人性的意志,更因祂的位格在永恆中即從屬於父(這是古代次子論的異端);有人說基督的人性不但可能犯罪,而且帶有原罪(迦克墩信經卻明確否認這種謬論)。以上提及這些人,皆以「福音派」自居,甚至其中許多人自稱「改革宗」,篤信聖經權威,是國際知名的講員、牧者、佈道家、神學院教授。但他們高舉「唯獨聖經」的大旗時,卻未嚴肅看待聖經的宣告: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他們的問題在於,他們從未好好研究過歷代教會對聖經的領受(在神學分科上,我們把這門學科稱為「歷史神學」),便急於認定自己對聖經的理解就是聖經清晰的啟示。對於歷代教會的信仰,他們思而不學、不學而有術,武斷地否定了教會於過去兩千年來不斷接受各種檢驗及挑戰而仍然持守的基督論正統(有時他們甚至不知何為正統!)。

馬克在成為牧者前,曾是優秀的學者,專攻歷史神學,對於歷代教會的正統信仰,有深入的研究與掌握。讀者可以放心閱讀本書,因為其中沒有任何特立獨行的理論,反而指出上述諸般謬論不合聖經之處,以及理論自身的錯誤與矛盾。作者以深厚的歷史神學底蘊,幫助讀者認識歷代教會所認識的基督,使得歷代神學的精華透露於字裡行間,可謂字字藏珍,每個句子都蘊含著兩千年來,聖靈賦予聖而公之教會的智慧與亮光。

但真正難能可貴之處,尚不在此。誠如筆者恩師所言,我們並不缺「能夠將正統信仰付諸筆墨」的人。本書是部鑒察人心的著作,因為它將讀者的心帶到基督跟前,以基督的話語──就是聖經──激勵我們、挑戰我們。全書共二十七章,每章皆以「基督的…」為題,諸如「基督的禱告」、「基督的子民」、「基督的信心」、「基督的情感」、「基督的成長」等。作者在正統基督論的框架中,整理出聖經關於這些題目的論述,所呈現出來的乃是聖經當中那位又真又活的基督。

「又真又活」:如果可以借用二十世紀某些神學派別所流行的術語,這本書所呈現的並非被約化為抽象真理的基督論,而是將讀者帶到信徒與基督之間的「我-禰」(I-thou)關係中。但不同於二十世紀那些喜歡取材自「我-禰哲學」的神學流派,作者未曾將基督約化為一段改變人心的敘事、某種所謂的「生命」、某種存在的「相遇」、某種「負傷的醫治者」等。基督是真神、是真人,完全是神、完全是人,為了我們以及我們的救恩,成為凡事與我們一樣的人。儘管沒有罪,卻真實受了試探;需要憑信心而活並在禱告中與神相交,以致神喜悅祂的心得以增長;需要閱讀神的話語以致智慧得以增長;需要飲食以致身量得以增長;與我們一樣有情感、在地上有親疏關係。祂本就是聖子,卻成為神的兒子,為我們的緣故,成為君王、先知、祭司。還有許多關於基督的真理,在本書中以「又真又活」的方式豐富地體現出來。

就筆者所知,這是英語教牧文獻史上第一部如此論述基督的著作。它誠然蘊含豐富的基督論,也完全由歷代教會的正統基督論所規範,但它所呈現的不只是基督論。它所呈現的,是基督論所論述的基督,是歷代偉大神學家所認識的基督。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言,「你不可能同時說你愛基督而恨祂的新婦。為什麼?因為基督愛祂的新婦。你憑什麼資格有不同的意見或作法?」同理,你不可能聲稱自己認識基督,卻將自己置身於基督的身體之外。

當今許多職業神學人及業餘「神學新貴」將基督論當成一門有趣的學問來研究,探索基督與生態、基督與文化、基督與正義、基督與心靈等課題。這些課題固然重要,但筆者擔心,不少用這種方式研究基督論的人,並不看重基督自己,以及信徒與基督的個人關係,因為他們在言談與行為中時常透露,他們並不愛教會,甚至藐視歷代教會對基督的認識。「認識基督」的邀請對於我們這時代,誠然猶如當頭棒喝。在當今這標新立異、高舉個人主義的時代,本書以嶄新的形式,向我們發出歷代聖徒無數次奉主的名發出過的偉大邀請:來認識基督,且不要自己來認識,要與基督所愛的教會、歷世歷代的子民一同來認識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