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你有美好的一天

摘錄自《從傳道書傳講基督》桂丹諾Sidney Greidanus/吳怡瑾譯麥種傳道會2020),附錄四

經文傳道書九112

講章主題由於死亡的必然性以及生命的不可預測性你要盡可能享受神賜給你的日子

講章目標勸勉聽眾由於死亡的必然性以及生命的不可預測性要盡可能享受神賜給他們的日子。

親愛的弟兄姊妹

我們的社會與文化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改變。這變化是如此迅速以至於貝蘿伊特學院Beloit College開始每年發行「心態清單」。這份清單提醒教授們,他們熟知的那些參考資料,他們的學生可能完全沒聽過。這份清單註明,這年入學的學生「一生都活在數位化世界——總是可以取得GPS(衛星定位系統),電話永遠都有來電者的身分顯示,而且總是可以在網路上報稅」。這些學生從未使用過有撥號盤的電話,或是IBM打字機;他們從來沒買過玻璃瓶裝的牛奶和可樂;他們從來都是請加油站人員察看他們車子的機油以及幫他們的輪胎打氣。他們不知道越南、水門案,以及強尼˙卡森(Johnny Carson)。「每次清單一公布,學校就會聽到世界各地的人說,這清單讓他們覺得他們的生命已經成為過去。」他們的生命已經成為過去!

這些迅速的改變奪去了人們生活的喜樂。在我們的社會、教會、工作場合、家庭中發生的變動,通常令人心煩且難以應付。它們奪去了我們生活的喜樂。

但我們並非最先經歷這種迅速變化的人。在以色列經歷重大的變化時,傳道者針對以色列書寫傳道書。過去幾世紀以來,他們一直過著較為封閉的農業生活。但在主前三世紀,這一切都改變了。然後他們開始熱衷於與埃及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國際貿易。這導致了激烈的競爭(「嫉妒」,四4),因「遭遇禍患」而失去財產(五14),在高位者的腐敗與賄賂(七7),「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五8)。傳道者描寫「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四1)!人們開始抱怨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七10)。他們寧可回到過去美好的時代。改變奪去生活的喜樂。

在這段經文中,傳道者特別針對我們無法掌控的那些變化。他針對死亡的必然性以及生命的不可預測性。在第七章和第八章,傳道者企圖解答這個問題:為什麼壞事發生在有些好人的身上?為什麼有些好人英年早逝,而有些惡人得享高壽?為什麼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年紀輕輕就遇害?還有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博士也是如此?公義的神怎麼會允許這些事情發生呢?

傳道者在第八章下了如此的結論:沒有人能查明神一切的作為;「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然後,他在第九章的開頭這麼說:「這一切事」——也就是義人有時受苦,而惡人卻亨通,而且我們不明白神一切的作為——「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無論他們在世上經歷了多少苦難,「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他們在神的看顧之下。即使惡事發生在好人身上,這也在神的掌控之中。神有至高的主權。神設定一切的時候:「生有時,死有時」(三2)。神掌管一切。因此,當好人受苦時,這種想法令人困惑、但也能帶來安慰:「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神手中。」他們在神的看顧之下。

而傳道者繼續論述,提出這個問題:「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不知道,他們所經歷的,是神在表達祂的愛、祂的悅納,或是祂的恨、祂的憤怒。例如說,當我們生病了,這是神的愛或神的憤怒所導致的結果呢?當我們發生意外,這是神的愛或神的憤怒所導致的結果?傳道者說,我們不知道。

因此,他在第2節下了這樣的結語:「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沒有意義〕: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同樣的命運——死亡——降臨到每個人的身上「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無論我們一直是好人還是壞人,到最後我們都會死。當殺人無數的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在2006年被處死,我們或許會覺得他罪有應得。但在那之前九年,德雷莎(Teresa)修女過世。她奉獻一生給加爾各答的貧窮人,最後也死了。這聽起來公平嗎?相同的命運林到惡人,也臨到義人。

傳道者在第3節呼喊:「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就是眾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是一件禍患,不是嗎?好人和壞人都承受死亡的悲劇。我們可以理解他的憤怒。

但傳道者接著說道:「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裡去了。」當他寫「世人的心充滿了惡」,他可能聯想到神在降下大洪水之前所見到的:「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六5)。因為神看到人的心充滿了惡,祂說:「我要將所造的人……都從地上除滅」(創六7)。

也許傳道者聯想到更久遠以前,在伊甸園的時候,神只頒佈了一條誡命:「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7)。亞當和夏娃違背了神的誡命,而神的審判隨之發生:「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三19)。既然我們全部都遺傳了這種悖逆神的性情,我們全部都應該死亡。就如保羅在羅馬書所言:「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12)。所謂的義人和惡人都該死。

傳道者說:人「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公然反抗造我們的神是一種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裡去了。」所有人類的生命都會突然終止,然後就歸到死人的居所那裏——我們所謂的墳墓。這是眾人命運的晦暗景象。

但活著仍然是有優勢的。傳道者在第4節寫道:「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人仍有希望,他們能體驗一些傳道者反覆呼籲他們享受的福樂。我們今日以這句諺語表達這種希望:「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而傳道者也使用俗諺來支持他的論點:活人有希望。他寫道:「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在古代近東地區,狗並非受人喜愛的寵物,而是受人嫌惡的食腐動物。今天我們可以類比為老鼠——令人厭惡的動物。相反地,獅子就和我們現代一樣有萬獸之王的美譽。傳道者在此說活人才有指望,因為一個活著的食腐動物都強過一隻死掉的獅子。換句話說,就連狗的生命都強過死亡,因為活人才有指望。

不僅如此,他在第5節說道:「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活著的人有「知覺」;「活人有自知之明」;他們「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此外,死人「也不再得賞賜」:他們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他們沒有未來。「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過去的成就被後世的人所遺忘。就如傳道者所描寫的,死人沒有未來,也沒有過去。他們一無所有。就好像他們從來沒有活過似的。

6「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這恐怕是聖經中對於死人最為直白的描寫:他們已經走了;不再有賞賜;隨即被遺忘;他們情感消滅;在生活中不再有分了。

死亡在迎接我們每一個人,在這種黑暗的背景之下,傳道者對活人提出一些重要的忠告。第7節,「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傳道者在這卷書包含了七段經文,鼓勵我們享受神所賜給我們的生命,但他在此處的經文最為迫切。我們連一天都不能浪費!因此,傳道者在此處經文的勸告最為迫切。他以命令的形式陳述他的勸告:去!吃!喝!快活度日!做!

第一個命令是「去」!不要再埋怨這些變化了!不要再懷抱你的怒氣了!不要再陷入你自己的問題之中了!拋開那些焦慮和沮喪!「去」!

傳道者的第二個命令是「歡歡喜喜吃你的飯」!歡歡喜喜地吃!不要急著把飯吃完好去做接下來的工作。不要像豬一樣狼吞虎嚥地扒飯。神造我們,不是單單要吃東西維生,也要我們能享受食物。祂賜給我們各種不同的美味食物。「歡歡喜喜吃你的飯」!

「心中快樂喝你的酒。」神也同樣賜給我們各種不同的飲品,讓我們享用。在以色列,酒是最受人喜愛的飲料。在其他國家則可能是咖啡或茶。不論我們喝什麼,我們都該享受它。「心中快樂喝你的酒」!

有些人覺得這句勸告聽起來和外邦人的口號一樣:「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賽二十二13;林前十五32)。但這種口號是膚淺且自私的。傳道者的勸告遠比這種口號有深度多了。他在第7節寫道:「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神早已悅納了我們享受吃喝。傳道者可能是指創世記的故事。神把人類始祖安置在美麗的伊甸園,並且賜給他們許多菜蔬和果子作為食物(創一29,二16)。換句話說,神造我們不僅是需要食物,祂也供應各式各樣的食物,好讓我們能享用它們。詩篇一○四篇宣稱,神使人「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詩一○四15)。因此,若我們享受我們的食物,神是悅納的。祂感到喜悅,因為我們的享受本來就是祂起初的心意。我們的享受是神的計畫。我們的享受就是表達對神的供應一切的感恩。

傳道者在第8節繼續說道:「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炎熱的氣候,白袍可以反射太陽的熱度,而膏油可以保護皮膚不會乾裂。此處的白袍和膏油是喜樂的象徵。當人們極其煩惱和哀哭時,他們會以穿麻衣、頭上蒙灰來表達他們的哀傷(見:撒下十三19)。相反地,當人們喜樂時,他們會穿上白袍,並在頭上抹膏油。在我們的現代文化,我們可能會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梳個別緻的髮型,並且面帶笑容。

在第9傳道者又更加具體「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短暫〕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在這裡,傳道者可能也是聯想到伊甸園,在那裏,神造女人成為男人的伴侶。我們在創世記讀到:「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

令人遺憾的是,基督教傳統中一直有禁慾主義的傾向。在保羅的時代就有這種傾向了,因此保羅感到他必須反對這種假教師,他寫道,這些假教師「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他接著教導:「凡神所造的物〔食物、酒、婚姻以及性〕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前四34)。享受神所賜予的美善事物是「真實的屬靈」。

在第10節,傳道者又加上了一項命令:「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陰間是死人的居所。因此,傳道者再次提醒他的讀者,死亡在等著他們。「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這是「要盡力去做」「凡你手所當做的事」最大的理由。因為對於傳道者而言,努力工作是享受生命的一部分。此處可能也是聯想到伊甸園,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二15)。神造我們是要工作的。因此,有目標的工作應能帶給我們滿足和喜樂。

由於我們的死亡是必然的,因此,傳道者督促我們要把握今天:「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

11節,傳道者轉向我們生命的不確定性。「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他觀察到人類生命的不可預測性。我們會預料,跑得快的人能夠贏得賽跑。但傳道者寫道:「快跑的未必能贏。」賽跑時會發生無法預料的意外:跑得快的選手可能會被絆倒;他們可能會拉傷肌肉;他們可能會被擋住。在最近的奧運比賽中,美國女選手蘿拉˙瓊斯(Lola Jones)被看好能在跨欄賽跑項目中奪下金牌。她被公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選手。但她在跨第九個柵欄時被絆倒了,結果沒有拿下第一,而是第七名。「快跑的未必能贏。」人生難以預料。

傳道者提供了第二個例子:「力戰的未必得勝。」在奧運中我們也注意到,最強壯有力的不一定能奪得金牌。有時候他們只能拿到銀牌,或是銅牌,或是什麼都沒拿到。力戰的未必能得勝。事情總是有例外。人生難以預料。

傳道者從這些關於體能的例子轉到三個關於智力優勢的例子「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智慧的可能是指教師或藝術家。你可能會以為教師都能得溫飽,也就是很容易謀生。但事情總有例外。人生難以預料。

「明哲的未必得資財。」你可能會預期,那些有知識的人——也就是聰明的金融家和企業家——能發財。但同樣地,事情總是有例外。

「靈巧的未必得喜悅。」靈巧的是指那些知道如何製作物品的人。你會以為人們會欣賞那些手藝靈巧的人。但事情總有例外。

為什麼我們所預期的事情總是有這麼多例外?我們預期跑得快的能贏得賽跑,有力氣的能贏得戰爭,有智慧的教師會有優渥的待遇,有知識的企業家能夠致富,而手藝靈巧的人會被欣賞。為什麼我們所預期的事情總是有這麼多例外?人生為何如此難以預料呢?

傳道者在11節的結尾如此回答:「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問題在於「當時的機會」,也就是「當時的事件」。用我們的說法就是,問題是「意外」。我們無法掌控意外的發生。意外總是發生:賽跑選手可能會摔倒,強壯的人可能會抽筋,有智慧的教師可能會失業,有知識的企業家可能會破產,手藝靈巧的人可能不受青睞。重點是:我們無法完全掌控我們的命運。意外會使我們無法達成目標。
12節,傳道者以世上最悲慘的意外做為結尾:「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他把這個遭災禍的時刻比喻為「魚被惡網圈住」。你可能看過東方人如何捕魚的圖片。漁夫從漁船上或甚至站在靠岸的海裡,把圓形的魚網拋到空中。漁網似乎會在空中盤旋一陣子;然後忽然之間就墜到水裡,落到毫無防備的魚身上。禍患忽然就臨到沒預料到的魚身上。

禍患降臨的時候也像「鳥被網羅捉住」。你可能看過網羅的圖片:用插在地上的木樁支撐或綁在樹上的圈套。鳥兒在四處活動覓食,吃著地上的種子。由於四周圍並沒有捕食牠們的動物,因此牠們很放鬆。某隻鳥不經意地把頭探到圈套裡,然後繩索勒住牠的脖子,使牠窒息。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被網羅捉住了!

「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忽然之間,死亡就將我們帶走。我們可能毫無防備;我們可能只是從事日常的活動。忽然之間網子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被網羅捉住了,然後生命就此結束。

考慮到不僅僅是死亡的必然性,還有死亡的突然性和不可預測性,傳道者更加督促我們,要享受神所賜給我們的生命。盡情地享受神所賜給你的日子!

當然了,新約聖經教導我們,死亡不是結局,而是新的開始:我們進入永生的開始。但這並不改變這個信息:我們應當盡力地享受神賜給我們在地上的日子。耶穌自己也享受「吃喝」(見:太十一1819)。在幾個不同場合,祂也賜下糧食給眾人享用(太十四1321,十五3239)。祂甚至把水變為「好酒」,好讓人在婚宴中享用(約二911)。

耶穌也教導我們,不要為飲食憂慮。擔心著下一頓飯在何處有著落,扼殺了所有的享受。耶穌告誡我們:「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飲食都會加給我們。

既然飲食都是我們的天父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應當享用它們。如果我們不享受神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就是對送禮者不敬。那麼我們就像聖誕節時收到聖誕禮物的小孩,很快把禮物拆開,然後就丟到一邊,為了要再拆下一個禮物。我們享受神所賜的禮物,就是表達我們對祂的感恩。初代基督徒深知這個道理。我們在使徒行傳二章46節讀到:「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我們不僅要享受我們的飲食;如果我們已婚,我們也必須和我們的配偶享受人生。耶穌也尊重婚姻,祂當時也出席迦拿的婚宴(約二111)。保羅也吩咐我們:「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五25)。

最後,我們也必須享受我們的工作,並且盡力去做。傳道者鼓勵我們,要盡力去做我們的工作,因為如他所言:「在陰間沒有工作」,陰間就是死人的居所。耶穌也有類似的教導。祂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九4)。耶穌所指的黑夜,是死亡的陰影很快就會臨到祂自己和祂的門徒。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死,除非耶穌在我們死前就回來。耶穌說,在那個時刻到來之前,我們必須做神差派給我們的工作。保羅也補充說明:「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西三2324)。

因為耶穌受死並復活,救我們脫離罪的轄制,並且使我們與神和好,因此我們可以開始按著神最初的心意過活:享受我們的飲食,和我們的配偶享受生活,並且享受我們的工作。

遺憾的是,我們經常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追求上:因著我們所面臨的變化而感到沮喪,擔憂我們的房屋會被抵押拍賣、或是失去我們的工作,還有憤怒、妒忌、不重要的爭論——任何你能想得到的事物。我們如此浪費生命,好像我們的生命是永無止盡的一般。你可能聽說過,有些人被醫生告知他們只剩下幾個月的壽命。霎那之間,他們對生命的觀感改變了。他們每一天都活得好像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一樣。他們努力要盡情地活每一天。

白宮秘書長唐尼˙斯諾(Tony Snow)接受了五週的癌症治療,在他返回工作之後,他這麼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癌症倖存者。但另一方面,你必須了解到,你已經擁有生命這個禮物,因此要好好享受它。」唐尼一年之後過世,得年五十三歲。「你已經擁有生命這個禮物,因此要好好享受它。」每一天都可能是我們人生的最後一天。因此,我們應當盡情享受每一天。我們每天早晨醒來時,都應當要提醒自己:「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詩一一八24)!


………………   ………………   ………………


《從傳道書傳講基督》摘錄

在你死亡之前,当记念造你的主!

传道者如此吩咐:“你趁着年幼,……当记念造你的主。”尤其是当我们还年少时,我们很容易就忘记造我们的主。我们很容易就只想到自己。我们有许多事情要经历、学习和完成。但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学习、完成的:“你趁着年幼,……当记念造你的主。”记念造你的主不是仅仅想起有一位造物主而已,也不只是偶尔想到这位造物主。记念造你的主的意思是,每天都思想造你的主为你做了甚么,并且根据这个思想而行事。记念造你的主,就是以神作为你生命的中心,并且把遵行祂的旨意视为你生命的重心。

………………

死亡是终局,且无法逆转。在你死亡之前,当记念造你的主!

英国牧师/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 1572-1631)买了一口棺材放在他的卧房。他偶尔会睡在他的棺材,“好提醒自己他必然死亡,而他已经弃绝那有罪的生命。”我们不需要做得那么极端,也能明白:我们都终将死亡,除非主在我们死之前回来。我们应该诚实地面对我们的死亡。

有些神学院,神学生必须预备他们自己的追思礼拜。这是让他们面对自己终将死亡的好方法。有一天我们都会死,而到了那时我们就没有机会记念造我们的主了。因此我们应该趁着现在,在我们死亡之前记念造我们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