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如何讀箴言》
How to Read Proverbs
Tremper Longman著 誠之摘要
https://yimawusi.net/2021/05/19/how-to-read-proverbs/
第一章 為何讀箴言
生活不是件容易的事。聖經從未提到一位跟隨上帝的人,他的生命不會有困難,反而相反: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一5)。信基督的人除了會受一般人的苦楚外,還會「多受基督的苦楚」。
何況,喜樂是在苦難的處境下才會產生的。而毫無雜質的喜樂,只會在天上出現。在地上,我們一定會有很多的困難。
如何處理生命中的問題呢?如何對待不容易相處的人,或令人不安的情況?我們該說些什麼話?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呢?
聖經用一個字來描述一個把自己的生活駕馭得很好的人:「有智慧」(wise)。
一個有智慧的人,就是能放膽過他生活的人,儘管其中有許多無法避免的困難。而箴言書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尋得這種智慧的地方。
箴言書的寫作目的
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
使人處事領受智慧、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
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
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
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言一2-7)
一、教導人有智慧
什麼是智慧?智慧就是「生活的技能」。
智慧是實用的知識,幫助人明白如何在不同情況下說話、行事。智慧譲人有能力避開許多麻煩,當麻煩真的來了,也有處理好它們的能耐。智慧也包含有能力解讀別人的話語和著作,好叫我們對他們所說的,做出正確的回應。
智慧不是智力(intelligence),雖然它並不會把智力排除在外,但智力不是智慧關注的焦點。箴言書甚至將智慧歸給一些動物,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地上有四樣小物,卻甚聰明:螞蟻是無力之類,卻在夏天預備糧食。 沙番是軟弱之類,卻在磐石中造房。 蝗蟲沒有君王,卻分隊而出。 守宮用爪抓牆,卻住在王宮。(箴卅24-28)
有智慧,相當於有很高的「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是一本很流行的暢銷書,作者是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智商(IQ)高的人未必有很高的情緒智能(EQ)。智商高,說明他知道很多事實;他們可以解困難的數學方程式;推理及運用邏輯的能力也比他人高。(很多學科學的人都有這方面的天賦。)
而情緒智能(EQ)高的人,則是具備另一方面的能力,包括:「節制、熱心、堅忍,與自我激勵的能力」;他們也具有「當面對挫折時,能激勵自己,能堅持到底的能力;能控制衝動,不急於享受;能調節心情,不讓壓力妨礙思考;有同理心,有盼望」。(以上摘錄,皆出自上述的書。)
情緒智能的觀念,就非常接近聖經的智慧的觀念。智慧是一種技能,是「知道如何作」(a knowing how),而不是「知道那是什麼」(a knowing that)。高曼的結論是:生活是否成功,與EQ比較有關,而不是IQ。這裏的成功,是指擁有能力得到並保有一份好工作,有能力享受生活,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誠之按:箴言書是借助智慧人蒙福而愚味人遭禍的事例,來闡明生命的問題,不是在推銷成功神學。)
讀箴言的目的,是為了得著智慧,就是得著一種駕馭生活的能力。
二、智慧的內涵
箴言書用了很多相關的觀念和詞彙來充實我們對智慧的理解。
「管教」(discipline)或「責備」(correction)(musar)。這個觀念說明智慧是很嚴肅的事。如果不順從訓誨,就有被懲罰的可能。懲罰可以是口頭的(箴十二1)或身體上的(箴十三24)。
「成功的」(successful),或「有洞察力」(to have insight)(希伯來字根:skl):指能辨識出某種狀況之真實本質的時刻。具有這種能力的人,會用一種合宜的方式說話、行事。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不僅能正確地解讀文字,也能正確地解讀文字所處理的情境或人物。
「聰明、明哲」(understanding,bin)及「知識」(knowledge,da’at):明白或瞭解一些事實。當然,箴言強調的「聰明」,不是知性上的知識,不是抽象的知識,為知識而知識。真正的知識,其目的是為了與人,與神,或與被造界有一個良好的關係。
「見識」(discretion,mezimma):或指分辨力(discernment),即有分別對和錯的能力。「謀略」(prudence,’orma)也與智慧有很密切的關係。這是描述人有能力用理性去駕馭生活上的問題。它是指有冷靜的思慮。(誠之按:我們作決定時,往往受我們的情感影響更大,失去正常的判斷,這就是缺乏見識,或缺乏謀略,也就是分辨力不夠的表現。)
「仁義」(right,sedeq)、「公平」(just,mispat)、「正直」(fair,mesarim):這些是屬於德性上的素質。真正有智慧的人,會表現出良善的品質。
以上的詞彙,描繪了「一個有智慧的人」會是什麼樣子的圖畫。除此之外,這些能力也適用在一個特別的領域:解讀。
三、解讀的能力
序言的後半,專注在智慧人詮釋的能力上。
箴言書中充滿了許多難懂的言詞(difficult saying),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謎語(riddles, hidot)。本書也充滿了喻象(imagery)。這些都屬於婉轉的語言,對希伯來語本身就是如此,何況在翻譯的過程,更增加了困難。什麼是「項上的金鏈?」(箴一9)誰又是「智慧女子」呢?所以書中還有很多詮釋的難題。
箴言的序言提到作品的詮釋。當我們繼續深入閱讀是,我們會漸漸體會這卷書實際的效用,不只是給我們能力去解讀和理解書上的詞句。有智慧的人會知道何時,以及如何應用某一句箴言。下一章會有更深入的討論。
例如:
瘸子的腳空存無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箴廿六7)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箴廿六9)
想這樣的箴言就讓我們看到:單是背誦箴言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不能幫助我們駕馭生活。光知道一些箴言並不夠,畢竟: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十五23)
箴言書以及智慧書都有一個觀念:這些不是普遍真理(universal truth)。有智慧的人會知道如何詮釋書面的字句或別人口說的話,而且也知道如何詮釋人本身,更廣泛地說,如何詮釋人所處的情境。
箴言書可以幫助我們的詮釋能力。這是很要緊的,因為生活中的一切都牽涉到如何詮釋。
這卷書是寫給誰的?
本書前九章是針對一個「兒子」而寫的。不過,序言本身涵蓋得更廣,這卷書最後的樣子,也說明其原意是要寫給更廣泛的讀者。
我們可以把序言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箴一2、3)是針對一般『人』寫的。但序言的其餘部分,可以分成兩群讀者。頭一群是心思簡單的人,也被稱為少年人(箴一4)。簡單的人(simple,peti)既不聰明,也不愚昧。就某種意義而言,他們是還未定型(unformed)的人。他們肯定會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有時,他們也和愚妄人(fool,kesil)或愚頑人(mocker,lason),被歸屬於同一類人。不過,心思簡單的人和愚妄人或愚頑人之間的差別,可以用一個字加以總結:「受教」(teachability)。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一7),但心思簡單的人會聆聽。
現代的詞彙中,有一個字可以描繪心思簡單的人:「不成熟」(immature)。箴言書寫給這些人的目的,是要把他們當成走在正路上的人,來啟發、開導他們。
序言中提到的第二群特定的對象,是智慧人,或者:「成熟人」。他們也可以從書中獲益。箴言書會「增長教訓」,尤其會增強他們詮釋的能力。
最後,這本書是寫給每一個人的,除了愚妄人以外──因為他們把自己排除在外了。為什麼呢?答案就在序言的最後一句話。
序言最後的那節經文(一7),一直被稱為本書的座右銘:「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換句話說,不敬畏神,就沒有智慧。要成為智慧人,必須要敞開心胸,接受神在這個世界,以及在他們生命中所扮演的「根基性的角色」。愚頑人之所以被排除在外,是因為:
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詩十四1)
從定義上來看,愚頑人之所以無法在智慧上有份,是因為他們拒絕了神。所以,重要的是要以神作為一切的起點。如何作呢?就是與走在生命之道上的「智慧女子」相遇(這位智慧女子,是頭九章中的一個主要的隱喻)。
第二章 走在生命的道路上
箴言書中有很多簡短、實用的格言,教導我們如何活出美好的人生。但整卷箴言書絕不只是隨意列出一些個別的格言,也不單單是一卷具有實用價值的格言集而已。
要瞭解箴言書,必須先觀察這卷書的整體結構。(不是那麼容易看出來,需要反復從頭讀到尾)
我們研讀時,可以看出1~9章,與10~31章之間的差異。後者包含個別的箴言,前者則是冗長的論述。我們無法確定1~9章可以分成幾段論述,有一些有明確的界限,會換一位說話的人,開始呼籲他兒子注意他說的話。不過有時候,呼籲也會出現在中間,所以不容易區分是一段新的話,還是延續原來的話。
我估計箴言1~9章中,可以分成17個論述:
一1-7 本卷書的目的
一8-19 警告不要受引誘
一20-33 不要拒絕女性的智慧
二1-22 智慧使人有好的德性
三1-12 信任上帝
三13-20 頌讃智慧
三21-35 智慧的完整性
四1-9 擁抱智慧
四10-19 走在正直的路上
四20-27 保守你的心
五1-23 不要犯淫亂(第一部分)
六1-19 智慧的勸告;作保、懶惰與其它的議題
六20-35 淫亂的危險
七1-27 不要犯淫亂(第二部分)
八1-36 智慧的呼喚
九1-6、13-18 智慧或愚昧
九7-12 其它智慧格言
這只是嘗試性的分析,主要是供參考。大多數論述是父親對兒子的勸誡,不過其中有兩三個論述,我們會聽到另一種聲音,是由一位女性所發出來的(箴一20-33;八1~九17)(譯按:和合本在一20-33,及九1-17沒有譯出女性[She]的意涵),我們很快會發現,這位女性是箴言書信息的核心。
我兒,傾聽……
文學家的研究使我們曉得,文本(text)所暗指的讀者/聽眾,與實際的讀者/聽眾,是有區別的。我們在21世紀翻開這卷書,想瞭解它要對我們說什麼,我們就是實際的讀者。不過,我們必須承認,從某個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言,箴言這卷書並不是針對我們,而是在對「我兒」(the son)說話(一8、10、15,及整卷書)。說話者以父親自稱,他在忠告他的孩子,要如何過生活,如何趨吉避凶。我們需要探討其中文學上的動態關係,才能對它有更深入的認識。
這種父親╱兒子的動態關係,不僅在以色列的智慧文學中常見(如傳十二12),在其周圍國家的文學作品中也很常見。這些古代文本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其中都有一位在對他兒子說話。例如:埃及《哈底德父·訓誨錄》(Instructions of Hardedef)(下略)。
箴言書也屬於這類的文學作品,也是一位父親對一個兒子的教導。這是一種親生的父子關係,或是一種師徒關係呢?因年長專精的文士也會稱他的門徒為兒子。因此,有些學者也相信,箴言書是一位有智慧的長者對他學生說的話,要裝備他在未來可以成為以色列中一位有智慧的教師。
這種理解也許有幾分道理,因為這卷書的確包含了極大量的題材,對尚在宮中養成的年輕智者是很好的忠告。不過,這並不是全貌。這卷書所使用的語言及忠告,在最自然的情況下,是從一個家庭環境流露出來的。箴言一8有很微妙的暗示: 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在這節經文中,似乎暗示母親也在場。
因此,最好的理解可能是:箴言這卷書集結了來自不同環境,包括宮廷、家庭及其它地方的智慧格言。不過,不論其來源為何,目前是針對那位兒子說的話。它影射的聽眾是一個兒子,一個年輕的兒子。如果要正確解讀這卷書,我們必須假設自己是那個原始讀者,即一個年輕的男子。
生命的……道路
前九章最常用到的隱喻之一是derek,這個希伯來詞有不同的譯法:「道路」(way),「路途」(path),或「路徑」(road)。(下略)
就表達生命中的種種行為動作而言,道路是一個很豐富的隱喻。它暗示了一個原點(人生中你當下的地方),一個終點,和一些關鍵性的轉化時刻(在路上遇到的岔口)。事實上,有兩條路敞開,讓那位兒子選擇。父親警告他的兒子,有一條被稱為「彎曲」(二15)及「黑暗」(二13)的道路;這條路上暗藏了危險,正如二12-15所顯明的:
要救你脫離惡道,脫離說乖謬話的人。
那等人捨棄正直的路,行走黑暗的道,
歡喜作惡,喜愛惡人的乖僻,
在他們的道中彎曲,在他們的路上偏僻。
這條路上的另一個危險是有惡人的攻擊。在第一段論述中,父親告訴兒子,當他走在路上的時候,不要與這樣的男人同謀去攻擊別人:
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
他們若說:你與我們同去,我們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無罪之人;
我們好像陰間,把他們活活吞下;他們如同下坑的人,被我們囫圇吞了;
我們必得各樣寶物,將所擄來的,裝滿房屋;
你與我們大家同分,我們共用一個囊袋;
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箴一10-15)
其它的危險還包括網羅與陷阱,叫人走在不合宜的道路上。其實,黑暗的道路代表一個人生命中的行為,這條路並非領你走向生命,而是走向滅亡。
相對於邪惡、黑暗的,是公義的道路,就是引人走向全備生命意義的道路。父親及智慧都同時督促兒子要留在這條路上。他們威脅、警告,並獎賞那位兒子,就是希望他采行這樣的行動路線。而最大的誘因是:神與那些走在公義道路上的人同在。神會保護那位兒子脫離路上的危險,就是威脅要吞滅他的危險: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
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箴二6-8)
總之,箴言書1~9章教導我們,世上有兩條路:一條是公義的路,領人走向生命;另一條是不當的路,領人走向死亡。那位兒子是走在生命之路上,而父親和智慧則警告他會遇到的危險,以及他會發現的安慰。這兩方面我們都曾用過許多詞彙來形容他們:在黑暗這邊是陷阱、網羅、跌倒、仇敵等等;在生命這邊,則是神。不過,路上會遇到的最重要的人──這說明我們為什麼需要瞭解,說話的對象是一位男子──是兩位女子,就是「智慧女子」(woman wisdom),與「愚昧女子」(woman folly),那位幽暗的人物。現在,我們會先把注意力放在智慧女子身上。
第三章 智慧女子或愚昧女子──會是哪一個?
在生命的路途上,我們會接觸許多不同的人,做出許多不同的決定。但這些都不會比遇見那位智慧女子來得深刻。如果箴言書所暗指的讀者是一位男性的話,那麼隱喻中的這位智慧女子渴望與他發生親密的關係,勢必會產生激烈的衝擊。
我們在一20-33第一次遇見智慧女子,不過,要到第八章,她才將自己完全剖白出來。這章經文在好幾個世紀以來,擄獲了許多讀者的想像。我們在箴言書中聽到智慧女子說話,就只有這兩個地方。在前9章,都是父親向他的兒子描述這個女子。我們不太容易分辨,什麼時候是父親用抽象的方式論到智慧,什麼時候又是在描述這位智慧女子。不過,這兩者的關係實在是太緊密了,所以沒有必要作太嚴格的區分。
在前9章中,這位智慧女子的確引入注目,但她不是唯一一位會在生命道路上遇見那位兒子的女子,另外還有一位愚昧女子,她只在第九章中說過一次話。父親並沒有對她詳加描述,不過,這位女子也想要與那兒子建立關係。為了辨識箴言書的動靜,我們有必要同時瞭解這兩位女子。(另外還有兩位女子會出現:一位是妻子,另一位是淫婦或蕩婦。我們在11章時會探討她們的意涵。)
最終的相遇:我們會和哪一位同席吃飯呢?
我們要從從本卷書頭一部分的最後一章,即第9章,開始討論。箴言第9章呈現了一幅圖畫,將這兩位女子作了對照。經文的意思很清楚,他(這位年輕男子)必須在她們之間作個選擇。
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
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裏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
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箴言九1-6、11)
愚昧的婦人喧嚷;他是愚蒙,一無所知。
他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
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裏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人卻不知有陰魂在他那裏;他的客在陰間的深處。(箴言九13-18)
這段經文就是在生命道路上最終的那次相遇。這位男子正走在路上,突然間,他見到了這兩位女子,每一位都被描述成是從「城中高處」說話。每一位也都向這位年輕人發出邀請──邀請他來坐席吃喝,彼此建立關係。身為幾千年後的讀者,我們也遭遇到同樣的抉擇:選擇智慧還是愚昧?在下決定之前,我們需要先探討:這兩位女子是誰?她們在對我們說些什麼?以及我們所做的決定,它可能的後果是什麼?
智慧女子及愚昧女子:她們相同的地方是什麼?
這兩位女子是怎樣的人呢?
我們先從智慧女子開始看。她很有膽識。我們發覺她出現在街市、寬闊處和城門口(一20-21)。她從道旁高處的頂上、從十字路口大聲呼叫(八1-2)。這些都是群眾聚集的公共場所。她不怕陌生人。正如後面我們會看到的,她帶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信息。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所交的朋友,以及他遠離的都是些什麼人來認識這個人。智慧與正直(八6)、真理(八7)、周全的行為(八8。Wholesome
behavior,和合本譯為公義)、靈明(八12)有密切關聯;也與常識、成就(success,和合本譯為真知識)、見識(insight,和合本譯為聰明)與能力(八14-15)有密切的關聯。另一方面,這女子也告訴我們,她會盡可能遠離欺騙、邪惡、驕傲及狂妄(八7-8,13)。因此,智慧不只是一種知性上的分類,同時也與倫理行為緊密地糾結在一起。
特別有意思的是智慧在創造的時候所扮演的角色。她宣稱在萬物的創造中,她是首生的(八22-26)。她曾幫助神創造萬有,其實她也稱自己是創造的建築師(architect;八30)。她喜悅與神、與創造同在,特別是喜悅住在世人之間(八30-31)。
但智慧也有幽暗的一面。她無法忍受被拒絕。
我呼喚,你們不肯聽從;我伸手,無人理會;
反輕棄我一切的勸戒,不肯受我的責備。
你們遭災難,我就發笑;驚恐臨到你們,我必嗤笑。
驚恐臨到你們,好像狂風;災難來到,如同暴風;
急難痛苦臨到你們身上。(箴一24-27)
不過,正如我們很快會看到的,她也為那些愛她、跟隨她的人預備好明顯的獎賞。
但首先,那位愚昧的女子是什麼樣子?我們對她認識多少?出奇地少。正如後來顯明的。愚昧的女子只在九13-18有一些描述。她無甚膽識,反倒喧嚷(九13);她牽扯在不該牽扯進去的事情裏。她很愚昧,更糟的是,她甚至對她自己是那麼愚昧一無所知。我們在後面也會看到,她與智慧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她們在向誰說話?
根據箴言第九章,智慧女子與愚昧女子的聽眾都相同,就是走在人生路上的年輕男子。換句話說,就是先前那位父親說話的同一批對象。不過,智慧女子支持父親所傳的信息,而愚昧女子則破壞父親的信息。事實上,那位父親所說的話,從頭到尾都強調要切慕智慧。
箴言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描述聽眾中的這些年輕男子。對智慧而言,他們是愚蒙人(一22,九4)、褻慢人(一22),以及無知的人(九4)──即愚昧人(一22,八5)。她也稱他們為自己的兒子(八32)。這些年輕男子被描寫成正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但他們也聚集在城門口及其它的公共場所。
很有意思的是,愚昧女子也有同一批聽眾。其實,兩位女子開口說話時所用的頭一句話)──就是呼召「愚蒙人和無知的人」──是一模一樣的,正如九4和九16所顯明的。她們招手的對象是尚未成年的男子,尚在發育中,因而也處在要做決定的關鍵時刻。有些人──愚昧人、褻慢人、愚蒙人──對智慧女子已出示抗拒的幾號,不過她仍然趨前走向這些男子,希望贏回他們的心。
我們今日讀箴言可以看出──在這幅喻象下──我們都是這兩位女子說話的對象。要正確解讀這卷書,我們都必須──不論男女老少──要將自己放在尚未成型的那些聽眾他們的位置上。我們都須要作決定:跟隨智慧女子,還是跟隨愚昧女子?
她們的信息是什麼?
她們之間對顯著的對比,就是信息的內容。她們都渴望要建立關係──「……轉到這裏來!」(九4、16)──並且都備好了筵席。智慧女子的筵席,是在她華麗的房間內,舉辦一場豐盛的宴會:
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箴九1-2)
愚昧女子心裏所想的,則是一場更狡猾的筵席。她對她的聽眾呼叫說:
投來的水果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箴九17)
這些並不是寓意的經文,七根柱子或旨酒背後並沒有特殊的涵義。但它們是在鋪陳一個隱喻。在古代近東文化中,與某人一起吃喝,就是與那人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這兩位女子都想要建立一種關係。但因為不可能同時與她們兩人聯合在一起,所以這兩位女子要彼此競爭,爭取男子的注意。您會和哪位女子一同坐席吃喝呢?
她們到底是誰?
這兩位女子是代表誰呢?關鍵在她們所住的房子的位置。
我們不妨從智慧女子開始來看。她的房子座落在「城中至高處」(箴九3)。其實,希伯來經文要強調的,是她的房子位在城中最高的地點。在這裏,我們須要把自己帶回到原始經文所在的那個世界裏去,在那裏我們發現位在城中最高地點的建築就是聖殿。這在整個古代近東地區,情況都是如此。即使是美索不達米亞居民,他們所生活的土地平得像塊煎餅一樣,卻也建造「廟塔」(ziggurats)、或階梯式金字塔、人造山丘,就是那些相傳有神明居住的地方。在迦南地,巴力被認為是住在撒分山(Zaphon;書十三27;士十二1)。在以色列,神曾在西乃山顯現,指示祂的百姓要在錫安上建造祂在地上的居所,就是聖殿。
房子的位置很清楚表明,智慧女子代表神。她是一種用詩中擬人化的方式來代表神,使用的是以部分來代表全部的提喻法(synecdoche)。因此,智慧女子這號人物,正適合與一長串拿來代表神和她百姓之間的關係所用到的隱喻,包括勇士、牧羊人、父親、配偶、君王等等,列在同一張清單裏面。這些隱喻指出屬神個性中各種不同的面向。
愚昧女子的房子也座落在城中的高處。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呼叫那些路過的男子。這位女子也不只是代表她自己。她代表的不是真神,而是偶像,就是那些引誘以色列遠離耶和華神的那些男或女的假神。
我們無法認定愚昧女子就是某一位神明。她可能是代表埃及人或美索不達米亞的眾神祗。然而,至少根據舊約歷史書及先知書的見證,古代近東地區所有的神祗中,沒有一個比迦南地的神祗更擅於誘惑人。其中最明顯的是一對神明夫婦:亞舍拉(Asherah)與巴力(Ball)。
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他們遇到了一群膜拜這些神明的外邦百姓。約書亞記及士師記都敘述了以色列如何趕走迦南人。不過,從一開始,以色列就覺察到巴力、亞舍拉及其他迦南神明很會引誘人。首先,古代近東神學普遍認為:神祗是有地域性的,有些以色列人想必已經感覺到,要想在那塊新的土地上把事情做成,他們必須去安撫當地的神明。其次。其次,以色列民能否存活取決於繁殖能力,而巴力剛好是掌管繁殖的神祗。(巴力是隱身在雨露後面的那個能力)若降雨不夠,饑荒就有可能發生。因此在乾旱時期,呼籲巴力疏解乾旱的試探,可能會非常強烈。
選擇
箴言1~9章,到最後要讀者繼續再往下讀之前,必須做個決定時,達到了最高潮。你到底要和哪一位女子一起坐席吃喝呢?是智慧女子還是愚昧女子?現在我們知道這確實是一種在耶和華神和列國的假神之間要做的選擇。
要深入明白這幅涵義豐富的「喻象」(image),我們必須考量古代近東的觀念:與人一起吃喝代表與那人建立一種深厚而親密的關係;由女子邀請男子一起坐席吃喝,更會引發性關係的弦外之音。這位年輕的男子到底要和哪一位女子建立一種深厚而親密的關係呢?箴言很清楚地指出,這種決定,照字面的意思而言,是一件攸關生死的大事。
再舉愚昧女子為例。她的筵席甚為誘人,但請注意發生在她先前客人身上的事:「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箴九18),亞舍拉及巴力應許有富饒的田地與多產的子宮,這兩樣都是人渴望要有的。不過,認為敬拜這些神明就會得著生命的那些以色列人,他們發現的反倒是死亡。那也正是列王紀上、下提到以利亞的那段敘事,以及耶利米發出的警告這二部分的主要信息。
以利亞那段敘事的背景,是北國以色列亞哈王當政的時候。亞哈王娶了一位外邦的公主耶洗別為妻,她的父親是西頓人,就是敬拜巴力的百姓他們的王謁巴力(Ethbaal)。亞哈王也開始敬拜巴力(王上十六31),而耶洗別更是熱切傳揚她的神祗。許多以色列人也從唯獨敬拜神,轉去向外邦的神祗獻祭,希望降下賜萬物生機的雨水。不過,真正掌管雨水的並不是巴力──而是耶和華神。為了回應這些不忠的以色列人,神興起以利亞將祂的信息傳達給以色列:「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敬拜巴力帶來的並不是生命與豐收,反倒是死亡。
當南國猶大面臨被擄到巴比倫時,神興起先知耶利米。為了讓猶大面對她自己的罪,先知耶利米用「淫亂」這個喻象,來統稱以色列對巴力的敬拜。下面就是先知論到他們跟隨毫無生命的神祗會有的後果:
你向淨光的高處舉目觀看,你在何處沒有淫行呢?你坐在道旁等候,好像亞拉伯人在曠野埋伏一樣,並且你的淫行邪惡玷污了全地。 因此甘霖停止,春雨不降。你還是有娼妓之臉,不顧羞恥。(耶三2-3)
這樣一來,叫我們無可推諉的是,跟隨愚昧女子(即敬拜巴力),雖然她一開始就在邀請我們,結果就是死亡──「以乾旱的形式」來表達死亡(春雨未曾降下),而最後是「以巴比倫大軍摧毀耶路撒冷以及將存活下來的人擄走的形式」來表達死亡(見耶利米哀歌所表達的艱難)。
然而,與智慧女士(Lady Wisdom)一起吃喝,則帶來生命。她自己發聲警告,凡藐視她信息的,必通向死亡,但順服她信息的,必帶來平安。
愚昧人背道,必殺己身;愚頑人安逸,必害己命。
惟有聽從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靜,不怕災禍。(箴一32-33)
父親告誡他兒子,與智慧女子建立關係,會帶來極大的獎賞:
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
她的道是安樂;她的路全是平安。
她與持守她的作生命樹;持定她的,俱各有福。(箴三16-18)
請注意這個喻象,就是智慧女子要與這卷書的男性讀者建立一種深厚而親密的關係,所引發在性關係上的弦外之音。這個男子確實已經將智慧化作他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結果就像創世記第二章所描述的,吃了伊甸園中那棵生命樹的果子一般。
十字路口
所有閱讀箴言的人──即便我們是女子或年老的男子──都會發現自己正在步那位年輕男性讀者的後塵,面臨一個抉擇,就是到底要擁抱智慧女子,還是愚昧女子。這也是本卷書最終要做的決定;它將箴言書其餘的部分籠罩在它深長的蔭影下,讓整卷書的神學意味更加深厚。
第四章 到底什麼是箴言──它如何發揮功用?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一直專注在箴言書的前9章。這些長篇的論述為箴言書作了介紹,並用來當作詮釋第二部分的指導方針。本書第二部分,絕大多數是由比較短,似乎比較隨性的「格言」(saying)所構成。這些格言通常被稱為「箴言」(proverb),也因此成為整卷書的書名。
簡言之,箴言是一種文學格式,這些簡短的箴言,具有很深厚的神學本質。
什麼是箴言?
希伯來文翻譯為箴言(proverb;masal)的這個字,曾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種類的文學作品中。本章的「箴言」,是指收錄在箴言10-31章中的簡短格言,屬於一種很特殊的箴言。我們會看到它們有許多不同的變化。我們先從十19開始看起: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Too much talks leads to sin);
禁止嘴唇是有智慧(Be sensible and keep your mouth shut)。
我們馬上遇到的是,格言都很簡潔。一句箴言是沒有贅詞的。箴言是用詩的格式寫出來的,一般而言,詩又是用簡練的語言寫的,即用很少的字句說出很多的內涵。本章後面,我們會詳細描述箴言的詩歌本質,在這裏,我們先把注意力放在這個格言既簡潔又有力這上面就可以了。新生命譯本(New Living Translation)在這裏譯得很好,把箴言的「精煉」都保存下來了。有時一個譯本為了保持一致和清晰,會增加用字,如NIV:
多言多語難免犯罪,When words are many, sin is not absent.
約束嘴巴便是智慧But he who holds his tongue is wise.
(誠之按。新譯本的翻譯是:多言多語難免有過失;約束自己嘴唇的,是明慧人。)
因此,箴言以一般的詩,都用一種盡可能精簡的方式來陳述它的真理,在很短的篇幅內表達很多的意思。對讀者來說,這是一個訊號,告訴他們需要放慢速度,反復思想這段經文的意思。稍後我們會探討如何做。
但是箴言與其他類型的詩有何不同呢?當然不只是「文學格式」不同而已。一句箴言表達出一種洞見、觀察或忠告,是一直被大眾接受的一種通用的真理。如果一句箴言被普遍接受為真的時候,只要一引用它,往往足以用它來結束一段對話。
不過,要注意:一句箴言要用在合適的時機,才能被人接受為真。我們會把這個觀念,即箴言原本並無意要成為放諸四海皆准的陳述,闡述得更完備。我們不妨以下面這句話為例:「猶疑的人總是輸家」(He who hesitate is lost)。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哪些場合會使這句箴言顯明是真的──我們還很愛用一種很著急的語氣對某些人說這句話。不過,有些時候,人們也需要聽「相反」的箴言,如:「三思而後行」(Look before you leap)或「欲速則不達」(Haste makes waste)。所有這些箴言,當用在對的人或對的場合時,它們才是真的。
這些英文的範例把箴言的另一個面向指了出來,是和詩所共有的一個面向,也是我們在讀箴言的譯文時,常常會漏掉的一個面向。請注意「三思而後行」(Look before you leap)這句話英譯的押頭韻(alliteration),以及「欲速則不達」(Haste makes waste)這句話前後對稱的韻腳(rhyme)。這些箴言的特徵不僅是精煉;它們常常也是文學中的小精品,充滿了詩一樣的韻味。
以下我們會考究以箴言入詩的幾個不同面向:「平行文體」(parallelism),「喻象」(imagery),最後則是寫詩的技巧。這會幫助我們瞭解作者如何將一句箴言組合在一起,好叫我們可以讀出它所有的精華。
平行文體
公義的嘴為王所喜悅;
說正直話的,為王所喜愛。(箴十六13)
舊約中的詩大都是由平行的詩句所構成。平行文體指的是:一行詩句的詞彙之間所表現的相互對應。請注意上面所例舉的箴言,在上下兩部分或兩行之間所產生的共鳴效果。學者用「平行聯句」(cola)這個詞來指二行或多行這類的詩句,而用「平行單句」(colon)來指單獨一行這類的詩句。一種粗略、字面的翻譯,有助於把書中那種共鳴表現得更清楚:
王喜悅公義的嘴;(A King is pleased with righteous lips;)
他喜愛正直話。(he loves honest words)
動詞「喜悅」呼應了「喜愛」;受詞「公義的嘴」呼應了「正直話」。主詞「王」沒有重複,不過,都將它理解為第二句平行單句中那個動詞的先行詞(antecedent)。
我們要如何解讀這種共鳴呢?我們的例句顯示出這兩個平行聯句之間的關係,並不只是重複而已。這兩行聯句並不是「同一件事說兩次」──這是對平行文體常有的誤解。其實,第二部分是凸顯、強化第一部分的見解。這是適用在所有平行詩句的一條通則。正如在平行文體方面一位重要的學者James Kugel所說的,在頭兩行平行聯句之間的關係(分別稱之為A與B),可以說成是:「A,更重要的是B」(A, what’s
more, B)。這裏的B不僅延續了A的想法,它也在第二行單句的信息中加進一些東西,通常是把信息的焦點縮得更小。
不妨再看看箴言十六13。第一行說到公義的嘴,為王所喜悅;第二行則專注在某種屬於公義類的話語,即正直的話語上。第二行平行單句凸顯了第一行的觀念。這種凸顯可以有許多種形式。箴言十六15說到:
王的臉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雲時雨。(箴十六15)
我們立刻再次看出其中的共鳴。這兩行平行聯句,都在對王的恩典發生的作用發表評論,第二行單句則加進了一個喻象,更強化了第一行單句中的觀念。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凸顯方式。這個喻象用一種比「非比喻的語言」(non-figurative language)更生動的方式,將其中的信息傳達出來。我們在下一段會對這點多有一點討論。
在閱讀箴言詩及聖經其它部分時,我們若對平行文體有所瞭解,其涵義就是讀的時候,要放慢腳步,反復思想。一旦我們這麼做,我們應該問的是:平行詩句的第二部分對第一部分的觀念,到底有什麼貢獻?如果沒有貢獻,只專注在字詞的意思上,我們閱讀時可能會有一種草草了事的傾向。
前面舉的例子與10~31章中大部分箴言很類似。不過,有些有些平行詩句比典型的「二行式構造」要長。箴言廿五4-5顯示出平行聯句彼此之間很緊密地聯屬在一起:
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做器皿。
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箴廿五4-5)
要將這樣的詩句看成是一種四行平行句,或是兩節相關的詩句,應該是很正常的想法。不過,更重要的是要辨認出這四行詩句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前兩行聯句用冶金提出一種類比,為的是點出下兩行聯句中論到的惡人。這兩句的開頭用的是重複的「除去」這個動詞,叫我們注意到這點。在王宮中工作的智慧人,會將惡人從影響到王的那個圈子中除去,好叫王的治理成為公正。這種「政治上」的舉措就像提煉銀子一樣,要除去鉛或其它不純的物質,才能生產出純銀。
這個箴言似乎是出自王宮,而拿來用在那些正要進入宮中服事的年輕人身上。今天的社會中多半沒有君王,但這些原則仍然適用於各種社會組織或商業機構(誠之按:包括政府部門)。
反向平行
在離開平行文體的議題之前,我們應該注意到箴言書也很著重一種獨特的平行詩,就是從相反的觀點來看同一個真理。這被稱為「對立平行」(antithetical parallelism),它涉及的是彼此相反,而非彼此類同的觀點。這種構思在聖經其它地方也可以找得到,但不像箴言書這麼密集,尤其是箴言書10~15章。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行動正直的,敬畏耶和華;行事乖僻的,卻藐視他。
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誠實見證人不說謊話;假見證人吐出謊言。(箴十四1-3、5)
這裏的每一節經文陳述的都是同樣的真理,不過卻是從相反的觀點來看的。雖然這些只是很簡單的觀察,但究竟該鼓勵,甚至該堅持哪一邊,並沒有任何疑義。舉第三節為例,你比較偏愛哪一邊──被杖責打或保守己身?箇中所隱含的信息是要我們不要像愚昧人一樣,滿口驕傲的話。
為什麼對立平行在箴言書中會這麼多呢?正如我們已經談過的,這卷書是有意要把生命中的一種基本選擇,即智慧或愚妄,呈現給它的讀者。這些獨立的箴言,正凸顯出兩者的差異。智慧是建設性的,要求人敬畏主,避開驕傲的話,而且不說謊話。另一方面,愚妄是破壞性的,藐視耶和華,口出驕傲,並且口出謊言。對立平行文體也鞏固了整卷書中的信息與世界觀。
「強如…」格式的箴言
另外還有一種格式,箴言用來闡明在智慧和愚昧之間要做的基本選擇,就是「強如……」(better than)的平行文體:
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
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十五16-17)
在希伯來文中,這兩行詩句都是用譯為「強如……」這個字來開頭的。這種格式的平行文體將兩件事彼此之間的相對價值凸顯出來。它是在物質上的產業與人際關係的品質加以對比。第16節說到,與耶和華並與那些親近你的人有好的關係,強如擁有許多財寶。第17節更明確說到,吃簡單的飲食以及有相愛的關係,強如飲食豐盛卻關係很差。
我們所看過的這幾類平行文體,經常出現在箴言中,並且提供我們一個窗口,得以一窺中卷書的整體信息。其它類型的平行文體都可以用「A,更重要的是B」這個通用的原則來理解。
喻象
詩總是含有豐富的喻象,箴言書也不例外。這點在我們研究這卷書的「大喻象」(mega-image),即在生命的路上遇見智慧女子時,已經特別提過了。在這裏,我們只想看看,在箴言書中常遇到的喻象有哪些。
什麼是喻象(或稱象徵符號symbol)呢?喻像是把兩件本質不同的東西加以對比。對比中的一部分是大家都熟悉的,通常是大家共通的經驗;另一部分則是人比較不知道的。這種對比是要闡明那個一般人比較不知道的部分。因為不怎麼相似,所以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用一種新的眼光去看一件事情。這就是對比所產生的驚人價值。以詩篇中常用的喻象為例: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廿三1)
牧羊人在詩篇23篇所在的那個世界是很常見的,而這個隱喻也邀請我們在牧羊人和主耶和華之間,用一種能闡明主耶和華究竟是誰,並闡明祂會如何對待我們──祂的羊──的方式,來加以對比。當我們想到這些時,這個對比真是令人吃驚。全宇宙的主怎麼會和那位渾身氣味難聞、脾氣又大的牧羊人相似呢?詩篇繼續幫助我們找出其中相似的地方,這就是喻象所擁有的一部分威力。它籲請讀者去解開這個喻象:X和Y相似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今日,「主像一位牧羊人」這個喻象大家都太熟悉了,以至於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已經失去其原有的驚人威力。如果事情果真如此,我們應該轉來看看詩篇78篇65節:
那時,主像世人睡醒,像勇士飲酒呼喊。
這喻象至今仍有驚人的價值!主像一個醉漢的地方到底在哪里?這個喻象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並促使我們在諸多的差異中,去解開其中相似的地方。
我們已經在箴言書中拿智慧女子當作一個驚人的喻象,用來代表神。我們再來看箴言10章26節中的一個取自當地的喻象:
醋怎樣使牙酸倒,煙怎樣熏目,懶惰人也怎樣使差他的人難受。(原作者引用的是英文NIV版本,這裏用聖經新譯本取代)
(NIV)As vinegar to the teeth and smoke to the eyes, so is a sluggard to those
who send him.
你的眼睛曾經被煙熏過嗎?大多數人都曾被熏過。把一口醋含在嘴裏的人也許少一些。但這個喻像是要我們反思那種經驗,然後將它拿來和差派懶惰人去辦事加以對比。
你會如何形容眼被煙熏的感受呢?我可能會用很討厭、很生氣、很難受這類的字眼來形容。如醋倒牙又如何形容呢?如果只剩下「我們不清楚古代的醋嚐起來味道如何」這樣理由,那麼就更難形容了。至於煙熏,以及被丟在苦味中,或許我們也會用相同的字眼來形容。總之,這些字眼都在加重「懶惰人勢必叫你失望,同時也會回頭影響到你自己的名聲」這個觀念的語氣。箴言的作者是要警告那些心思簡單的人,不要變成懶惰人,同時也是要告訴智慧人,不要雇用這些懶惰人。
前面所引的是取自NIV,更接近字面的譯文。新生命版(NLT)的譯文,則更明顯地表達出其中對比的力道:
懶惰人激怒老闆,如醋酸牙,如煙熏目。
(Lazy people irritable their employers, like vinegar to the teech
or smoke in the eyes.)
最後一個有關喻象的範例是箴言11章22節:
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
其中的喻象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它到底在說什麼呢?基本上,它說的是缺乏見識(discretion)會糟蹋一位美女的容貌。這則箴言鼓勵我們去體認,有見識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肯定比外在的美貌更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學習有見識,並且避開那些沒有見識的人。
次要的文學技巧
平行文體和喻象──以及它們的搭檔:精煉的文字──都是希伯來詩裏面最常見的特徵。古代的詩人還用了很多其他的方式使他們的作品更吸引人,但在這裏不可能作系統的回顧。總之,絕大部分這些技巧在閱讀箴言書譯本的讀者眼中,都被隱藏起來了。還好,這不會影響到經文的詮釋,甚至它們還讓經文的意思活潑起來,呼喚人更注意其中的信息。
我們可以舉離合詩(acrostic)為例來說明。基本上,離合詩是指每一行詩句的起頭所用的字,它的字母都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就希伯來文的例子而言,共有22個字母。其目的可能是要便於記憶,是要傳達「從A到Z那樣一幅完整喻象」的觀念,或兩者都有。箴言書中論到才德婦女的那篇(箴卅一10-31)就是一首離合詩。這首詩,是一首完整的離合詩,每一節開頭那個字的字母,都是照著順序排列的。輪到離合詩這個主題,其中也有不同的變化,正如詩篇119篇那首聖經中最有名的例子。在那首詩中,每8節一段,這8節經文的起頭都是同一個字母,然後是由另外8節所構成的一段,而同一段的每一節又是依序用下一個字母來開頭。
箴言中另一種次要的寫詩技巧是「頭韻法」(alliteration):它是一種音韻的遊戲,用來製造一種詩中章節在讀音上的統合一致,有時可以輔助一行詩句意義的形成。箴言31章11節論到才德婦女的那首離合詩中,有希伯來文bet的那一行,其中一個重點就在有bet這個字母的那個字上(Betah bah leb bl’lah wesalal lo’yehsar)
他丈夫心裏倚靠(Betah,trust)她,必不缺少利益;
最後,在箴言書中有關「次要的寫詩技巧」,就是數字的平行文體。它遵循一種「X──X+1」的模式,正如箴言卅18-19所示:
我所測不透的奇妙有三樣,連我所不知道的共有四樣:
就是鷹在空中飛的道;蛇在磐石上爬的道;
船在海中行的道;男與女交合的道。
這種技巧是用一種方式來陳述同一種現象可以有許多不同的例子,而經文中只列出了其中幾個例子而已(這裏所說的現象,是指未留下蹤跡的那種神秘的移動,第四個例子則暗指性交)。在箴言書中,遵循這種數字平行的清單,通常組成的詩句數目,會等於第二個提到、數目較大的那個數字。
深入思考
用箴言廿一14與十四20為例,定義或描述該箴言的格式。
就傳遞箴言這卷書的信息而言,箴言的格式有哪些優點?
箴言廿一14及十四20之間的平行文體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你會如何解開箴言十四27及十六24中的那個喻象?
第五章 箴言總是對的嗎?
箴言十1 提出整卷書下半部的第一個忠告:
所羅門的箴言: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
如果我們仔細、誠實地來察看這句箴言,會質疑這種觀察是否「真實」。有智慧的孩子真的會給父母喜樂嗎?反過來說不也是一樣嗎?在質疑這句斷語時,我們都能夠聯想到許多事例。不妨想像有一位酗酒並虐待孩子的父親,或是一位沉溺於自我而忽視孩子的母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權威結構真的可以主宰一切?不管父母自己有的一些衝動有多自私,有多大的破壞性,難道都沒有關係嗎?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討好父母嗎?
很清楚的是,大家都瞭解, 父母本身也想要成為有智慧的人。他們這種渴望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增進孩子的智慧。這句箴言並不在堅持一條絕對的律法,而是提出一個在合宜的時機和場合下,通常為真的原則。
文體問題
其實,把一句箴言當成「在任何場合下都是真的」來讀,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我們稱它為「文體誤認」(genre misidentification)。不論在何種文化背景下,箴言這種格式都預設了:要在合宜的場合下,它才能應用得合宜。
舉例(略)
矛盾?
有記錄顯示在第一世紀時,猶太聖經學者針對「聖經應由哪些書卷組成」這件事,有過一次爭論。說得更明確一些,就是有些人質疑為什麼要把某五卷書包含在享有權威的聖經正典內,而箴言書就是其中的一卷。這種爭論的本質顯示出,即使在這段較早的時期(雖然離箴言書最初寫成的時間,已有數百年之久),已經有人開始將某一句箴言當成律法看待了。
當時的爭論主要集中在箴言廿六4-五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
有些拉比論稱這兩句箴言是相互矛盾,而由於神不會與自己互相矛盾或犯錯誤,因此,這兩句箴言就指明了整卷箴言書不屬於正典。幸好,這種觀點並沒有一直盛行。在當時,箴言書早已被猶太群體中的大多數人認為是具有權威的書卷,因此少數人的懷疑並沒有改變大多數人的意見。
其實,如果根據這兩句箴言的本意來理解的話,它們同時都是真的,而它們的本意,單憑「它們都是箴言」這個事實,就可以露出端倪了。箴言產生實效與否,在乎應用在合宜的時機和合宜的場合。
合宜的時機與場合
智慧人知道合宜的箴言,要用在合宜的時機與合宜的情況。其實,這也是箴言書本身所教導的規範:
口善應對,自覺喜樂;
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十五23)
智慧人知道在合宜的時間講合宜的話語,也知道在合宜的時間應用某一句箴言所表達出來的某個原則。還有一位智慧人,就是常被稱為「師傅」(teacher)或「傳道人」(preacher)的那位「傳道者」(qohelet),針對「合宜的時間」曾經這麼說過: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後面會有一章會談到那位傳道者針對這個真理都說了哪些令人難安的話,但目前我們應該注意的是,以色列的智慧人都敏銳地意識,凡事,包括箴言的應用在內,都有定時。
箴言並不是魔咒,只要背下來,然後按著一種機械呆板的方式去應用,就自動會導致成功與快樂的結果。不妨來看箴言廿六7,九
瘸子的腳空存無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
這兩句箴言說的是,箴言需要有一個智慧人,把一句箴言中的教導正確地發揮出它的功用。智慧人對合宜的時間和地點很敏銳。愚昧人應用一句箴言時,則完全不顧一句箴言是否合適用在某種情境。上面列出的二句箴言中,真正犀利的是其中的喻象。瘸了腿無法幫人走路,就像一句箴言無法叫愚昧人行事有智慧。根據第二句格言所說的,一句箴言讓愚昧人來用,不僅發揮不了任何作用,甚至還會產生危險。拿荊棘當成武器來用,不僅會傷到揮舞荊棘的人,同時也會傷到被荊棘擊中的人。
因此,箴言必須用在合宜的時間與情境。智慧人就是能把這件事做出成效來的人。但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變得有智慧呢?
智慧之路
我們如何學會「讀懂」人?我們如何能對各種情況的需要越來越敏銳?箴言書承認有好多種方式可以讓人越來越有智慧。其中包括觀察、教誨、從錯誤中學習,以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敬畏神。
1.觀察與經驗
智慧人是一生中一直敏於觀察周遭的人,他(她)經歷過各式各樣的情境和人,並且從觀察這些人與事中學習。由於經驗對智慧的增長很重要,因此大家通常都信以為真的是,年長的人會比年輕的人更有智慧。正如我們稍後會在約伯記和傳道書中看到的,這點當然不完全是真的,不過通常它是真的。畢竟,箴言1~9章都是父親在訓誨兒子,反過來的情況則從來沒見過。
然而,在箴言中,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是作師傅的直接訴諸某種觀察的過程,為要支持他的教導。箴言六6-8就是其中一個少見的例子: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
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
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
當師傅針對懶惰指教他學生的時候,是邀請他們到外面去觀察勤奮的螞蟻。根據這種經驗,師傅就覺得更有把握,聽他教誨的人必定能從下麵的經文學到功課:
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
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
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佛拿兵器的人來到。(箴六9-11)
不久之後,智慧人用分享下面這段觀察的方式,來警告他兒子要小心淫婦的危險:
我曾在我房屋的窗戶內,從我窗櫺之間往外觀看:
見愚蒙人內,少年人中,分明有一個無知的少年人,
從街上經過,走近淫婦的巷口,直往通她家的路去。(箴七6-8)
整個故事接著敘述的是那位淫婦勾引年輕人,以及隨之而來的後果:
少年人立刻跟隨她,好像牛往宰殺之地,又像愚昧人帶鎖鏈去受刑罰,
直等箭穿他的肝,如同雀鳥急入網羅,卻不知是自喪己命。(箴七22-23)
從這層觀察中,智慧人告誡他的兒子,要躲避這個淫婦。(箴七24-27)
雖然這一類針對經驗與觀察過程所作的自覺反省,在箴言書中並不常見,但除了剛引述過的例子之外,在其它地方也出現過一些。下面是出現在10~31章中的一些扼要話題,這些都是直接由敏銳解讀人和情境而得出來的結果:
趕出褻慢人,爭端就消除;分爭和羞辱也必止息。(箴廿二10)
不要與人擊掌,不要為欠債的作保。
你若沒有什麼償還,何必使人奪去你睡臥的床呢?(箴廿二26-27)
懶惰人放手在盤子裏,就是向口撤回也以為勞乏。(箴廿六15)
2. 基於傳統的教導
觀察與經驗使敏銳的人得知如何駕馭生活。行得通的策略,會一再被拿來重複、拿來教導;行不通的策略,就成了引以為鑒的教材。觀察或經歷不一定都要是自己的。我們也依賴別人有見識的分析。當然,在這裏我們指的的是父親或師傅的角色。箴言第四章中,父親是根據自己父親傳承下來的傳統,來教導他兒子的。
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
父親教訓我說: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箴四3-4)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箴言7章回過來放進這樣的處境中來省思。論到「勾引人」的淫婦這門功課,所根據的智慧是藉著觀察自己的父親精挑細選出來的智慧,但它是用教誨的方式再傳給自己兒子的。兒子不必自己直接去觀察或體驗這種情況,才能學得智慧。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前人留下的傳統中學得智慧。
箴言廿二17開啟了整卷箴言書一個新的段落,其序言就是下面這幾節經文:
你須側耳聽受智慧人的言語,留心領會我的知識。
你若心中存記,嘴上咬定,這便為美。
我今日以此特特指教你,為要使你倚靠耶和華。
謀略和知識的美事,我豈沒有寫給你嗎?
要使你知道真言的實理,你好將真言回覆那打發你來的人。(箴廿二17-21)
序言後接著有30句格言,代表了父親傳給兒子,然後傳給我嗎這個時代的一個傳統。從這種教誨中,兒子可以越來越有智慧。其實,下面這兩句箴言,正是這種勸誡:
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裏愚妄的,必致傾倒。(箴十8)
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十九20)
正如我們會在下一章看到的,以色列的智慧人倚靠的,不僅僅是以色列本土的傳統,也倚靠古代近東文化的博大智慧。具體來說,我們會察驗一個普遍被接受的結論,就是:箴言廿二20提到的30句格言,與埃及編纂的《阿門尼莫教誨集》(The Instruction of Amenemope)之間,有某種特殊的關係存在。(誠之按:第六章會提到──我不再轉載了,箴言的智慧雖然與當時世界的智慧有一定的相關,箴言也是一本深深根植於古代世界的書。但是以色列的眾先知是深思熟慮的觀察者,會不停地對周遭世界作出反省。他們絕不是從那個文化情景中,把某些觀念全盤照抄,而是經過研讀、理解、調整後,拿來應用,成為他們自己宗教價值的一部分。我們知道神會用以當時通用的語言和格式對祂的百姓說話,我們的工作則是把它們變成我們這個時代所通用的語言和格式。作者提到,這是否也告訴我們一些原則,當如何看待我們自己周邊的非基督教文化,以及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許多基督徒強烈反對現今的文化及其產生的文學作品──只讀基督教文學作品、只上基督教學校、遠離電影,等等,這未必是一種最有智慧的方法。)
3. 從錯誤中學習
靠經驗和觀察來獲取智慧,其中有一部分是從人自己的錯誤中學習來的。箴言書認為每個人在一生的道路上,都一直在做錯誤1選擇。智慧人與愚昧人的差別就在於:智慧人從錯誤中學習,而愚昧人就是不肯從中改變自己的行為。在這點上,箴言書用了兩個關鍵的字彙:musar, 及tokahat。NLT譯本通常將頭一個字譯成「管教」(discipline),而把第二個字譯為「責備」(correction)。這兩個字系同屬一個「語意場」(semantic field:意思是意義上有關聯的一組字),並且常在同一節經文中彼此平行出現。
管教與責備的對象,是針對在合宜的路上彷徨的人,鼓勵他們回到正路上來,正如箴言十二1所述:
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
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
而箴言十17也說明了為什麼喜愛前者而恨惡後者是好的。
謹守訓誨的,乃在生命的道上;
違棄責備的,便失迷了路。(箴十17)
管教很難被人接受;它的意思是承認自己犯了錯。這是一種很羞辱的經驗;但智慧人就是謙卑的人,而不是驕傲的人。其實箴言書有許多地方提到驕傲的危險。箴言八13中,智慧女子就斷言智慧與驕傲彼此相距有多遙遠:
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那驕傲、狂妄,並惡道,
以及乖謬的口,都為我所恨惡。
另一方面,神喜歡謙卑的人:
他譏誚那好譏誚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箴三34)
畢竟,驕傲會有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及後果,而謙卑則把我們帶回到那條通往生命的良善道路上。
驕傲來,羞恥也來;
謙遜人卻有智慧。(箴十一2)
心中喜樂,面帶笑容;
心裏憂愁,靈被損傷。(箴十五13)
驕傲在敗壞以先;
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
因此,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同時觀察別人犯的錯誤,是通往智慧的大道,也是讓人走在通往生命的道路上。只有謙卑、承認自己的軟弱及失敗,才能讓這種教誨在人的生命中產生益處。
啟示:一切的根基所在
根據箴言書,觀察與經驗、傳統與從錯誤中學習,都是人類智慧的重要來源。不過,智慧的核心是神自己。離了神,就沒有真正洞悉世界的眼光。神是真智慧的唯一源頭。甚至連觀察與經驗的能力,都是從主而來的:
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華所造的。(箴廿12)
我們已經看過,箴言書從一開始,在開宗明義的結語中,就確立了這一點: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一7)
敬畏耶和華這個主題,在整卷書中一直不絕於耳。畢竟,如果智慧要靠正確地瞭解這個世界,如果一個人不承認神是整個天地中最根本的一部分,那麼他要如何瞭解呢?每一件事一定要在與耶和華神的關係上來理解才行。這樣人才會謙卑,這是因為人知道宇宙間還有一個更大的能力存在而有的謙卑。
人心多有計謀;
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
所以,我們來仰望比我們更大的那一位,好供應我們駕馭生活所需要的教誨:
心中的謀算在乎人;
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箴十六1)
我們也已經仔細查看過智慧女子那位人物,也發現她最終代表的就是耶和華神。其實,我們聆聽她的話語時,就是在聽神講話,是的,真的智慧、知識和洞察力,即便它們是靠傳統、教誨、經驗、觀察和責備而獲取的,這一切都是從神而來的。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
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箴二6-8)
什麼樣的愚昧人
因此,智慧並不是把箴言熟背,然後呆板機械、一成不變地應用出來。智慧是知道在合宜的時間及合宜的場合中,將合宜的原則應用在合意的人身上。
我們回頭來看箴言廿六4-6,就是論到是否要回應愚昧人的那幾句「矛盾」的箴言,現在我們就看出來,智慧人必須不客氣地講,知道他在打交道的是哪一種愚昧人。這個愚昧人是否不願意學習,只是在消耗智慧人的時間與精力。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不必費神去回應他。然而,如果這個愚昧人可以學習,而我們如果不回應他,情況就會更加惡化,這時就要用盡一切辦法回應他。
一言以蔽之,箴言乃通常是真的原則,並非完全不能變通的律法。心中若謹記這一點,那麼在讀箴言時,結果就會不大相同。有人根據新欽定本(NKJV)的譯文來讀箴言廿三13-14之後,就有了一種很呆板、機械的觀點來應用箴言,其結果是對「親職教育」(parenting)產生一種頗危險的看法:
不可停止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
你該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出陰間。(新欽定本直譯)
管教孩童,不可姑息,你雖然用杖打他,他也不會死;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新譯本,誠之按)
如果把它當成律法,就會讓父母因為害怕自己孩子的結局會下在陰間的硫磺火湖裏面而責打他。其實,純照字面來理解的人會說,只能用一根杖來打;不允許用手掌打孩子的耳光。
不過,這句箴言並不是律法。它只是一個通則,為要鼓勵那些不願意使用任何一種管教方式的人,告訴我們管教是被允許的,甚至有助於把孩子從可能招致早夭的行為中拯救出來。如同先前那個愚昧的人例子一樣,人必須知道他在打交道的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有些孩子完全不在乎體罰;其實,這樣一來,反而會加快孩子奔向死亡的道路。另外有些孩子可能不需要體罰,只需要嚴厲的口頭申誡就夠了。關鍵是,當父母運用箴言時,一定要認識自己的孩子和當時的狀況。
研讀箴言的原則
箴言是隨情況不同而敏銳反應的。應用它們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機械呆板或毫無彈性。從經驗、觀察、教誨、錯誤中學習,以及最重要的啟示──這一切都為我們讀懂經文、讀懂人,以及讀懂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的理解,在第七章會變得更清楚,在那裏我們會探討約伯記中許多被大量濫用的一些智慧格言。
(本書的摘要到此。有興趣的人,請自己買一本看。以下是本書其餘的目錄。)
第二部分 在處境中讀箴言
所羅門認識阿門尼莫及亞希卡爾嗎?
箴言書與約伯記及傳道書的對話
箴言書付諸行動:約瑟及但以理
箴言書中神在哪里?基督,神智慧之寶
第三部分 跟隨箴言書中的主題走
如何研究箴言書中的主題
金錢關係重大
談愛慕正當的女子
智慧的言語,愚昧的言語
結論: 研讀箴言書的原則
2021-06-29
標籤: 神學入門、呂沛淵、Tabletalk、R.C. Sproul、林慈信、护教、学习、译作、
誠之摘要,
讀箴言,
Tremper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