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FASTING)
摘自天道《聖經新辭典》
https://yimawusi.net/2022/03/08/fasting/
在聖經中,禁食通常是指有一個時期不飲不食(如:斯四16),而並非單是不吃某些食物。
Ⅰ 舊約
「禁食」的希伯來字是צוּם [tsom](動詞)和צוֹם (名詞)。片語 נָפַשׁ עָנָה [inna naphash (「刻苦己心」),也是指禁食。首先,有一些一年一度的禁食。例如,希伯來人在贖罪日禁食(利十六29、31,廿三27-32;民廿九7)。被擄之後,以色列人遵守另外四項一年一度的禁食(亞八19)。據他勒目(Talmud)的記載,這些禁食的日子,都標誌著猶太人歷史上的災禍。斯九31可以被理解為另一次定期禁食的設立。
除了這些禁食以外,還有那些偶然的禁食。這些禁食有時是個人的(如:撒下十二22),有時是整體的(如:士廿26;珥一14)。禁食表示悲傷(撒上卅一13;撒下一12,三35;尼一4;斯四3;詩卅五13-14)和悔罪(撒上七6;王上廿一27;尼九1-2;但九3-4;拿三5-8)。禁食是人藉以降卑自己的一種方法(拉八21;詩六十九10)。有時禁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對自我的刑罰(參:片語「刻苦己心」)。禁食往往是為要得著神的引導和幫助(出卅四28;申九9;撒下十二16-23;代下廿3-4;拉八21-23)。人可以代別人禁食(拉十6;斯四15-17)。有人認為禁食會自動使人蒙神垂聽(賽五十八3-4)。針對這種想法,眾先知宣告說,沒有正確行為伴隨的禁食,是徒然的(賽五十八5-12;耶十四11-12;亞七)。
Ⅱ 新約
通常用來指「禁食」的希臘字是 νηστεύω (動詞),和 νηστεία 與 νήστις (名詞)。在徒廿七21、33,又用了 asitia 和 asitos (「不喫甚麼」)這些字眼。
就猶太人一般的習俗來看,贖罪日是在新約唯一提及的一年一度的禁食(徒廿七9)。有些嚴謹的法利賽人,每逢星期一和星期四都禁食(路十八12)。其他虔誠的猶太人,像亞拿,可能常常禁食(路二37)。
聖經只有一次記載耶穌禁食,就是祂在曠野受試探的時候。不過,那一次,祂不一定是自己選擇要禁食的。第一個試探暗示祂的所在地沒有食物。那地是祂挑選的,為要用數週的時間來裝備自己,承擔將要來的事工(太四1-4)。參:摩西(出卅四28)和以利亞(王上十九8)四十晝夜的禁食。
耶穌假定祂的聽眾會禁食,但教導他們禁食的時候,是要向神禁食,不是向人禁食(太六16-18)。當別人問耶穌,祂的門徒為甚麼不像施洗約翰和法利賽人的門徒那樣禁食時,耶穌並沒有否定禁食的做法,卻明言「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祂的門徒是不適宜禁食的(太九14-17;可二18-22;路五33-39)。遲些日子,他們會像其他人一樣禁食。
使徒行傳記載,教會的領袖揀選宣教士(十三2-3)和長老時(十四23)都禁食。保羅兩次提到他禁食(林後六5,十一27)。林後六5似乎是指用以自律的自願禁食(νηστεία);林後十一27既提到非自願的「飢餓」(limos),也提及自願的「不食」(νηστεία 〔譯註:和合本作「不得食」〕)。
經文抄本有分量的證據顯示,在太十七21;可九29;徒十30;林前七5中,某些抄本所提及的禁食,是原文沒有的。不過,在許多抄本中都提到禁食,這事實本身表明了初期教會愈來愈相信禁食的價值。
H.A.G.B.
禁食(Fast, Fasting)
摘自證主《聖經神學詞典》
https://yimawusi.net/2022/03/08/fasting/
禁食是人私下或公開用不吃和/或不喝來表達敬虔。妥拉並沒有命人禁食的記載;事實上,在以色列士師時代以前,也沒有文獻證明禁食這回事(比較士二十26)。不過,耶穌及門徒以身作則地支持禁食(太四2;徒十三2-3),已提供足夠理由去支持在聖經時代,甚至現今世代禁食的習例。
sum是唯一用來形容禁食乃宗教儀式的希伯來文動詞,此字詞及其同源名詞som明確傳達出「戒絕食物」的意思,因而經常出現為專門的宗教用語。在七十士譯本中,希臘文動詞nesteuo及伴隨的名詞nesteia,一貫用來翻譯希伯來文sum及som,並且是新約中禁食的常用字詞。
到主前9世紀,禁食已成為一種制度,或可說已具有一定形式,以公開敬拜活動的名義,舉行禁食日或其他禁食期。這種召集方式一般稱為「要求」或「宣告」禁食。聖經記載耶洗別宣告禁食,趁此機會不公平地指控拿伯,將他定罪(王上二十一9、12)。其後的約沙法,以崇高的動機要求舉行這種聚會,為猶大呼求神的幫助(代下二十3)。以斯拉記八章21節及約拿書三章5節亦同樣載有「宣告」這句式;在約拿書中,尼尼微人因約拿的講道而主動提出禁食,以示悔改之意。
耶利米書三十六章9節對禁食的宣佈提供詳盡的資料:猶大國民顯然為了悔改一事而聚集起來,如若不然,至少也是耶利米指示巴錄鼓勵人民這樣做(耶三十六7-8)。此外,耶利米稱這件預期的事為「禁食的日子」(耶三十六6),說明禁食是他和民眾都熟悉的慣常做法。事實上,以賽亞在一個世紀前已提過這樣的集會(賽五十八3-6),人們為了特別的目的而在特別的日子聚集起來。不論以賽亞對濫用禁食有何看法,他顯然認為這是合理的敬拜形式,在特別召開的重大活動中舉行禁食,並無不妥。
約珥曾兩次說過,要分定禁食的日子,並召開嚴肅會(珥一14,二15),這兩組平行短句清楚說明,所提及的禁食是一種正式的群體活動,讓所有百姓在指定的日子、指定的地點舉行敬拜聚會。
不過,從整體來看,聖經所記載的禁食屬私人性質居多。這種個人敬虔的表達,與生活中的三大危急關頭有關:悲傷、懺悔、哀悼。當中無一例外地表達出面對實際或預見的災難時,所感到的絕望、無助、需求及依賴。只有仔細研究這些情況,才能找到禁食的神學意義和價值。
悔罪
禁食是一種哀傷及/或懺悔的表現,因此幾乎都是與哭泣(士二十26;斯四3;詩六十九10;珥二12)、認罪(撒上七6;但九3)及披麻(王上二十一27;尼九1;斯四3;詩六十九10;但九3)有關的。在新約中,耶穌責備偽善的法利賽人在禁食時裝出難看的樣子(太六16-18);毫無疑問,這是指用灰塗抹自己的習俗。這些事物和行為本身並無懺悔的價值,但在一個普遍將內在感受展露出來,甚至以戲劇化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文化裏,人若是真誠的話,可藉著這些事物和行為有效地表達愧悔之意。不過,表面上的悔改很容易取代內在真心誠意的態度,因而變成偽善的行為。
哀悼
禁食同時也是表示哀悼。掃羅死後,基列雅比的居民以禁食來哀悼他的逝世(撒上三十一13),大衛及他的同伴聽到這消息後亦然(撒下一12);大衛甚至說,他同情他的敵人,在他們有病的時候,他便禁食、披麻(詩三十五13),表示他為他們哀傷(詩三十五14)。撒迦利亞描述以色列人紀念過去戰敗、遭到審判的悲慘日子時,稱之為禁食哀哭的時候(亞七5)。但在四、五、七及十月舉行禁食的日子,終有一天會變成歡喜快樂的時刻(亞八19)。耶穌論及祂離開門徒的時候,是值得哀傷的時候,因此絕對應該禁食(太九14-15;可二18-20;路五33-35)。
祈求
最後,禁食經常與哀求的禱告有關。大衛為得了重病的兒子禱告和禁食(撒下十二16),並在神前哭泣,熱切懇求(撒下十二21-22)。尼希米聽到耶路撒冷飽受蹂躪的消息後,便哭泣、禁食和禱告,求神使他在波斯的亞達薛西王面前蒙恩,讓他返回耶路撒冷修葺殘垣(尼一4-11)。同樣,以斯帖計劃進見她的丈夫亞哈隨魯王時,要求末底改及猶大人為她禁食(斯四16)。顯然,禁食與請求在這裏是二而為一的事(比較耶十四12)。
耶穌也曾教導,移山的能力只能藉禱告、禁食而來,是將禱告和禁食等同起來(太十七21)。對神敬虔有加的女先知亞拿為了以色列的救贖而不斷禁食祈求(路二37)。保羅及巴拿巴在各教會選立長老前,曾禁食禱告,把他們交託給主(徒十四23)。上述所有事例,都清楚顯示禁食是向神祈求的有效輔助方法。
聖經並沒有明言禁食的目的,但因禁食與悔罪、哀悼、祈求有關,故顯示它是一種自我否定,向神及屬靈層面開放的表現。由於飲食是肉體生活及其一切需要與滿足的典型象徵,缺乏飲食或擯棄對飲食的需要,表示所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生活,而這個層面是以屬靈事物為主。因此,禁食神學是將屬靈事物放在首位的神學,當中信徒能夠以專一、深入的態度,表達對神的委身及對屬靈生命的關注。
Eugene H.
Merrill
參考書目:
John E. Baird,
What the Bible Says About Fasting; R. D. Chatham, Fasting: A
Biblical-Historical Study; Joseph F. Wimmer,
Fasting in the New Testament: A Study in Biblical Theology.
2022-05-29
標籤: 神學入門、呂沛淵、Tabletalk、R.C. Sproul、林慈信、护教、学习、译作、
《聖經新辭典》,
《證主聖經神學辭典》,
聖經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