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間(Hades)
摘自聖經神學詞典
https://yimawusi.net/2022/01/20/paradise-abrahams-bosom-intermediate-state-hades/
(編按:原書分為兩個條目,但因二者同義而合併)
Hades(希得斯)
這個希臘文字詞常用來指陰間的神衹和死人的住處。新約所用的「希得斯」(hades)是譯自平行的希伯來文「蘇奧」(seol);七十士譯本就是用「希得斯」來翻譯「蘇奧」。
舊約
蘇奧主要指死亡和死人──無論是敬神的還是不敬神的──的住處(創三十七25;詩十六10,八十八10-12;賽十四9)。這些有知覺的靈魂正處於昏睡無力的狀態,沒有獎賞,也沒有懲罰(伯十21;傳九10;賽十四10)。由於死亡不是自然而有的事,而是因著人的墮落和撒但的破壞而闖進宇宙(創二至三章),所以舊約把蘇奧人格化為撒但的勢力及其眾多的鬼魔(伯十八14;詩十八4-5;賽二十八15;耶九21)。雖然蘇奧是敵對者,但最終也要為耶和華服務(撒上二6;詩五十五23,一三九8)。舊約有信心地等待神得勝蘇奧的日子(詩九十八篇;賽二十五8;何十三14)。然而,有關惡人的身體復活的明確信仰,以及蘇奧作為居間狀態的觀念,很遲才出現(但十二2)。
新約
蘇奧這幅不明確的圖畫,以及其希臘文翻譯,容許兩約中間的猶太人作出各種不同的解釋。在新約裏,基督的啟示和救恩工作,對這用詞的成型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基督已超過了所有勢力(弗一20-23),就是連那「掌死權的」也超過了(來二14;提後一10);祂是「死人並活人的主」(羅十四9)。
陰間是死人的狀態 在新約裏,下到陰間可單指人的死亡和脫離肉身的存在。在這意義上,耶穌也曾進入陰間。彼得按著大衛在詩篇十六篇10節的預言,把復活解釋為神把耶穌從陰間拯救出來(徒二27、31)。同樣地,耶穌預言人子將會從地的深處被拯救出來,正如神把約拿從陰間拯救出來(太十二40)。在這兩個情況下,陰間都是指一種脫離肉身的存在狀態。
新約並沒有探究耶穌在陰間裏的確實住處或活動,跟所謂「搗亂陰間」(harrowing of hell)或「希得斯福音」(Hades Gospel)的後期教會傳統不同。一般人認為彼得前書三章19節的宣告是在耶穌復活之後發生,而不是在祂復活之前(18節,「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而彼得前書四章6節的死人是已逝世的信徒,他們生前曾聽聞福音。然而,耶穌下到陰間去,在神學上很重要──那是舊約描述之義人所走的路(賽五十三章)。此外,這下到陰間肯定神確實取了人的本質,甚至認同了我們犯罪的命運──死亡(林後五14、21;來二14)。最後,耶穌從陰間得釋放,為人建立新生命(林前十五章)。
耶穌的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給這狀態描繪了另外一些特徵(路十六19-31)。一個不能逾越的裂口把已死的惡人和義人分開。死亡確定了人的命運,他們不再有機會悔改。財主想起他和家人的命運,痛苦地呼求亞伯拉罕給他的家人一個神蹟,並減輕他的刑罰,卻不獲垂聽。一般來說,我們不應強在比喻的每個細節裏尋求教訓。在這例子裏,耶穌對已死的兩個人──一個敬神,一個不敬神──之基本情況所作的生動描述,是這比喻中的重點。別的經文也描述死人的要求,以及他們不變的命運(林後五10;來九27;啟六9-10)。
惡人居於陰間,並受刑罰 在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裏,財主在陰間受折磨。這是居間的狀態,因為身體的復活和最後的審判仍未臨到。耶穌的要點是,陰間預示了財主的最後審判。同樣地,拉撒路躺在亞伯拉罕的懷裏,象徵已死之義人的快樂住處(路十六23)。
新約一直都有死後之惡人與義人的區分。義人死後是「與主同住」(林後五8),「在樂園裏」(路二十三43),或與神同在(啟六9,七9,十四3)。不義的人要受罰,而邪惡的天使則被囚禁在地獄裏──地獄(Tartarus)是希臘文,指陰間的最低處(彼前三19;彼後二4、9;猶6)。耶穌告訴不悔改的迦百農城說,它必被推下陰間;那不只是預言迦百農在世上的覆滅,還預言它將來的審判(路十15)。
有些註釋指出這些談到陰間和死人的地方是有問題的,而且與舊約互相矛盾。霍斯(G. Vos)嘗試把陰間的定義加以區別﹕一是所有人死後、靈魂脫離身體的狀態﹔另一是不敬神之人特別的住處。他合理地指出,只有不敬神的人才會住在受刑的地方──地獄;敬神的人死後,在脫離肉體的狀態下與耶穌同在,而那狀態就稱為陰間。新約確實修改了舊約對陰間的觀念,以陰間為所有死人虛幻的住處。不過,這進一步的發展,與耶穌作活人和死人的主一致。
勝過陰間的權勢 像舊約一樣,新約把陰間和相關的用詞(如死亡、無底坑和押巴頓)人格化,認為那是在罪和毀滅背後的邪惡勢力(徒二24;羅五14、17;林前十五25-26;啟六8,九1-11,二十14)。當耶穌應許「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的時候(太十六18),這短語與舊約表示邪惡力量和迫害的措辭(詩九13,一○七17-20)相似。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有關未來的言論,與啟示錄有關撒但最後攻擊神子民的異象一致(啟十九19,二十7-9)。耶穌應許,祂會征服陰間,陰間不能勝過教會。的確,祂的復活確定了邪惡帝國已經瓦解。基督現在拿著鑰匙,掌握著勝過死亡和陰間的權柄(啟一18)!
陰間的結局 耶穌征服了所有勢力,祂是被高舉的那一位,而祂亦把恩賜賞給教會(弗四7-10)。陰間既被征服(啟一18),信徒便知道,沒有任何東西能把他們與基督隔絕,就是死亡也不能(羅八39)。他們仍在等待救恩歷史的另一階段,就是耶穌成就祂國度的時候。到時陰間就要釋放其中的死人,叫他們接受最後的復活和審判(啟二十13)。之後,陰間、撒但和墮落的人被扔進地獄(Gehenna)裏,就是神作最後懲罰之地。(陰間只是有限度地存在;地獄則是惡人受最後審判之地。有許多英文譯本把這兩個字詞都譯作”hell”〔地獄〕,造成了混亂。)
總括來說,新約斷言基督已征服陰間。雖然信徒死後要留在該處,但他們也是「與主同在」的。陰間也是撒但勢力的大本營,而撒但的滅亡是確定的。陰間還指死後之惡人受罰的集中地,他們在那裏受罰,直至最後審判來臨。
Timothy R.
Phillips
Sheol(蘇奧)
舊約
「陰間」的希伯來文是seol,是指墳墓或死人的住所(詩八十八3、5)。在舊約時期,人多半相信所有生靈──無論是人或動物(詩四十九12、14、20),無論是義人或惡人(傳九2-3)──都會去這一個地方。沒有人能避免下陰間(詩四十九9,八十九48)。陰間位於地裏的最深處(申三十二22;撒上二十八11-15;伯二十六5;詩八十六13;賽七11;結三十一14-16、18)。
陰間不像這個世界,那裏完全沒有愛、恨、嫉妒、工作、思想、知識和智慧(傳九6、10)。聖經所描述的陰間是蕭瑟荒涼的:沒有光(伯十21-22,十七13;詩八十八6、12,一四三3),沒有記念(詩六5,八十八12;傳九5),沒有對神的稱謝(詩六5,三十9,八十八10-12,一一五17;賽三十八18)。事實上,那裏一片死寂(詩九十四17,一一五17)。住在那裏的是虛弱、戰兢的陰魂(伯二十六5;詩八十八10-12;賽十四9-10),他們絕對不能逃出陰間的門(伯十21,十七13-16;賽三十八10)。陰間就像一隻貪婪的野獸,把活人吞噬仍不滿足(箴一12,二十七20;賽五14)。有人認為死人是與神隔絕的(詩八十八3-5;賽三十八11);有人卻相信神的同在是遠及陰間的(詩一三九8)。
接近舊約末期時,神啟示死人將會復活(賽二十六19)。陰間不再把人吞噬;相反地,神會吞滅死亡(賽二十五8)。忠心的人會得著永生為賞賜,其餘的人卻永遠被憎惡(但十二2)。這神學思想在兩約之間時期進一步發展。
新約
到了耶穌時代,猶太人一般相信義人死後能到舒適的地方去,惡人則進入”Hades”(這字詞在七十士譯本裏通常用來翻譯「陰間」)──一個令人受折磨的地方(路十六22-23)。同樣地,基督教相信死去的人會即時與主同在(林後五8;腓一23)。陰間是充滿敵意的地方;陰間的門不能勝過教會(太十六18)。事實上,耶穌親自握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一18)。死亡和陰間最終會交出其中的死人,它們卻被扔進火湖裏去(啟二十13-14)。
雖然在舊約和在兩約之間,神學觀念有所發展,但這並不表示聖經出現矛盾,也不表示當中有錯誤﹔這只顯示啟示是漸進的。隨著時間過去,神漸漸揭示更多關於祂自己的事和祂的救恩計劃。有些舊約聖徒相信人死後要往陰間去,但新約則對天堂和地獄有清楚的教導;那只是個聖經的難題,就像舊約有一個以獻祭來贖罪的制度,而這制度已在基督裏被廢棄了(來十4-10);或好像舊約指出神是獨一的(申六4),新約卻啟示了神的三位一體。
William B.
Nelson, Jr.
另參:「地獄」;「死亡」;「坑」;「亞伯拉罕的懷裏」;「居間境界」;「墳墓」。
參考書目:
J. W. Cooper,
Body, Soul, and Life Everlasting; W. J. Dalton, Christ’s Proclamation to the
Spirits: A Study of I Peter 3:18-4:6; M. J. Harris, Themelios 11 (1986): 47-52;
R. L. Harris, TWOT, 2:892-93; A. A. Hoekema, The Bible and the Future; J.
Jeremias, TDNT, 1:146-49, 657-58; 6:924-28; T. J. Lewis, ABD, 2:101-5; G. Vos,
ISBE, 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