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簡介|聖經書卷簡介
誠之摘自環球聖經公會《聖經新譯本》
https://yimawusi.net/2022/01/26/introduction-to-psalm/
一、書名
本書原名為תְּהִלִּים(Tehillim,意即 「讚美」 或 「讚美詩歌」),中譯為 「詩篇」。在《馬索拉抄本》中,本書是 「著作」(或稱聖卷)的第一卷書(路24:44)。猶太拉比習慣把它放在箴言和智慧文學之前,表示大衛的詩集應先於他的兒子所羅門的作品。《七十士譯本)把詩篇放在詩歌書的第一卷,拉丁文《武加大譯本》和英文譯本則把它放在約伯記之後, 可能是因為編者假設約伯記的年代比較古老。
二、作者與日期
作者:通常根據標題而決定作者是誰,包括大衝、摩西,所羅門、亞薩,可拉的後裔、希幔、以探,及一些不知名的人。但是標題,如 「大衛的詩」,可指 「由大衛寫的詩」 、「為大衛寫的詩」、「獻給大衛的詩」、「大衛鑒賞過的詩」,所以詩篇真正的作者是難以判斷的。寫作日期:從摩西時代到回歸的時期。
三、內容剖析
本書共分為五卷(1~41篇,42~72篇,73~89篇,90~106篇,107~150篇),可能因為各卷是不同階段蒐集而成的。每卷都以讚美結束(41:13,72:19,89:52,106:48,150篇),對神也有不同的稱謂,例如:卷一多用耶和華,卷二多用神。全書的內容多元化:頌讚、感恩、祈求、哀求;個人的、團體的。按標題分,則可分為詩歌(66、67、98篇等)、訓誨詩(42、44、45 篇等)、金詩(16、56~60篇等)、祈禱詩(17、86、90篇)、朝聖之歌(120~134篇)等等。研讀詩篇有不同方法,以下三種較為影響深遠:
(一)歷史批判學
「歷史批判學」 是來自德文 Zeitgeschichte,意即 「從歷史角度去研究」(德文 「批判」 的意思是 「研究」)。這方法是要分析本書各篇的成書過程、作者、作日期、 來源,寫作目的和底本,從而解釋它的意義。但是,採用這方法來研讀詩篇有不少限制,因為大部分詩篇的歷史背景、寫作日期和目的等都沒有清楚交代。
(二)形式批判學
「形式批判學」 一詞來自德文 Formageschichte,意即 「從形式角度研究」。這方法的大前提為:第一,聖經是文學作品,可按各卷或各篇的形式來辨別它的體裁或類別(genre,德文:Gattung)。第二,形式相似的作品大概表示它的用途也相似,所以這些作品的寫作背景或社會處境(Sit im Leben)也應相似。第三,以色列人和鄰國的崇拜和禮儀有相似的形式,比較它們的文獻和宗教有助讀者明白聖經的意思。因此,用這方法研讀詩篇有兩個基本工作:第一,找出各篇的體裁或類別。第二,找出它的寫作背景或社會處境,從而解釋它的意義。
這方面研究貢獻最大的是耿克爾(H. Gunkel,1862-1932),他將詩篇主要分作四類:群體的讚美詩、個人的感恩詩、群體的哀歌和個人的哀歌。但是,這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形式批判學的目的不是瞭解經文本身,而是通過經文重建古代以色列人的社會和宗教生活,所以用這種方法研讀詩篇未免本末倒置。第二,集中研究詩篇共通之處,卻忽略各篇詩本身獨特之處。第三,形式批判學者認為詩篇的編排是隨意的,對解釋個別詩篇或整卷詩篇是沒有重要意義的。第四,每篇詩被輯錄在詩篇不是因為它的形式,而是因為它有獨特的原因,而且被編成現有的形式,也就成為一個新的文學類別。
(三)視詩篇為一卷書
近代學者研讀詩篇會把焦點集中在視詩篇為一卷書,從這角度來解釋各篇詩篇,不再集中研究各篇的體裁和寫作背景。這些學者發現詩篇有以下的信息:
1. 詩篇是信仰群體的告白書,宣告他們信仰的神是統管萬有(2篇、29篇、46篇、93~99篇、146篇),超越眾神(95:3,97:7、9),掌管世界(8:19,93:3~4,95:4~5)、列國和地上萬民。祂又堅守大衛之約,而且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與人同在(139篇),能作我們的避難所,磐石、幫助等等。
2. 教導神的子民在耶和華的管治下如何忠於祂而生活,包括祈禱、尋求祂的幫助、信靠祂、讚美祂等等。
3. 表達對彌賽亞的期望,期待祂在地上建立祂的國度(2篇、72篇、132篇)。
四、與新約的關係
(一)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並且從摩西的律法,先知書和詩篇講解關於祂的一切事(路24:44)。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指的詩篇不是單指本書,而是指《馬索拉抄本》「著作」 那部分,因為著作的第一卷是詩篇,所以用它作為該部分的統稱。
(二)新約作者經常引用本書證實他們的教導,例如福音書的作者記載耶穌受苦時多引用本書第二十二篇,希伯來書第一章多次引用本書說明耶穌基督比天使尊貴(來1:5,參詩2:7;來1:7,參詩104:4;來1:8,參詩45:6~7)。由此可見,本書的確記載了耶穌基督的事蹟。
五、大綱
A 第一卷(1~41篇)
B 第二卷(42~72篇)
C 第三賽(73~89篇)
D 第四卷(90~106篇)
E 第五卷(107~150篇)
六、讀經提示
(一)試從本書歸納出神的屬性。
(二)詩人為何及如何向神傾心吐意,包括讚美、哀求和訴苦等?
(三)試從本書學習如何與神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