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聖經歸正教會主日證道|雅各書系列|07/12/2020|呂沛淵牧師

前言:基督徒的祈禱,包含四大內容ACTS:讚美Adoration、認罪Confession、感恩Thanksgiving、祈求Supplication。我們在禱告中,為了表明對主的敬拜,向主獻上讚美與感謝;為了自己的需要,要認罪與祈求。就個人層面,我們在受苦、喜樂、生病時,要禱告、歌頌、請牧長來祈禱。就團體層面,我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雅各在5:16說到團體的禱告,每一信徒都要彼此代求。我們禱告蒙垂聽得醫治,要素有三:彼此認罪(心態),互相代求(處境),義人祈禱(準則)

1. 彼此認罪

(1) 雅各在5:15說到長老們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然後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這是從教會領袖的禱告事奉,論到信徒彼此之間的代禱職責。教會中眾信徒同作肢體,在主基督裡有一樣的心思意念,同甘共苦(2:1-4),各人的重擔(包括疾病)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主基督的律法(6:1-2)。雅各在2:814-16已經說到要愛人如己,照顧需要幫補的信徒。

(2) 我們若生病(包括身體與心靈),首先要省察自己,此病是否與罪有關。若是我們犯了罪(得罪神與得罪人),就必須先向神、後向人,認自己的罪(約壹1:9)。認罪是禱告蒙垂聽、敬拜蒙悅納的關鍵(5:23-2618:15-18),與神與人恢復和好關係,認罪是必須的(32:1-5)。若是不誠心悔改認罪,則心靈與身體會持續在疾病痛苦中,因為在神的義怒之下(38:1-640:1241;451:3-8,唯有承認並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20:928:13)

(3)「你們要彼此認罪」(動詞是繼續進行狀態),是團契生活的持續方式,因為如此才帶來彼此接納、彼此饒恕(15:7;弗4:32;西3:12-13),弟兄姊妹當向主基督接納與饒恕我們一樣,來彼此團契,享受主基督的同在(18:19-20)。我們要彼此認罪和好、互相團契代求,這是從神來的命令,我們若不遵行,這就是嚴重的罪了,因為雅4:17說到「人若知道行善(the right things對的事),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我們也當為此認罪悔改。

2. 互相代求

(1) 我們彼此認罪之後,也「要互相代求」(動詞也是繼續進行),顯示彼此代求是教會團契生活持續的要素。此處的「求」與出於信心的「祈禱」是同一字,表示迫切願望的求。彼此代求必須是「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5:15)。不只是教會牧師老要根據信心,弟兄姊妹的代禱也是要根據信,因為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11:1)。雅各在1:6已經說到「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必定從主那裏得著所求的,按照主的旨意成就。這是主基督的親自應許(15:716)

(2) 祈禱(包括為弟兄姊妹代求)是與神交談,宣告、倚靠、交託於神的主權(4:4-7)。我們的問題在於膽怯小信,在人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我信不足,求主幫助(9:23-24)。禱告是開眼的禱告,打開心靈的眼睛,注目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12:1-2)

(3)「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這裡的應許是身體靈魂得醫治,關鍵原因是主耶穌的十字架,因他為我們受刑罰,使我們得平安,為我們受鞭傷,使我們得醫治(53:6;彼前2:26)。教會長老與弟兄姊妹的代禱(求赦罪與醫治)是媒介,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十字架救恩才是我們得醫治的原因。

(4) 以西結書47:12說到那榮耀的異象,活水從聖殿(預表教會)中永流,河旁的樹多結果子,葉子乃為治病。在新約中,教會有醫治釋放的權柄,按照主的旨意來施行(18:18),牧師長老有職責為會友禱告,會友也有這禱告的權柄與職分彼此代求,使弟兄姊妹得醫治。主醫治我們每一場疾病,直到最後那一場,接我們到天上更美家鄉,得到完全的醫治(21:3-522:1-4)

3. 義人的祈禱

(1) 「義人祈禱」,義人對照5:6,是指:在恩典之約裡,唯獨因信基督稱義,與神和好以神為樂,恢復正確關係的人(5:1-510-11)。雅各告訴我們,主內弟兄姊妹是蒙恩得救、因信稱義的子民。義人必因信得生、因信而活,常常認罪悔改,倚靠基督的義而活(約壹1:9)。義人不可退後,不討主的喜悅(10:36-39),不可停止彼此勸戒互相代求、停止聚會(西3:16;來10:23-25),不可停止禱告頌讚與代求、停止行善(13:15-16)

(2) 信徒皆祭司,教會是靈宮,其中的弟兄姊妹都是聖潔的祭司(彼前2:59),祭司職分是獻祭(以頌讚為祭)與代禱(為他人代求),所以不要輕看你與弟兄姊妹的彼此代求,也不可輕看教會中你的代禱職分。

(3) 「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有功效has power本意是強而有能力、有效,其動詞時態與「發working」都是繼續進行狀態,表示義人禱告是持續不斷的發出,並且是不斷的大有功效。為何義人的禱告生發如此大的功效呢? 因為是出於信心才有功效(5:6),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才能作(原文作有功效)。因為義人住在主基督裡,按著主的旨意來祈求,必然有果效(15:716:24)。主必垂聽義人的祈禱(彼前3:12) 

(4) 能力唯獨屬乎我們的主(5:127:12),義人是倚賴主的大能大力,按照神所賜的力量來服事來禱告(6:10;彼前4:11,能力是有功效的名詞)。義人是如此盡心盡力愛主,且愛人如己(12:3033;路10:27)

結論:

1. 你是義人麼? 你為弟兄姊妹代禱麼? 義人是在主耶穌基督裡的人,必定是跟隨主的腳蹤行。他在地上時,藉著禱告將自己交託在天父的手中,也為屬於他的人祈求(17)

2. 主耶穌基督的禱告,是我們的榜樣:他才是真正的「信靠天父」,他才是真正的「義者」(約壹2:1;徒7:5222:14;路23:47),他真是「懇切的祈求」。他在客西馬尼的禱告是更加懇切(22:44),他受苦難,學會了順從,為我們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他的禱告大有功效(5:7),十字架是真正的得勝。

3. 主耶穌如今在天上,繼續不斷的替我們代求(7:25;羅8:34)。禱告的秘訣「注目仰望主耶穌基督」:在基督裡,奉主的名,按照主的旨意祈求,遵行主的命令。 

4. 主特別吩咐我們,要我們在地上的教會裡同心合意的祈求,兩三個人奉主的名一起祈求(18:19-20)。使徒行傳記載,主的門徒聚集,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1:142:423:23-31),當彼得遭難時,教會聚集為他切切的禱告(12:512)。今日我們的教會,是不是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的教會呢?

5. 我們弟兄姊妹在教會中,藉著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來經歷主的醫治與拯救,雅5:19-20所說的「使人回轉」是每位信徒的權利與職責。教會中團體的禱告,是雅各書全書最後的提醒,你是否持續與弟兄姊妹(清心禱告的人)一同禱告呢? (提後2:22)

問題討論
1. 教會中的牧者領袖(眾長老)要為信徒中有病痛的代禱,弟兄姊妹也應當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有哪些經文根據?
2. 何謂「彼此認罪」? 為何說認罪是禱告蒙垂聽的條件? 若不認罪,會有何後果? 有哪些經文證明?
3. 何謂「互相代求」?  為何說這使我們可以得醫治? 得醫治的本質原因是甚麼? 媒介是甚麼?
4.「義人」是指誰? 為何「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能力從何而來? 義人倚賴甚麼?
5. 那真正的「義者」是誰? 有哪些經文證明? 他在地上如何為我們代求? 他在天上如何為我們代求? 他不斷的為屬於他的子民代求,這是你我彼此代禱的根源與榜樣,你當為弟兄姊妹代禱甚麼呢?
6. 聖經中有許多「彼此」與「互相」的經文,說到教會中信徒團體層面的肢體關係,你能舉例說明麼? (例如約13:34-35;徒2:42;羅12:101613:8;林前1:10;加5:136:2;弗4:225;西3:16;帖前5:11;來3:13;彼前4:9) 你如何將這些經文所說落實在你的教會團契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