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史鮑爾(R.C. Sproul)/著 張儀楨/譯
本文節 譯自史鮑爾的近作《惟獨信心:因信稱義的福音教義》(Faith Alone: The Evangelical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論述宗教改革如何恢復了 福音的真光。

在瑞士日內瓦的舊城區裏有一個清雅秀麗的公園, 座落在日內瓦大學旁邊,很靠近加爾文當年天天講道和 教導的教堂。這公園紀念著一段令人永誌不忘的歷史, 那就是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用作紀念的地標是一面宏 偉的石牆─宗教改革紀念碑,牆上刻有多人的浮雕, 其中最大及最中央的浮雕是代表加爾文主義的四位重要 人物:法瑞爾(1519-1605)、加爾文(1509-1564)、 貝茨(1513-1565)及諾克斯(1489-1572)。(註2)在 四人左右邊的牆上還刻有幾個拉丁字 POST TENEBRAS LUX,意思是「黑暗過後必有光明」。

這幾個字正表達出宗改背後的推動力。「黑暗」 是指在中世紀末期,福音有如日蝕般地被遮住。這逐漸 變暗的情況在此刻進入黑暗的最深處,「惟獨靠信心稱 義」這教義的亮光幾乎完全熄滅。

火上的油

給宗改之火添加油料的是教會歷史中最具引爆性的 爭議。教會在過去曾多次面臨嚴重的危機,尤其是在第 4和第5世紀時所爭議的基督的身位。在第4世紀時,異 端亞流主義發展至極,最終在尼西亞大會中藉教會宣告 《尼西亞信經》被完全駁斥(註3);而在第5世紀時, 教會又面臨基督一性論(註4)以及涅斯多留主義(註5 的衝擊,結果教會在迦克墩大會和宣言中,清楚地肯定 了基督神人二性的教義。自此之後,這兩個大公會議的 決議便成了歷史上正統基督教信仰的基準;三位一體和 基督的神人二性便成為基督教信仰的兩大信條。

 在教會歷史中,每一個世代都有其在教義上的不同 爭議;各種可想得到的異端侵擾著教會,不但引起激烈 的辯論,甚至也導致分裂。然而在所有教義的爭議中, 最嚴重也是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因信稱義的教義了。 雖然16世紀也有一些其他的爭議,但沒有一樣是如此地 觸及基督教的核心,也沒有如此地猛烈。

歷史學家常將因信稱義的教義描述為宗改的「質料 因」(註6);也就是說,它是爭議中最實質也最核心的 問題,是它造成了基督教會最深的破裂,導致教會分裂 成各種不同的宗派。

惟獨靠信心?

為何針對一個教義的爭論會造成如此多的派別, 又激起如此大的敵意?難道這單單只是一些任性、好爭 吵、愛辯論的神學家之間,為了一樁小事而掀起的戰 爭?還是一樁因誤解以致小題大做的爭論─根本就是 無謂的白吵一場?

 我們都知道馬丁路德對這個爭議的立場:他稱 「惟獨靠信心稱義」的教義是「教會生死攸關的教義」。 這宣告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因為路德把「惟獨靠信心稱 義」和「福音」視為同一件事。新約聖經中的「好消 息」,不單包括宣告基督的身位和祂為我們所成就的大 工,也包括了宣告信徒如何能得到基督為我們所成就之 大工的福祉。

 拒絕惟獨靠信心稱義的教義,就等於是拒絕福音, 也就等於是在恩典上墜落了(加5: 4)。

 關於人如何稱義、如何得到救恩,成為爭議中最重 要的一點。路德堅持惟獨靠信心稱義,是基於他堅信它 和福音本身是一體的,也是福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 認為這個教義對福音和對救恩都是必須且重要的。

 因為福音的地位是在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所以路德 和其他宗改家視因信稱義的議題關係到基督教的基要真 理,它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三位一體或是基督之神人二性 的教義。沒有福音,教會就會墜落;沒有福音,教會就 不再是教會了。

宗改家的邏輯是:
1. 惟獨靠信心稱義的教義是福音的必要元素。
2. 福音是基督教信仰和救恩的必要元素。
3. 福音是教會之為教會的必要元素。
 4. 教會拒絕惟獨靠信心稱義的教義,就等於是拒絕福音,就等於是墜落了。

推除黑暗

宗改家們一致認定,如果羅馬教會拒絕並定罪惟 獨靠信心稱義的教義,就是在定罪自己,就不再是真正 的教會。這個思想迫使他們建立新的聖徒相交團體或宗 派,以便能持續合乎聖經教導的基督教信仰,成為忠於 真福音的真教會;他們盼望能把福音拯救回來,以免福 音全蝕的臨到。

用日蝕來作比喻能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狀況。日蝕 不會毀掉太陽,只會擋住它,使得有光之處逐漸變為黑 暗。宗改家想做的就是要除去有如日蝕般的遮蔽,讓福 音的真光能再次照耀,使人能清晰地看見福音。

 雖然十六世紀開始的新教教會仍然相當不完美,但 那時代信徒在敬虔上的復興,證實了當人能全然看清福 音時,它將會產生何等大的能力!主呀,願當年的復興 也同樣臨到今天的我們!


1:《神學入門》,史鮑爾著,姚錦燊譯,更新傳道會出版,20124刷。
2:馬丁路德和慈運理的名字分別被刻在紀念碑左右側的 石頭上。
3:亞流主義的錯誤在於它否認耶穌的神性,而尼西亞會 議則肯定了基督「與父同質」。耶和華見證人會可說 是今天的亞流派。見《系統神學》,古德恩著,張麟 至譯,更新傳道會出版,228-234頁。
4:基督一性論的錯誤在於它認為基督只有一種「性 情」,是其神性和人性混合在一起的另一種性情。見 《系統神學》(同上,560-561頁)及《簡明神學》, 巴刻(J. I. Packer)著,張麟至譯,更新傳道會出 版,2013,二版,4刷,第94頁。
5:涅斯多留主義的錯誤在於它認為在基督裏有兩個分 開不同的位格,一位是人性的位格﹐另一位是神性 的位格。見《系統神學》(同上,559-560頁)。

6: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將世上事物的改變歸於四個 原因(「四因說」),其中之一是「質料因」(material cause),即構成事物之物質或材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