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管道(或恩典媒介)(ordinarymeans of grace)
《西敏小要裡問答》85問:為要逃避我們因罪而當受的震怒與咒詛,上帝吩咐我們當作什麽?
答:為要我們逃避因罪而當受的震恕與刑罰,上帝吩咐我們當信耶穌基督-------悔改得生命--------並且殷勤使用一切外在的施恩媒介,就是基督藉以傳達救贖思福給我們的謀介。
註解:
上帝的律法說:遵守者生,不守者死。然而人無法遵行律法,雖然人竭盡全力,還是天天觸犯律法。但上帝是慈愛的,祂提供了我們可以得救的方法。此答案告訴我們,這方法就是相信與悔改。這是救恩的內在媒介,並要勤用一切外在媒介,即後面的問答所要教導的。
經文:
1.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 2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 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 尋找她如尋找銀子,搜求她如搜求隱藏的珍寶,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箴二1-5)
2.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一15)
3.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徒二42)
4.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 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 ,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徒廿21)
** ** ** ** ** ** ** ** ** ** ** ** **
** ** ** **
《西敏小要裡問答》88問:基督將救贖恩福傳達給我們,所使用的外在媒介是哪些?
答:基督將救贖恩福傳達給我們,所使用的外在與一般媒介是,祂的定規,特別是聖經、聖禮和禱告,這些都有效的實施在選民身上,使他們得救。
註解:
為了使我們得救,上帝要求我們不僅要相信與悔改,而且還要勤用外在的施恩媒介。這些外在媒介,在此稱為定規,即上帝所設立規定的方法,主要包括(1)讀聖經;(2)守聖禮;(3)用禱告。
經文:
1.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徒二41-42)
2.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書三15)
摘錄自:
《西敏小要裡問答—註解與經文根據》p. 85, 91
(The Shorter Catechism with commentary and
Scripture proofs)
Roderick
Lawson /著 趙中輝/譯 呂沛淵/修訂
** **
** ** ** ** ** ** ** ** ** ** ** ** ** ** **
聖餐 The Lord's Supper
改革宗的聖餐觀需要和以下二個觀點做出區分:(1)羅馬天主教的彌撒,(2)大多數廣義福音派教會所持的「只是紀念」的聖餐觀。
聖餐不是彌撒。「這聖禮不是將基督獻給父,也不是爲活人或死人赦罪所獻的任何真正的祭物,而只是對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獻上祂自己的記念,和爲此用讚美向上帝獻上屬靈的祭物;所以天主教所謂的彌撒獻祭,是極其可憎地有損於基督那只一次的獻祭,即祂爲選民一切的罪所獻獨一的贖罪祭」(威斯敏斯德信仰告白,24:2;王志勇譯)。羅馬天主教的「變體說」(transubstantiation,或譯為「變質說」),也就是主張聖餐禮進行時,餅和酒會真實地變為基督的身體和血,我們應當完全拒絕。路德會的「同質說」(consubstantiation),也就是教導基督的身體,「在餅酒之中(in),與餅酒同在(with),或在餅酒之下(under)」,實際地臨在聖餐的餅酒,也同樣必須被拒絕。
聖餐也不僅是一種紀念性質的盛宴。「那配領受者在外部領受此禮的有形之物時,也在內心不是屬物質或屬肉體地,而是藉著信心屬靈地、實在地領受並吃喝那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及其受死的一切惠益;因此基督的體血不是物質地或肉體地在餅酒之中,或與餅酒同在,或在餅酒之下,而是在此聖禮中屬靈、實在地臨於信徒的信心中,正如餅酒臨於他們自己的外部感官一樣」(威斯敏斯德信仰告白24:7;王志勇譯)。
在聖餐的施行中,基督真的臨在——不是身體的臨在,而是屬靈的臨在。信徒在聖餐中,吃喝基督,與基督相交,並領受從主而來的恩惠。也就是說,如果信徒從聖餐中缺席,便使自己喪失這種恩惠,儘管他們可以通過上帝話語和禱告等其他手段尋求主。
不是每一個聖約成員都可以領受聖餐,「只有年齡和能力達到能夠自我省察的人才可領受。」(威斯敏斯德大要理問答177問,王志勇譯;參林前十一28)。我們鼓勵聖約中的兒童,只要他們能力足夠,就公開宣認他們對基督的信仰,如此,他們就被允許可以領受聖餐。
教會的堂會被賦予責任,要維持聖餐的純潔,只讓那些有資格的人領受聖餐(林前十一27-32)。如果信徒的會員資格被暫停或者未能和兄弟和好,應該拒絕他們領用聖餐。同樣地,臭名昭著的罪人和未公開宣認信仰的臨時訪客,也應被拒絕領受聖餐。
摘自:
什麼是改革宗(歸正)信仰?
加爾文主義最精彩的要點
What
Is the Reformed Faith?High Points of Calvinism
Maria Marta 譯/駱鴻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