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黃子嘉
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 5

許多人都認為,論到聖靈有關的題目,最困難的是「聖靈的洗」,而最重要的則是「聖靈充滿」。基督徒都需要親身經歷「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然而什麼才是聖經所論的正確含義呢?信徒是在什麼時候及怎樣的情況下,才會領受聖靈的這些恩典呢?很可惜,兩千年來的教會歷史,竟常出現為此「靈恩」相互爭吵、彼此攻擊,甚至「老死不相往來」,誠然只讓「親者痛,仇者快」。但願眾信徒都以聖經為基礎,順從在聖靈默感下的聖經教訓,以求明白這重要的真理。
首先要說明,除了在五旬節那天「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是同時發生之外(參徒1521-4),其餘經文皆分別二者為不同之事件。「聖靈的洗」是一次過之經歷,而「聖靈充滿」則是一生之久常常要經歷的。

聖靈的洗

全部聖經只用七次「聖靈的洗」這詞句。其中五次皆預指五旬節的聖靈降臨(太311;可18;路316;約133;徒15。前四次是施洗約翰的預言,第五次是主耶穌的預告),第六次指聖靈降在哥尼流一家人的身上,使他們重生得救(徒1044-481114-17)。最後一次乃保羅論到所有哥林多的信徒,全都「一次過」地領受了「聖靈的洗」,致使他們成為基督的身體(林前1213)。另外還有二處經文論到「受聖靈」(徒238192,很可能就是「聖靈的洗」),也當一同研討。這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下:

一、聖靈重生與聖靈的洗是一件事(即靈生等於靈洗)呢?或是兩件事(即先靈生後靈洗)呢?(有關聖靈重生之意義,詳見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課第1課。)

二、「靈洗」是否定然伴隨著特殊的現象?如:說方言、說預言、見異象、仆倒、蹦跳、大笑、大哭、吼叫、神醫等。

三、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有何關聯呢?

第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聖靈重生」即等於「聖靈的洗」。但有兩個特殊的例外。一是,五旬節受聖靈洗的門徒,可能是已經先被聖靈重生的信徒(徒 21);另一是,撒瑪利亞的信徒,在受洗歸主之後,經使徒按手才「受聖靈」(徒84-17,雖未用「聖靈的洗」這詞句,但「聖靈降臨」及「受聖靈」之用法應指此而言;另參徒104447)。至於為何有此二特例,則容後再述。而其他各處之經文皆支持「靈生」既是「靈洗」。

首先,主後30年,由五旬節當天悔改信主的三千門徒來看,他們都是聽了福音,被聖靈感動而覺扎心,以至悔改認罪、信主受洗、並且領受了所賜的聖靈(徒二37-41)。經文雖未明言,但應該就是受「聖靈的洗」。在他們的經歷中,「靈生」就是「靈洗」,二者同時發生,並且沒有說方言或說預言等的特別表現。

其次,約在主後38年,當該撒利亞的哥尼流一家人正聽福音時,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叫他們悔改信主並得救;以後彼得對此加以說明,那就是受了「聖靈的洗」(徒1115-18)。這情況同樣是靈生等於靈洗,而且二者同時發生,並且有說方言和稱頌神為大的表現。

第三,大約主後52年,以弗所城裏有12位只知道約翰洗禮的門徒,聆聽保羅傳講信靠主耶穌之道而受洗歸主,當時就有聖靈降在他們身上(徒191-7)。若這可稱為「聖靈的洗」,則又是靈生等於靈洗,也是同時發生,並且有說方言及預言之特別表現。

最後,約在主後55年,保羅由以弗所寫信給哥林多教會,說明了「聖靈洗」的基本神學含義,那就是「成了一個身體」,並強調所有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分是猶太 人或外邦人,都已經一次過地受了「聖靈的洗」(林前1213)。但事實上,當聖靈重生一個人時,也就是他與基督產生了生命的關連,並已經成了基督身上的肢體了。

因此,「聖靈的洗」與「聖靈重生」乃是同一件事,而且不一定會有任何特殊的表現。因保羅在下文明白地說:豈都是說方言的嗎? 豈都是翻方言的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恩賜醫病的嗎?(林前1229-30)既然這些答案全都是否定的,更遑論那些聖經中未曾提到大的怪異經歷了!事實上,「都從聖靈受洗」之動詞是簡單過去被動式,意指過去一次成就的動作,故那是指初信主時的那一次「聖靈重生」了。

那麼為何會有五旬節及撒瑪利亞的兩個特例呢?首先,五旬節時的門徒有許多位已跟從主耶穌兩三年,並也真心相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和死而復活的救主。雖說五旬節之 前,聖靈尚未正式降臨,但他們很可能是已經奇妙地被聖靈重生了的信徒。因主耶穌曾確切地說:「信他的人有永生。」(參約315 16524640等)但為何那些已經得到「靈生」的人還要接受「靈洗」呢?主要原因是教會要在五旬節那天「有形地」被成立起來。神要藉聖靈「公然 正式的降臨」而形成基督的身體,並使分散在15個地區之猶太歸國僑民,以後也因信基督耶穌而加入這嶄新合一的團體。故不論門徒是否已經被聖靈重生,都要藉 五旬節之聖靈的洗而形成一個「身體」。故這先靈生後靈洗的情況是一個特例。

其次,「撒瑪利亞信徒」(徒84-17)也是一個不得已 的特例。由於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互相為仇已有五六百年,彼此之間隔閡極深,若無發生像五旬節聖靈降臨之特別情景,實難將撒瑪利亞信徒和猶太信徒連結成一個 身體。故神讓撒瑪利亞的信徒先得著聖靈重生,再特別藉彼得與約翰為他們按手(或許這也是應驗主耶穌的預言:要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及把天國的鑰匙交給彼 得,讓他在各族群中開始教會),使他們經歷到特殊現象之「受聖靈」(應該就是「聖靈的洗」),而讓猶太信徒與撒瑪利亞信徒,在彼此心靈中真正成為一體,而 且是「合而為一」的基督教會。

總之,除在耶路撒冷及撒瑪利亞剛成立教會時,有兩個可能是「先靈生後靈洗」的特例之外,其後教會開始發展並 逐漸定型,靈生與靈洗乃為同一件事。都是聖靈感動人悔改認罪,信靠耶穌,得著神的生命,並連結成為「基督的身體」;並且可能有說方言、說預言之表現,但也 可能都沒有。因為這些都是聖靈按照自己的意思所要分給各人的恩賜(林前1211),信徒自己不應該錯誤地強求某一特別的表現。
事實上,有關屬靈恩賜之表現,最重要的原則是:「舉凡聖經曾有的經歷,都當被尊重;舉凡聖經沒有的現象,都不要羡慕。尤其特例不可當成通例;個人之特別經驗, 也不可要求人人都要有。一切屬靈的恩賜,都要讓聖靈作主。」故此,凡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必再切慕追求聖靈的洗,因他已經在聖靈重生的同時得到了聖靈的 洗,雖然不一定有特殊的表現。然而基督徒應當持續切慕常常被「聖靈充滿」,好使自己不僅有豐盛的生命與果子,也有屬靈的恩賜和能力。

論到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的關係。首先要注意的是,聖靈的洗是一次過的。而聖靈充滿是一生之久常要經歷的。在新約書信中惟一出現聖靈充滿的地方是以弗所書5 18節:「要被聖靈充滿。」保羅於此使用的動詞是現在時態(表示持續發生)、命令語氣(表示必須如此),又是多數形態(表示全部信徒)和被動語態(表示聖靈作主)。聖經中僅在五旬節那天聖靈降臨時,講到門徒同時經歷到「聖靈的洗」與「第一次的聖靈充滿」。固然以後在使徒行傳中,門徒仍然常被聖靈充滿,但並沒有人再接受第二次的聖靈的洗。

聖靈充滿

全本聖經使用「聖靈充滿」這個詞 共有19次,其中四次在舊約。前三次論到摩西的巧匠,有智慧建造會幕及相關用品(出2833133531);後一次是描寫摩西的接班人約書 亞,有智慧帶領百姓(申349)。這四次無須特別研討。然而在新約的15次中,也有較特別的四次,亦不在此申論(即施洗約翰在母腹中被聖靈充滿,參 115;施洗約翰的母親歌頌主,參路141;施洗約翰的父親說預言,參路167;主耶穌自己被聖靈充滿,參路41,等等)。剩 下的11次則與基督徒關係密切。除了以弗所書518節之外,其餘十次都記在使徒行傳中。
但要注意,「聖靈充滿」在希臘文聖經的使徒行傳中,有四次是形容詞用法(徒6357551124),其他六次是「動詞」用法(徒24483191713952)。

一、聖靈充滿的形容詞用法

「聖靈充滿」的形容詞用法乃形容一種「情況」、說明一種「狀態」。是描寫人靈命成熟,品格美好,結出豐盛之聖靈果子,並彰顯出基督的榮形。就如當年(徒 62-5)選出七位同工管理數千人的飯食。這七位被聖靈充滿的「表現」是甘心服事、任勞任怨、智慧充足、名聲良好。再者,被聖靈充滿的司提反還通曉聖 經,熟悉聖史,而且他懂得傳揚聖道,甚至能從創世記講到尼希米記。當他快要被石頭打死之前,不但對仇敵心無怨恨,反而真心饒恕並求主赦免他們的罪 (徒760)。
另一位被聖靈充滿的巴拿巴,是個完美奉獻歸主為聖的人。除了房屋、田產、積蓄、財富,全部奉獻給主使用之外,更是順 主感召,奉獻一生,甚至為主獨身,四處傳道。尤其可貴的是巴拿巴心胸寬廣,又樂於提攜後進;當年保羅最先承蒙他接待,又不斷被舉薦,持續同工;以後又甘於 讓保羅取代他同工團領袖的地位。如此聖靈充滿的表現,真是令人佩服,且不愧被譽為「好人」。

至於為了「馬可事件」導致與保羅之間的摩擦, 並雙方因此分道揚鑣(徒1536-41),引起不同之揣測。但合理的解釋如下:這不是巴拿巴的錯(被認為包庇其表弟),也不是保羅的錯(以為他缺少 寬廣包容),甚至馬可也沒有嚴重的問題。並不是巴拿巴和保羅失去了被聖靈充滿的人生,也不能歸咎馬可蒙召不清或不肯受苦,或貪愛世界或意志不堅,這應該只 是馬可不能適應外邦文化與生活習俗使然。
因為馬可自幼即嚴守「猶太主義」──奉行割禮(西410-11),其生活習俗皆遵照猶太傳統之律例、禮儀、節日、飲食、潔淨等等之規條──直到主後61年,保羅寫歌羅西書推薦馬可時仍是如此。

主後4748年,當馬可跟隨巴拿巴和保羅去塞浦路斯等地宣教時,實在難以放棄猶太習俗,或像保羅一般地豁達,故馬可到了別加就先行離去。保羅被聖靈充滿, 並一心要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因而堅決不讓任何猶太習俗成為福音的攔阻。為此之故,保羅不肯再帶馬可前去。巴拿巴也是被聖靈充滿的人,並懂得體恤寬容年輕尚 有待磨練之同工,因而再給馬可學習的機會。事實證明,神使用這兩位被聖靈充滿的前輩,讓後生馬可獲得屬靈的益處,而能漸漸地成為神重用的器皿。

所謂形容詞的聖靈充滿,就是基督徒表現出甘心服事、任勞任怨、智慧充滿、名聲良好、勤研聖經、通曉聖道、饒恕仇敵、為敵代求、全然奉獻、讓主使用、心胸寬廣、提攜後進、堅持真理、全為福音等的美好態度與德行。今日主的教會,何等需要真正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

二、「聖靈充滿」的動詞用法

使徒行傳講到六次動詞的被聖靈充滿。所講的對象包括:使徒(24)、彼得(48)、門徒(4311352)和保羅(917139)。

使徒行傳在提到他們被聖靈充滿時,所使用的動詞皆為簡單過去時態,是指「過去一次完成之動作」,特別強調當時在某次事奉之中的能力、膽量、智慧、講道、神 蹟、恩賜等。很明顯這六次的「聖靈充滿」,都與熱誠傳講福音並見證基督有關。這正應驗了主耶穌的預言:「但聖靈降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直到地 極,作我的見證。」(徒18

(一)論到使徒被聖靈充滿(24)。五旬節時,門徒為了要向15種方言的人傳道,聖靈就賜下說方言的恩賜給他們,結果是講道見證主大得能力,有三千人歸服了主;

(二)在殺害主耶穌的眾官員面前,彼得大膽高舉主名和他的十字架救恩,就經歷了聖靈所賜的膽量、能力和口才(48);

(三)彼得和約翰放膽講道(413),卻險遭公會的官長為難,被釋放之後,將所發生之事告訴眾門徒。當眾人同心禱告時「聚會的地方震動」(431),而且大家都被聖靈充滿而放膽講道;

(四)保羅信主之後數日,經亞拿尼亞按手醫治眼瞎,又特蒙恩被聖靈充滿而開始熱心傳道(917);

(五)保羅在傳道過程中,因面對屬靈爭戰而又被聖靈充滿,並得著大能敗壞了惡者的權勢(139);

(六)最後保羅和巴拿巴因傳揚主道遭受逼迫,被人逐出彼西底的安提阿,轉往以哥念。門徒又被喜樂和聖靈充滿(1352)。

上述這些被聖靈充滿的表現是暫時性的,事過之後就隨之消失,但卻又可重新再被聖靈充滿。當信徒有心為主作見證或面對屬靈爭戰時,聖靈會一次又一次地充滿那些 為主而活的人,並賜下從天而來的屬靈恩賜與大能,使基督徒得勝一切罪惡的權勢,攻破一切堅固的堡壘,讓人願意歸服基督。

基督徒需要不斷地 被聖靈充滿。不但需要有「形容詞的被聖靈充滿」──滿有基督豐盛的生命及聖靈美善的果子;也需要有「動詞的被聖靈充滿」──滿有屬靈的能力與恩賜,能夠大膽地為主傳揚真道並作主見證,直到地極。但願基督徒都為廣傳福音、見證主名而盡心竭力。又要切慕經常被聖靈充滿,將自己更完全地獻上給神,並讓聖靈更自由地管理運行。深信主耶穌升天前的應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就是聖靈充滿的經歷(徒18),仍然會繼續不斷地實現在眾基督徒的身上。

作者為前台灣中華神學院院長,曾任美國新澤西州若歌教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