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標點符號的局限] 如何整治複雜的長句?


標點符號的使用自有一套系統性的邏輯與規範但也具備著相當的彈性在某個程度以上它是沒有對錯的而是為作者的寫作目的服務的。那個老掉牙的軼事「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在理解標點符號一般性的使用規範後,編輯人必須接著探討的,是對複雜句法的理解,以及對不同文類的敏感度。

一個編輯人最大的幸運,就是扮演一個純粹的欣賞者,只偶爾為了「刷存在感」,滑動一下鼠標,把某句的逗號改分號,或分號改逗號。可惜,實務上這樣的作品品質並不多見。

就標點符號而言,我們更經常面對的問題是,你很難不調動重組句子的結構,而僅以標點符號的增刪,來達到語意清晰的效果。

一個願意再往前走這一步的編輯人,會面臨二種挑戰:你是否具備理解這些複雜句法的領域知識;原作者的感受與接受度。後者是「政治問題」,在此先不討論了。

不同的文類使用不同的句法,除個人寫作習慣外,複雜的句法更常出現在分析類與評論類的文稿。

可能受英文語法的影響(看太多學術翻譯書),許多分析評論類文稿的寫作者,習於使用結構複雜的長句。這對大多數的閱讀者,都是一個沈重的負擔;讀者必須停頓下來,反覆來回細讀,甚至在句子下以劃線的方式,來拆解句子主謂語以及事理關係的結構。

是的,一個願意再往前走這一步的編輯人,也要如一位用功的讀者,與糾結、曖昧、易生歧義的複雜長句「搏鬥」。

至於敘事類與散文類的文稿,則要格外注意語調的音律性。這當然不是說,敘事散文類的文稿就不必講究語意的清晰,只是這類文稿本來就不像分析評論類文稿那樣,涉及抽象化的概念和複雜的語意關係推演。

敘事散文類文稿主要使用表述行為的「事件句」,以及用於描寫的「主題句」,其首要突顯的,是情節的戲劇性和情感的渲染,標點符號的使用應留意為流暢與頓挫的語調服務。
**
PS.對理解句法結構有興趣的人,可參閱劉承慧的《寫作文法三十六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