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


約研究與聖經的權威

演講者:Richard Pratt  譯者:陳彪
摘自《聖經真的沒有錯嗎?聖經底本無誤論的再思》73-86頁,聯合著作,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2013。刊於:華神院訊 2012年九月号

周功和院長的話
Pratt文序

四年前,當我在費城牧會時,在我附近的西敏神學院鬧了一場很大的風波,就是舊約教授Peter Enns接到通知,在那學年結束後暫停教學。神學院的同事、同學與校友們對校方這個決定採取不同的看法,直到如今。這風波的導火線是Enns教授2005年出版的Inspiration and Incarnation《默示與道成肉身》。Enns教授宣稱他完全尊重聖經的權威,可是有不少福音派學者對他的一些看法相當的保留,或者強烈的不同意。當我稍微做了一些研究後,發現至少有兩個爭議性的議題:(1)若是相信聖經是聖靈所默示的,信徒是否有義務相信聖經的歷史性敍述都是正確的,包括那些與古近東(ancient near east)文獻有相似內容的的經文?(2)經文之間顯然的矛盾是真實的還是表面性的?除了這兩個議題以外,還有哪些議題與聖經的權威有關?我所知道的,就有好幾個。一定還有我所不知道的?未來還會有哪些新的議題產生?傳統福音派的立場,即華神的立場,是聖經底本無誤論。我們若是瞭解並面對自由派學者對聖經權威的批判,能否持守底本無誤論?持守的方式是Enns那種,還是另一種符合保守福音派的方式?保守福音派應如何持守自己的立場?當我聽說Richard Pratt今年五月要來亞洲一趟,我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們的師生受教於一位有份量的保守福音派舊約學者,所以就邀請他來華神。PrattEnns一樣,從哈佛取得博士學位,主修舊約,但兩位學者對以上兩個議題的看法顯著的不一樣。Pratt曾在佛羅裏達州奧蘭多的改革宗神學院任教多年,目前是「第三個千年」(Third Millennium,縮寫為IIIM)福音機構的總幹事,也是該機構的創辦者(注釋)。今年五月24Pratt在華神演講,題目是「舊約研究與聖經的權威」,由IIIM的中文部同工陳彪博士翻譯。這場演講不失所望。Pratt不只是處理以上提到的那兩個議題,還說明舊約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他處理所謂核心問題的方式,是依循已故的西敏神學院教授范提爾(Cornelius Van Til)的護教法,或說是把這護教法應用在舊約研究上。我很同意Pratt所表明的立場,而且受益良多。希望讀者仔細閱讀以下的文章,並把它存在心中,反復思想。

注釋:這個機構的目的,是提供高質量、相等於兩年制的神學教育給世界各地幾十萬位缺乏神學培訓的傳道者。IIIM借著多元媒體,免費提供英文、中文、阿拉伯文、俄文與西班牙文的神學課程。

IIIM Richard Pratt是『第三千禧年』(Third Millennium,縮寫為IIIM)福音機構的創辦者。這個機構的目的,是提供高質量、相等於兩年制的神學教育給世界各地幾十萬位缺乏神學培訓的傳道者。IIIM借著多元媒體,免費提供英文、中文、亞拉伯文、俄文與西班牙文的神學課程。Pratt從哈佛獲得舊約的神學博士,曾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改革宗神學院任教多年。他在2012年五月24日在華神演講,題目是『舊約研究與聖經的權威』由IIIM的中文部同工陳彪博士翻譯。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箴廿六4-5

今天分享有兩部分:一、問題的核心;二、當今舊約研究的一些議題。不過,我先分享個人的經歷。

我十七歲信主,喜愛傳福音,常碰到許多懷疑者,所以年輕時,就學習如何為我所信的辯護。其中碰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聖經的權威。我努力讀了許多書,希望來響應非信徒的問題,當時挺奏效的,因為同年齡的他們沒我知道的多。後來到了一所基督教大學學習希臘文,跟一些教授成為好朋友,但他們似乎是要肢解我的信仰。我本來以為他們會說:「若你真的瞭解原文,就可以把握聖經的教義。」「如果你知道希臘原文,所有問題都得以解決。」或說:「新約的希臘文如此的精確,會讓我們的信仰更堅定。」可是這些教授要我放棄這些錯誤的觀念。其實原文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而且精通原文的教授們,對聖經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也有不確定的地方。不但如此,古卷之間也有差異。當第二學期結束時,我走進一位教授的辦公室,說:「如果這一些就是所謂的真理的確據,我要離開了!我要離開主耶穌了!」他竟然允許我這樣做。但我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整個夏天我都在想這個問題。結果是:重回信仰!原因是:我不能離棄主耶穌,因祂有永生之道。大學畢業後,我到了信仰保守的西敏神學院就讀了一年,之後我轉到一間自由派神學院,就是維吉尼亞州的協和神學院。畢業後,我到了極端的自由派學校—哈佛神學院—攻讀舊約。那裏的自由派聖經老師都在發動攻擊,希望能使我離開福音派信仰。(編者按:所謂福音派學者,就是把聖經權威看得比較高;所謂自由派或批判派學者,就是把聖經視為一本人所寫的書來從事「科學」性研究與批判。)我受到的衝擊有兩方面:一來,教授們的說法要人懷疑聖經的權威,尤其是舊約;二來,就是聽到某某人以往是福音派,如今卻宣佈他們不再相信聖經的權威。在這樣的氛圍裏,我慢慢地變為福音派的辯護者。這絕非我的初衷!但若是護教也是神的呼召的一部分,我願意順從。今天在華神演講,我就是扮演這個角色。我在大一與暑假思考是否要離開信仰。那時所得的結論,幫助我在神學院及攻讀博士階段,直到如今,保持福音派的信仰,依然降服在聖經的權威以下。

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之一,就是對舊約聖經權威的挑戰層出不窮。一旦福音派領袖學者們認為已解決了某些難題,另一個說法又出來挑戰我們的立場。為什麼會不斷出現這些批判聖經的學說?其實挑戰聖經權威的學說,從宗教改革後便不斷地出現。改教家們都受到類似的挑戰。十八、十九世紀啟蒙運動的影響還殘留至今。雖然現今的自然科學、文學、哲學的理論,與十九世紀的想法已很不一樣,但在聖經研究方面,基本上卻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從十七世紀以來,信徒所面對的挑戰基本上是一樣的!以下先講問題的核心,然後討論當今舊約研究的一些議題。

一、問題的核心

問題的核心是研究方法背後的先設(presuppositions)。若是要處理聖經研究的核心問題,就是要批判現代主義的先設。

1、現代主義聖經研究的兩個先設

現代主義有兩個關鍵性的先設:第一,是「經驗主義」(empiricism)。這個哲學立場預設人的感官所領受的,是事物的真相。這立場在學術領域裏,被稱為天真的實在主義(naïve realism)。第二項先設,就是認為科學是絕對客觀的,並且科學方法不只是可以用在研究自然界,也可以用來研究社會與歷史。這兩個預設合在一起,稱為經驗實證主義(empirical positivism)。其實不同的科學理論有不同的觀點與局限,只是自由派的聖經研究學者們認為,只要他們依循經驗實證主義那種科學方法來研究聖經,那麼文化的差異、個人的主觀意見、信仰的差別等等,都得以超越,達到客觀的結論。

經驗實證主義在福音派學者中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許多福音派學者採取了自由主義的先設,把所謂的科學方法應用在聖經的研究上。既然他們接受了現代主義的兩個先設,實際上他們在走第一步的時候就已經向自由派投降了。從笛卡兒(Rene Descartes,1596-1650)開始,自由派相信只要依循科學方法,就可以找到真理,而所謂的真理,包括看到聖經裏有許多的錯誤。福音派基督徒該如何回應?宗教改革的口號是「唯獨聖經」,表示聖經本該成為最高的權威來檢視所有的事物,包括現代主義的先設。可是,在現代主義的氛圍裏,許多福音派學者卻採取了現代主義的先設。其實,福音派學者應有自己的先設。

2、福音派的先設

福音派的聖經學者若不願意走第一步的時候就投降,那麼應採取什麼樣的先設?宗教改革的傳統怎麼說?宗教改革的預設就是:第一,我們所觀察到的真實的世界,與聖經的教導有完美的協調;第二,聖經是神的話,有至高的權威。但問題是:當聖經跟我們的科學理論不同的時候,怎麼辦?福音派的傳統響應是,當我們觀察現實世界時,並沒有得到真實的全貌,而是建構了對現實世界的一套解釋;當我們看聖經時,也不是達到聖經全部的真理,而是建構了對聖經的解釋。兩種解釋都不完美。我們建構現實世界會犯錯;對於聖經的解釋也會有誤。神是啟示者,賜我們普通啟示與特殊啟示。神透過自然界所賜的啟示,是普通啟示的一部分。普通啟示會跟特殊啟示的內容衝突嗎?福音派傳統說,不會。若是兩種啟示之間似乎有矛盾,原因有三:(1)我們可能對真實的世界有誤解,就是對普通啟示的領受有錯誤;(2)對聖經的解讀錯誤;(3)對兩種啟示的解讀都有錯誤。聖經的教導會漸漸導正我們對自然的看法,而當我們對普遍啟示的瞭解有進步,又能幫助我們對聖經的解釋更准確。兩種領域(現實世界與聖經)的研究是相互交織的,並且在互動中能增進我們對兩種啟示的瞭解。福音派的學者順服聖經,並用聖經的眼光來領受與瞭解普通啟示。福音派的傳統是唯獨聖經,就是以聖經的教導為至高的權威。

3、錯誤的護教法

現代主義基於他們的先設,幾百年來產生了許多「證據」來批判聖經。福音派學者若是採取現代主義的先設,沒有抓緊福音派的先設,結果就是,越是花時間來研讀聖經,就越是難以相信聖經。聖經本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若是採取現代主義的先設來與自由派學者對話,學術的挑戰會把你弄得精疲力盡,甚至把你逼瘋。從基本的出發點來說:「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箴廿六4)你若採取現代主義的先設來響應自由派學者的挑戰,也許你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但新的問題會不斷地出現。幾百年來都是如此。跟自由派對話,若是接受他們的先設,進入了他們的思維架構,再試圖證明福音派的立場,是不會成功的。千萬不要走第一步就繳械投降了。

4、後現代思維

後現代的思維對現代主義的批判是值得我們參考的。現代主義肯定經驗實證主義,認為科學是絕對客觀。後現代響應說,現實世界超過我們感官所能了解。如果科學把世界簡化成只有物質世界,其實是很大的偏差。現代人假設自己是客觀的,其實是戴上面具,自我欺騙而已。那些自稱為客觀的學術權威,乃是想要抓權。科學主義似乎能客觀地描述自然界,背後卻有其社會學的因素(注2)。若是要參加某一學科的學術圈,就需要按照他們典範所規定的遊戲規則從事研究。如果任何人不順服他們的遊戲規則,就會被排斥。

後現代的哲學家Michel Foucault1926-1984)曾嚴厲地批判現代主義對精神病的定義。科學家們穿上白色衣服,把行為量化,就可以知道一個人是患病或是正常了嗎?Foucault一度被判為患了精神病,是因為他的性傾向。他說,我為什麼要按某一套科學的典範被判為精神病患?你們根據什麼說你們的判斷是絕對客觀?當權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假亂真。他說,因為我是弱者,所以我被判為社會的渣滓。Foucault的思想,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動。後現代思維提供了一些「軍火」。當自由派試圖用「科學」來批判聖經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用後現代思維的一些說法,來批判自由派的思想,指出他們所謂的客觀,並非是真的客觀。

5、核心問題與基督

當我在哈佛當研究生的時候,我能否能堅持我的立場,包含福音派的先設,其實是一種信仰的選擇!如果我選擇放棄信仰,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有時候轉個念頭,想到要成為非基督徒,反而會把自己帶回到信仰裏。在約翰福音第六章,耶穌對跟隨祂的人說:「你必須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否則你們沒有生命!」(53節)這些話對當時的猶太人而言簡直無法置信,於是有很多人離開祂。耶穌回頭對門徒說:「你們也要離開我而去?」耶穌沒有向門徒解釋祂前面所講的那些難以接受的話。祂沒有說,我剛才所講的只是一個比喻而已。耶穌乃是給他們一個挑戰:其它人離開了,你們是否也要離開?彼得說:「我不會離開,因為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68節)。我大一後那個暑假經歷信仰的掙扎有類似之處。有許多事情我不明白,但我知道若是選擇離開主會有什麼結局。請大家注意,面對這種挑戰可以幫助我們鞏固自己的信仰。

當我們為聖經作辯護的時候,應按照耶穌及使徒對舊約聖經的態度來奠定我們的立場。在新約的內容裏,並沒有證據顯示耶穌或使徒們懷疑舊約歷史的可靠性。如果我發現耶穌不認為舊約是可靠的話,我會放棄相信舊約的權威。作為一個跟隨耶穌的人,我會儘量讓祂來塑造我對舊約聖經的看法。對跟隨耶穌的人而言,問題很簡單:倒底耶穌的榜樣是否成為我的道德約束?當我評估舊約的歷史是否可靠時,我要問,耶穌當時怎麼看待舊約?當時使徒的立場又是什麼?我有許多事情不知道,但至少我知道這一點:祂有永生之道,而我要尊主為大。


二、當今舊約研究的一些議題

處理核心問題以外,我們還需要面對當今舊約研究的議題。在議題這個層面,我們需要瞭解自由派的遊戲規則,和他們提出的學說,才能顯明他們理論的不足。換句話說,「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箴廿六5)聖經中有很多人這樣做!例如保羅在雅典佈道時,引用斯多亞(Stoic)詩人的話(徒十七28)。

我們需要依照箴言廿六章4節來處理核心的問題,即拒絕自由主義的那些先設。另外,我們也要依照第5節來回應層出不窮的聖經研究議題。可惜福音派學者經常把兩種護教法搞混,結果是:「依照愚妄人的愚妄話回答他,自己變成愚妄人。」自由派會不停地提出具體的議題來挑戰我們的信仰。我們的回應有兩個不同的策略。第一是要批判自由派的先設,持定福音派的先設,肯定普遍啟示與特殊啟示是可以協調的;第二是採用現代主義的方法來響應聖經的議題,凸顯他們方法的局限性,和批判他們的學說理論。

1、歸納法的局限

首先,我們要指出自由派所謂的科學方法中的歸納法的局限。歸納法是經驗實證主義的基要部分。使用歸納法,就是從經驗中收集數據,然後藉歸納式的邏輯推理,達到結論。在舊約研究裏,所謂的數據,可來自古代近東的文本、巴勒斯坦的考古、哲學的論證等。除此之外,還有來自聖經的資料。可是,經驗實證主義不可能達到終極的結論,因為總是有部分的數據沒有被考慮到。比如,一個人可以活多久?人生一結束就不能再繼續收集數據了。你可以不斷地努力增加對聖經的認識,不斷修正你對世界的看法,並檢驗你所得到的結論是否有一致性。可是,你總是達不到完全的地步。這也是後現代思維對現代主義的批評。不但如此,任何一個議題都有超過一個觀點,有多元的看法。當我們使用歸納法來處理數據時,背後還有沒有說出來的先設,左右我們的結論。這也是歸納法本身所無法超越的主觀性。

至於聖經的歷史記載是否有誤的議題,除了歸納法的局限,我們還需要對歷史寫作的性質與報導的精准度有正確的觀念。(i)任何歷史性的寫作必定有其不完整性,必定省略了許多的資料。所有的歷史記載,包括聖經,都不是完整的。真理與數據的完整性不是同一回事。當我們說某一事件的描述是真相時,總是有一些數據被省略掉。(ii) 真理不等於最高的精准度。歷史事件的描述應有多高的精准度?精准度的要求其實是基於原始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共識。現代主義要求客觀,用科學的方法使精度達到很高的要求。不過,精准度太高反而會攔阻人與人的溝通。所有的歷史寫作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包括聖經的書卷。四本福音書,代表四個不同的觀點。在舊約中有列王紀與撒母耳記的觀點,也有歷代志的觀點。如果你太關注精准度,你很快就會在解釋聖經的過程中觸礁。耶穌在不同的福音書裏,在同樣的情景中,所說的話不完全相同。顯然馬太、馬可、路加與約翰在某個程度以內,按自己的觀點,重述耶穌所講的話,而不是逐字的應用。耶穌當時說的不一定是希臘文。若是用不同的語文來報導耶穌所講的話,就不可能逐字地的引用。可是,四福音所記載的,都是真理。當你讀列王紀上第八章的禱告時,不妨比較一下歷代志下第七章同樣的禱告。你會發現稍有差異。如果你要求的精准度要非常高,才算是真理,那麼你的問題就大了,也是錯了。歸納法有局限,歷史記載不可能完整,以及精准度是由作者與原始讀者所定。這三個原則可以幫助一些人持守聖經的權威,只是不足以處理核心的問題,因處理核心問題需要從事先設的批判。

2、舊約研究的兩個議題

最後處理兩個舊約研究的議題,就是:聖經與其它古代文獻,與聖經內的表面矛盾。

a. 聖經與其它古代近東文獻舊約的學者喜歡將古近東文學跟聖經兩者做比較。近百年來有許多古近東的文獻出現,並且其中的某些內容與聖經相似。因此,自由派學者達到一個結論:聖經不過是表述古近東的信仰之一而已!

首先,福音派學者承認猶太人的信仰的確與其周圍民族所表述的有相似之處。這些相似的地方並沒有使聖經信仰與其它的信仰相對化。從聖經我們瞭解,普通啟示跟與普遍恩惠經常會使信徒與非信徒有類似的地方。不過,特殊啟示是賜給以色列人的。有些人否認聖經的權威,說古近東文本既然比聖經要早,聖經的作者是依賴那些更古的文本來建構自己的信仰。可是,聖經的看法與其它古近東的文本的看法往往是相反的。聖經不是依循別的宗教,乃是與它們對抗。例如創世記一章說人類是上帝的形像,跟當時的古埃及的想法是非常不同的。古埃及認為只有法老代表上帝的形像,而不是所有的人。福音派學者應把聖經與其它古近東文本的差異凸顯出來。

聖經與其它古近東文本有相似的地方,但並不意味說聖經接納其它宗教的觀點。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分析或解讀古近東文本。古近東文本的研讀實際上屬於初期階段,因這方面的研究不過才一百年。按文學體裁來解釋古近東文本,是可以得到許多不同結果!當批判學者指出聖經跟古近東文本有相似處,並且下結論說聖經作者採用那些文本的思想的時候,我們必須挑戰他們。

b. 聖經內部的表面矛盾
批判學者說,舊約裏不同的經文彼此之間有矛盾。我們該如何回應?以耶穌基督跟隨者來說,如果耶穌指出舊約中的矛盾的話,我就會接受這個說法。但耶穌沒有教導說舊約中有矛盾。當耶穌處理舊約裏似乎彼此有矛盾的經文時,乃是做出非常好的解釋,協調經文之間的表面矛盾。例如馬太福音十九章提到男人休妻的事。耶穌引用創世記第二章,說明不該離婚。但反對祂的人立即找出另一段經文,就是申命記廿四章1節。那裏記載摩西說,若寫了休書,就可以離婚。耶穌沒有承認兩段經文之間有矛盾,乃很有創意地回答說,創世記二章所寫的是起初神的心意。那時,罪還沒有進入世界。摩西所講的寫休書不是命令,而是一個許可,因為以色列人心裏剛硬。耶穌讓我們看見,創世記二章與申命記廿四章的歷史處境不同,所以講的內容不一樣,可是並沒有矛盾。耶穌要求天國的兒女遵行伊甸園的婚姻制度,因為天國的兒女的心不再剛硬。若分別從不同歷史階段,犯罪前與犯罪後,以及天國降臨後的處境來看,經文之間的表面矛盾就消失。
我們經常會談論矛盾,卻難以給它一個定義。若跟研究邏輯的人談,他們至少可以告訴你三、四種不同的矛盾。聖經究竟是否自相矛盾,取決於你對矛盾的定義。我們要指出批判學者的破綻,因為他們並沒有把所有可能性都呈現出來。

結論

絕對不要讓你的信仰依賴非信徒的先設或遊戲規則。當我們抓住這個核心的問題,即使面臨各種信仰挑戰時都能站立得穩。聖經的歷史敍述是否可靠?答案是肯定的!聖經是否有自我矛盾?答案是否定的!當有人說舊約跟古近東文本相似,因此只不過是多種信仰中之一,你要說「不」!舊約所教導的,是獨一的真神。所以,不要在先設方面向現代主義投降,也不要擔心為什麼一直會有新的批判聖經的學說出現,因為這些層出不窮的議題其實並不新。日光之下無新鮮事。基督既是主,祂必然也是我們知識的主宰。基督徒應該分別為聖,包括在學術方面。

注釋:
1. 本文是根據理查德德伯瑞特博士2012年五月在華神的英文神學講座,由周功和院長編輯整理。
2. 參看Thomas 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d.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科學革命的結構》,庫恩著,中文有三種不同版本(臺灣1989,中國198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