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生命的特質-04飢渴慕義|⾺太福⾳ 5:6
爾灣聖徒改⾰宗⾧⽼會主⽇信息|馬太福音5-7章|1/29/2017 |唐興牧師
前⾔ ⼤家新年快樂!我相信⼤家都接到許從email 或Line傳來的新年祝福。新年的時候我們 都會祝福我們所認識的⼈。所有的⼈希望得到祝福。基督徒也都希望得到神的祝福︔神也 要的確要祝福基督徒,祝福祂國度的⼦民。神要祝福祂的百姓,這是⼀貫的聖經真理和原 則。但是,你會發現基督徒往往不清楚這些祝福是什麼︖也不知道這些祝福是如何成就在 基督徒身上︔不知道如何在⽣活上經歷這些祝福。問題出在什麼地⽅呢︖登山寶訓⼀開始 的「八福」給了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
答案的關鍵在於:⾸先,「八福」的每⼀個祝福都包括兩個部分:⼀個是「脫下和除去」 的負⾯的部分,另⼀個是「穿上和得著」的正⾯部分。並且每⼀個祝福都發⾃於第⼀個祝 福:靈裡的貧窮。「靈裡貧窮」是不但所有祝福的基礎,也是⼀個持續不斷增加的經歷。
第⼆,這些都不是神學的觀念和理論,⽽是⽣活上實際的應⽤和領受。許多時候是在⽣活 中的瑣碎⼩事中,⼈際關係的互動中所發⽣的。另外⼀⽅⾯,雖然是⽣活上的應⽤,其應 ⽤必須是根據保羅在羅⾺書6-8章的新⽣命樣式為藍圖(律法的義之成就:羅8:3-4)。
第三,脫下和除去是⼀個需要神的恩典的經歷。這恩典就是真理的聖靈使我們認識真理, 使我們有⼀個順服真理的⼼志,因為這個脫下牽涉到在⽣活中實際地,除去內⼼所有以⾃ ⼰為中⼼的到思想、情感和意志。認識⾃⼰是⼀件不容易的事,拒絕⾃我更是難上加難。 當基督徒去領受這些祝福的時候,會發現⼀件事:沒有神的恩典是不可能的,靠⾃⼰的⼒ 量是做不到的。當⼀個基督徒在⽣活中經歷脫下除去、穿上得著的時候,就是活在福⾳的 祝福中了。沒有真正活在福⾳的祝福中,是⼀件非常危險的事。登山寶訓在結尾的時候主耶穌警告們徒說: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 的人才能進去。22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 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3 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 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7:21)
讓我們回顧⼀下前⾯的三個祝福,三個天國⼦民的⽣命特質。這三個祝福都需要我們省察 ⾃⼰、檢視⾃⼰、真實的認識⾃⼰︔這正⾒證了⼈的靈魂被聖靈「甦醒」之後的情形 (Pink)。
第一福,靈裡的貧窮,同時是「因信稱義」的經歷:我們得救僅靠信⼼不靠⾏為。因信稱 義不是持續的經歷,卻是持續的安慰。靈裡貧窮的經歷是持續不斷的:就是在神⾯前⼀無 所有。靈裡貧窮的⼈的內⼼光景是⼀個沒有⾃我、虛⼰的⾃我認知:知道我們所有的⼀切 都是神賜給我們的,我們的能⼒才幹、⼈⽣經歷、學識背景、美好的道德⾏為、⽣命氣 息…。包括我們的救恩。 所以,從救恩的角度來看,所有基督徒都是靈裡貧窮的⼈。從 實際新⽣命的成長的角度來看,這必須是因信稱義的⼈持續增加的經歷。(參:羅3:1020)
第二福,天國的哀慟,就是認識到⾃⼰靈裡的貧窮、破產,對⾃⼰的罪性感到深刻的憂 愁、哀慟。並且也為教會的罪,也為⼈類的罪憂愁哀慟。這樣的基督徒的安慰來⾃於純正 教義的教導和⿎勵,基督徒互相的安慰,神也藉著⼈、事、物賜下安慰。基督徒有稱義的 安慰,神應許的安慰,和基督不可隔絕之愛的安慰。(參:羅⾺書7:24,8:23)
第三福,天國的溫柔,不是⼈天然本性的溫柔。天然的溫柔是有瑕疵的,脆弱的,經不起 震動和考驗的,所以無法達到神的標準,是受罪污染的。⼈本性溫柔中的「⾃我」必須從 我們的本性中被脫下和除去。天國的溫柔往往表現在負⾯的遭遇中的溫柔和謙卑︔發⽣在 與⼈的互動上溫柔和謙卑︔對⾃⼰的內⼼有更嚴格、更深的查驗和爭戰︔表現在對真理追 求的溫柔謙卑受教︔表現在認識神的管教上的順服、馴良。天國的溫柔是⼈本性受到聖靈 的掌管的結果。其所承受的⼟地是:神所賜的屬靈的恩賜,和在基督裡的基業。(參:羅 8:3-14︔加5:16-26︔6:1-8)
3
鐘⾺⽥(Martin Llyod-Jones)指出這三個祝福的共同特點,他說:「⽬前我們⼀直看到這 個可怕的問題:⾃我。⾃我的考慮、⾃我的利益、⾃我的依靠,這些都導致我們的痛苦, 是造成戰爭的最終極原因,不論說⼈與⼈之間的⾾爭、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都是因為⾃ 私,以⾃我為中⼼,結果把⾃⼰看為是神的可怕事情所引起的。這些都是基督徒所哀慟、 懊悔和恨惡的。」這的確是福⾳祝福的核⼼:脫下⼀切的⾃我。難怪,加爾⽂的基督教教 義,第3卷7章,說:基督徒⽣活的總結就是:否定⾃我(deny yourself)。 (沒有操練「否定⾃我」的基督徒,無論是牧師、傳道⼈、教師或神學家都⼀樣,就好像 身上掛了許多定時炸彈,有的是向內爆炸的,有的是向外爆炸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 爆炸,並且內⼼的綑綁會⼀直持續下去。)
今天我們要來⼀起思想主耶穌要賜給我們的第四個祝福,天國⼦民的第四個⽣命特質: 「有福啦,那些飢渴慕義的人,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這個祝福和前⾯三個祝福⼀樣,是⼀個雙重的經歷:是⼀個開始,也是持續不斷的︔從因 信稱義開始,但持續在已經得救的信徒的身上。這是⼀種在基督徒⽣命的不同階段,重複 領受到的恩典(A. Pink)。
A. 中⼼思想:對義的飢渴彰顯靈裡的貧窮,得著「義的成就」之飽⾜。 除非我們對義的胃⼜是飢渴的,否則我們是不會知道飽⾜的應許是什麼(MLJ)
B. 經⽂解釋
1. 神國度的義
1a-義不是是什麼。義不是⼀般的善⾏(義)︔義也不是⼀般令⼈佩服的道德標準和⾏ 為。雖然,所有的善都是從神來的(雅1:17),然⽽,不是所有的好⾏為都是合乎神的標 準的。羅⾺書說,不是出於信⼼的都是罪(羅14:23)。以賽亞書說,⼈所有的義都像污 穢的衣服(賽64:6)。這是聖經對⼈類⼀般善⾏和道德⾏為的評估。
1b-虛假的義。何西阿書講到神要審判祂的教會,因為他們的義就好像「早晨的雲霧」和 「速散的⽢露」,這都因為他們在敬拜上離棄了神設⽴的傳遞真理的管。雖然神領他們出 了埃及、過了紅海,受洗成為基督徒,他們卻離棄了真理的教導。所以,他們的好⾏為是 ⼀時的、短暫的、外在的、經不起考驗的,如同「早晨的雲霧」和「速散的⽢露」。 新 約的加拉太教會也是如此,從聖靈入⾨,卻靠⾁身成全,離開了福⾳的真理,隨從了受咒 詛的「別的福⾳」(加1:6-8),結果卻是順著本性的私慾活著。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 了敬虔的實意(提後3:5)。
1c-聖經的義。我想許多⼈對聖經的義都應該都很清楚了。容許我們再⼀起複習⼀下:義 的定義是什麼,以及義所牽涉到的範圍。
義的定義。 簡單地說,義就是要按照神的標準,滿⾜達到神的律法之要求。加拉太書 3:10,告訴我們這個標準是:個⼈、持續不斷地、完全的滿⾜所有的律法,不僅外在的⾏ 為、⾔語,並且內⼼的思想也在律法要求的範圍(申26:16︔太22:37︔可12:30,33︔路 10:23)。加3:10- 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 (continuous 持續不斷地)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perfect完全滿⾜)去行的 (personal 個⼈),就被咒詛。」(參:申17:26)所以,「義」與神的律法的標準和要 求是無法分開的。滿足神律法標準和要求的義就是:「律法的義」。
義與神國。 神是藉著祂所頒布的律法統治、管理、祝福祂的百姓的。所以,義、律法、 神的國度和神的百姓之間是⼀個整體的關係。這個關係就是:約 (covenant)。當⼈類 祖先亞當,作為⼈類的元⾸犯罪,沒有遵⾏神的律法的時候,亞當的後代,整個⼈類就與 神的關係斷絕了。神要藉著第⼆個亞當,基督,建⽴神的國,其⽬的就是要恢復這個關 係。因此,律法所要求的「義」——「律法的義」就必需成就在神國百姓的身上,使得神 的統治、管理和祝福能夠成為實際。換⾔之,這就是神的計畫,⽽基督徒是這個計畫施⾏ 的對象。登山寶訓,和羅⾺書都是在解釋這個計畫的施⾏。所以,主耶穌⽤了八個連續的 以「有福啦」作為開始的描述。神的計畫把「律法的義」成就在基督徒身上牽涉兩件事: 基督的義和基督徒個⼈的義。今天經⽂所說的「飢渴慕義」就包括了「基督的義」 (Christ’s Righteousness)和「基督徒個⼈的義」(Personal
Righteousness)。
基督的義=稱義的義。基督的義簡單的說,就是耶穌基督本身滿⾜了律法的要求。祂成為 ⾁身,⽣在律法之下,謙卑順服神的旨意,按照⽗的計畫在⼗字架上受死,然後復活。耶 穌基督的義發⽣在歷史中,與基督徒本身的經歷無關,不是基督徒本身的義。因信稱義的 義就是神把基督的義,藉著神賜給基督徒,發⾃於基督徒內⼼的信⼼,算為是他們的義。 所以,基督的義,對基督徒⽽⾔,是⼀種「外來的義」(alien righteousness)。因此,基督 徒在神的眼中,是完全的。神不再看他們的罪,⽽是透過基督的義悅納他們,成為神的百 姓,祂的兒女。這⼀部份完全是神的⼯作。但是,神的⼯作不停留在這裡。祂要把基督的 義成就在我們的身上——就是「個人的義」。
個人的義=成聖的義。簡單的說,神要使基督徒越來越像拯救他們的耶穌基督。這就是基 督徒個⼈的義,又稱為「成聖」。在恩典之下,在內住聖靈的運⾏之下,基督徒外在的⾏ 為和內⼼的思想、情感、意志會受到潔淨和控制。他會是⼀個靈裡越來越貧窮的⼈︔他會 是⼀個越來越為⾃⼰的罪和他⼈的罪感到哀慟的⼈︔他會是⼀個受到外在情況震動攪擾下 越來越表現出溫柔謙卑性情的⼈。
2. 對義的飢渴 飢渴的意思是什麼。飢渴是什麼意思我們可能都知道,但是卻很少⼈經歷這裡所說的飢 渴。我們通常感到肚⼦餓,感到⼜渴,不是這裡所說的飢渴。這裡的飢渴是⼀種沒有得到 就無法⽣存的急迫感。在交往中的男女對愛情的追求,接近這種感覺:不⾒⾯全身難過, 無⼼做任何事,的那種感覺。最好的描述是嬰兒對母奶的飢渴:我們都聽過嬰兒飢渴的時 候的哭聲,幾乎好像要命⼀樣。這是飢渴的最好影像。飢渴是對事物追求的慾望,飢渴是 ⼀個⼈⼼思、意念、情感、時間、⼒量的專注。飢渴是⼀種無法忍受的痛苦。彼得告訴基 督徒,要像才⽣的嬰孩愛慕奶⼀樣,愛慕純正的道(彼前1:2)。這是飢渴最好的描述。
飢渴是如何發生的。飢渴慕義的發⽣是因為,當基督徒靈裡貧窮的時候,他看到⾃⼰的罪 和罪性,他看到⾃⼰往往被⾃⼰的罪性綑綁,被發⾃於「⾃我」的思想、⾔語和⾏為所控 制的時候,他開始恨惡⾃⼰的本性,他就⾃然會對義產⽣飢渴。他開始對聖經中所描述的基督的性情感到⼀種強烈的渴慕和需求。他每⼀次的失敗,就加深了對義的飢渴。我真是 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這是飢渴發⽣的原因。
神使祂的教會飢渴。摩8:11-末世的飢渴 飢渴是曠野的經歷。詩107:4,講到以⾊列⼈在曠野在飢渴使得到飽⾜經歷神的供應。 4 他們在曠野荒地漂流,尋不見可住的城邑,5 又飢又渴,心裏發昏。6 於是,他們在 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7 又領他們行走直路,使他們往可居 住的城邑。8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9因他使心裏渴慕的 人得以知足,使心裏飢餓的人得飽美物。(注意9節的⼼裡渴慕,⼼裡飢餓) 正如神帶領以⾊列⼈進入曠野經歷飢渴,然後供應他們使他們飽⾜。神也同樣在基督徒的 遭遇中,在基督徒的曠野經歷中,使他們經歷飢渴,認識⾃⼰靈裡貧窮,然後供應它們純 淨的靈奶,使他們飽⾜。
史托德(John Stott)說,「具有⼀個健康的屬靈的胃⼜是基督徒⽣命成長之最⼤的秘 訣。如同靈裡貧窮,哀慟和溫柔⼀樣,飢渴慕義是耶穌⾨徒⼀種持續不斷的特質, 」
3. 飽足的祝福 因信稱義的飽足。因信稱義的教義永遠是基督徒飽⾜的根基。基督徒知道他所有的罪已經 得著赦免了,神不看我們的罪,因為基督的義披戴在我們身上,這是基督徒隨時的飽⾜, 因為基督的義得到的飽⾜。
神的啟示之飽足。這種飽⾜來⾃於基督的話、神的話——聖經。羅⾺書10:5-17,保羅解 釋,耶穌透過祂所差遣的傳道者,多傳講的純正的信⼼的道,使祂蒙揀選的百姓聽到祂, 就是明⽩基督的道理。約翰福⾳6:35,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 餓;信我的必定不渴。」這些都講到神的道,耶穌的話使祂的百姓,使基督徒得到飽⾜。
彼得前書2:1 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2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彼得的教導其實與耶穌的登山寶訓有許多相似的地⽅。⾸先,我們看到1節所說的那些 本性的情慾,就是靈裡貧窮,哀慟,溫柔的脫下的那⼀部分。然後是2節,初⽣的嬰兒愛慕純淨的靈奶成長,與飢渴慕義必得飽⾜的意思是相同的。這是基督徒可以經歷到的飽 ⾜——對神越來越認識的飽⾜。
義的成就之飽足。當⼀個基督徒知道他的主耶穌要如何祝福他,如何在神所安排的⼤⼤⼩ ⼩遭遇中讓他認識⾃⼰,認識⾃⼰的本相。要他知道並學習如何不順從⾃⼰本性的情慾⾏ 事,在思想和⾏為上靠著聖靈除去⼀切情慾上的敗壞的時候,漸漸地,聖靈就在他身上結 出果⼦。當基督徒經歷到這種轉變到時候,他知道這是聖靈的⼯作,他不會驕傲,只會感 恩和的到飽⾜。他四周的⼈特別是親近的⼈都會發現此轉變,⽽得著飽⾜和安慰。雖然, 他知道這是持續⼀⽣的爭戰,本性的情慾不是⼀次就可以勝過的,但是他會在屬靈的爭戰 上變得越來越⽼練,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7:11-13提到這種「義的成就之飽⾜」,保羅曾寫信責備哥林多教會的 基督徒,使他們因為⾃⼰的罪感到憂愁哀慟,結果就⽣出殷勤的「 自訴、自恨、恐懼、 想念、熱心、責罰。⾃訴(defense)、⾃恨 (indignation)與哥林多⼈本身有關︔恐懼(fear)、 想念(longing)與保羅有關︔熱⼼(zeal)、責罰(punishment)與冒犯者有關(Lange)。他們的 ⾏為的轉變,⾒證了聖靈在他們身上之「義的成就」。因此,保羅在13節說,他們得了 「安慰」。這種安慰是⼀種靈裡的飽⾜,是每當看到聖靈藉著神的道在基督徒身上成就律 法的義之飽⾜
結論:飢渴慕義的人,像才生嬰兒愛慕純淨靈奶一樣,必然得著律法的義成就在身上的飽 足。換句話說,如果基督徒對自己本性的罪的感到恨惡,渴望被釋放,渴望像主耶穌一樣 溫柔、謙卑、順服的天國生命特質,渴慕純正的聖經真理,他必然得著飽足:他的生命必 然會不斷地被更新變化,他對真理必然會越來越清楚。
應用: 對飢渴慕義的試驗 1-教義的試驗。鐘⾺⽥(Martin Lloyd-Jones)說,這節經⽂⾸先要試驗我們的教義(a test of our
doctrine)。有的⼈會說:稱義-這太容易了,怎麼可能不靠⾃⼰的努⼒。有的 ⼈會說:成聖-太難了、太麻煩了,就努⼒去做就可以了!這些反應都是不正確的教義所 產⽣的問題。或者說,不必要知道這麼多⼤道理,只要信就好了,努⼒把福⾳傳給別⼈就 好了。耶穌警告們徒說:13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 進去的人也多;14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21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22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 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3 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 的人,離開我去吧!』」(太7:21-23)
2-實際的試驗。我們是否⽴刻得著「飽⾜」,知道我的罪被赦免了,我藉著信⼼已經滿⾜ 了神對義的要求。我們知道聖靈內住在我裡⾯,成聖的問題也解決了,因為神應許我們這 ⼯作在我們⾒祂的⾯的時候必定完成。並且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罪和罪性(舊⼈)都和 他同釘⼗字架了。因此,藉著「信⼼」我們得著靈裡的飽⾜。
3-自我的省察。我們是否認識⾃⼰的「⾃義」、「⾃滿」︔像保羅⼀樣視⾃⼰所有的成就 為糞⼟。同時也深刻的感到⾃⼰需要從本性情慾的綑綁中被拯救出來。有的⼈會說,我只 要在天國有⼀個⼩⼩的位置就好了,不要這麼累啦!
舊約的巴蘭假先知看到以⾊列⼈在曠野,他知道神的⼤能在帶領以⾊列⼈,他說:「我願 如義人之死而死;我願如義人之終而終。(民23:10)」我們要經歷神所賜給我們的榮 耀的救恩,我們要願意如如義⼈之終⽽終,就必定會在⽣活中經歷「義的成就」的飽⾜。
4-對義的飢渴。每當我們認識⾃⼰的本性之後,我們是否渴慕「義」,就是聖靈所結出的 果⼦: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加5:22)。我們 是否渴慕主耶穌的義。羅⾺書8:6 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 乃是生命、平安。這裡的「體貼」[φρόνημα]的意思就是:把思想專注在某件事情上,思 維的模式,mindset。(只出現3次在羅8:6,7.27)
我們是否對真理感到渴慕,想要認識這位帶領我們⼀⽣的神。認識祂對我們的要求。 The person who is truly
hungering and thirsting after righteousness obviously avoids everything that is
opposed to such a righteousness。 3-除一切阻礙。如果⼀個基督徒,對許多⼈或事⼀直抱有負⾯的思想情緒,被這些纏繞, 問題就在於他就沒有解決罪的根源。飢渴慕義的⼈,除去這些內⼼的阻礙。許多外在的事 物也會成為阻礙,佔據我們太多的時間。許多合法、適當的事,也會成為障礙:娛樂、健康…。我們都知道,在三餐之間吃太多零食,會傷害胃⼜︔吃了不健康的食物,也會妨礙 我們的胃⼜和健康。飢渴慕義的基督徒會避免這些。所以,自我的約束是飢渴慕義的⼀個 先決條件。
飢渴慕義的基督徒會利⽤時間、把時間儘量花在上⾯。他會安排⾃⼰的⽣活,他會說: 「讓我把事情的優先次序排好,許多事情我都必須要作,但是,我不能把對義的追求給忘 了,因為這是我⽣命主要的⽬的:得著靈裡飽⾜的祝福。」
為什麼「飢渴慕義」是我們每⼀個⼈最⼤的祝福呢︖因為,神的義成就在我們身上,是最 ⼤的祝福,最⼤的飽⾜。主耶穌在⼗字架上為我們的罪的死和復活的⽬的就是,要把他的 義成就在祂的百姓身上。所以,「飢渴慕義」的使徒保羅在腓⽴比3:8說: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 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9 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 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上帝而來的義,10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 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11 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
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