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生命的特質-05 天國的憐恤| ⾺太福⾳ 5:7
爾灣聖徒改⾰宗⾧⽼會主⽇信息|馬太福音5-7章|2/5/2017|唐興牧師
A. 前言: 上星期有⼀對持美國綠卡的律師夫婦,(星期五)開⾞從美國過了邊界到加拿⼤去度假, 在吃晚餐的時候,他們從新聞報導,知道美國新上任的總統川普在當天(1/27)簽了⼀個 ⾏政命令(executive order),禁⽌7個穆斯林國家(any Syria refugee and 90 days freeze for: Iran, Iraq,
Libya, Somalia, Sudan Syria, and Yemen )持綠卡的⼈⼠進入美國。這對持綠卡 的律師夫婦,⽴刻停⽌度假,開⾞回美國。因為他們的國籍是名單上國家之⼀。還不到第 ⼆天,所有的機場、港⼜、公路的入境處就開始執⾏這項命令了。這對夫婦是律師,他們 知道⾏政命令的 執⾏是⽴刻到位的,決對⽴刻實現的。
我們不是要評論川普的⾏政命令的對與錯。⽽是要看到:當⼀個國家的元⾸,發出執⾏命 令的時候,這個命令⽴刻就會成就、實現。
B. 經文背景
登山寶訓是福音祝福的執行。登山寶訓的經⽂告訴我們:耶穌就「開⼜ 」教導他們 「說」。主耶穌,作為道成⾁身的彌賽亞,在這裡具有先知和君王的雙重身分。當耶穌的 教導是以⼀種宣告的形式開始的。祂不僅是教導,也是在執⾏宣告聖約的內容。新約的中 保君王在執⾏祂的⾏政命令。祂要在地上掌權︔祂要在祂的百姓內⼼掌權︔祂要藉著「祝 福」在祂的百姓內⼼掌權。並且,祂的掌權和祝福是⽴刻成就、⽴即⽣效的。
這是我們讀「登山寶訓」必須記住的最重要的一點:這些祝福,因為是耶穌親口發出的宣 告,所以是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會實際發生的,立刻就會產生果效的;是必定在基督徒身 上,在天國子民的身上成就實現的。
1-領受福音祝福的首要原則:檢視自己的內心。領受為這些祝福有⼀個⾸要的、必須記住 的原則:這些祝福要在⼀個基督徒身上成就、實現的時候,有⼀個必須的過程和主觀上的 經歷(成聖的主觀經歷),否則這些祝福不會成為實際。我們從前⾯四個祝福,看到這個 過程和實際的經歷就是:檢視自己和省察自己的內心的罪性(sinful nature)。
檢視和查驗⾃⼰內⼼的罪性是⼀件不舒服、不愉快的事。⼈的本性是不喜歡看到⾃⼰性情 的缺失,因為⼈的本性是驕傲的。以⾊列⼈經歷曠野的⽬的,就是要使他們謙卑(驕傲的 ⼈才需要被謙卑),使他們認識⾃⼰。 當這樣的經歷發⽣的時候,基督徒⾸先要記住的 就是:這是祝福,不是定罪(羅8:1)。所以,不要先看遭遇的本身,不要順著本性⽴刻 反應,要先檢視⾃⼰的內⼼。
世界上的智慧也有省察自己的美德,但是與聖經的「認識⼰」的省察是不同的。世界的省 察⾃⼰,是查驗⾃⼰的⾔語⾏為的過錯。這的確是⼀個美德,只要⾃⼰沒有犯錯就是好 的。聖經的「認識⼰」之省察,包括反省⾃⼰⾔語⾏為上的過錯。但是,主要注重在內 ⼼。要靠著聖靈的引導,認識⾃⼰⾔語⾏為產⽣的根源:罪性。有時候是在做對的事情 上,也看到⾃⼰的罪性:彰顯⾃⼰(self-assertion)、以⼰為中⼼(self-centered)的沾沾 ⾃喜、⾃誇、歸榮耀給⾃⼰…。因此,我們必須知道這個區別。福⾳的祝福是耶穌⼗字架 的原則,從認識⾃⼰內⼼的罪性開始。(「因信稱義」就是以認識⾃⼰的罪和罪性為根基 的)
知道這是祝福,知道祝福的第⼀步是在經歷中認識⾃⼰,是最重要的事。在事情發⽣的時 候,在經歷當中的時候,必須把⼼思回轉到這個點上。否則,按照⼈本性的思考模式去⾏ 事,就是順著⾁體,順著本性⾏事。這樣就與無法領受到這些祝福了。
2-福音一貫的祝福:除去心裡的污穢。當耶穌開⼜宣告、教導「八福」的時候,猶太⼈發 現耶穌的教導完全與當時猶太教會的理解完全相反。當時的猶太教會是⼀個注重外在⾏為 的教會:他們認為外在的遵⾏律法就是神的百姓,因為做不到,就加添了許多條例,想要 藉著遵⾏這些條例,達到律法的要求。結果,成為⼀種膚淺的、表⾯的、外在的、⾃以為是的祝福。耶穌⼀開⼜,就把他們的信仰拆毀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忘記了, 從⼀開始在西奈山頒布律法的時候,神就要他們⼼裡受割禮,要除去⼼裡的污穢(申 10:12-22)。後來,先知耶利⽶受差遣告訴舊約的教會,要⾃⾏割禮、將⼼裡的污穢除 掉。(利26:41-他們未受割禮的⼼若謙卑了︔申10:12-22-愛神、盡⼼盡性事奉神︔將⼼裡 的污穢除掉︔耶4:4要以⾊列⼈,⾃⾏割禮,將⼼裡的污穢除掉︔9:25,26; 羅2:29)。
除去污穢從認識自己開始。今天的基督教也是如此︔往往只注重外⾯的事⼯,外⾯的活 動,外⾯的祝福,忘記了要除去⼼裡的污穢,所以沒有領受到福⾳的祝福。主耶穌宣告教 導的福⾳, 在描述天國新⽣命的特質,把注重多放在內⼼和性情上,不僅是品⾏和⾏為 上。這個新⽣命的特質產⽣的第⼀步就說除去⼼裡的污穢。⽽除去⼼裡的污穢,是從認識 ⾃⼰開始的。
「打靶」是⼀個流⾏和吸引⼈的休閒活動,也可以學習防身,也許有許多⼈不同意,這不 是我們要討論的事。⽽是要舉例說明⼀件事:作每⼀件事都要像打靶⼀樣,要正中紅⼼。 準確、正確並且⼀次到位。對福⾳在基督徒⽣活中的應⽤也是如此。教會的建造也是如 此。⽽聖經和教會歷史中產⽣的教義的教導就是為了要達到這個⽬的:正中紅⼼——要神 的百姓知道如何活在福⾳的祝福裡。
加爾⽂在他所著的《基督教要義》⼀開始的第⼀句話就是:沒有認識⾃⼰的知識,就沒有 認識神的知識(Without knowledge
of self, there is no knowledge of God)
,也有⼈翻譯 為:「不認識⾃⼰,就不認識神」。許多⾃稱加爾⽂主義的⼈⼠,錯誤、膚淺地以為預定 論是加爾⽂神學的核⼼,忽略忘記了加爾⽂神學的真正核⼼,結果變得⾃⾼⾃⼤,與真正 「改⾰宗神學的敬虔」背道⽽馳。
加爾⽂說:「除非人先仰望神的面,並謙卑省察自己,否則就不可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因 為我們總是自以為義、正直、聰明和聖潔,這種驕傲是每一個與生俱來的——除非有充分 的證據說服convince我們是不義、污穢、愚蠢,和不潔的。此外,若我們只看自己,又 不仰望主(因為主是唯一審查我們的標準),我們便不會認自己的這些罪。既然我們的生性是假冒為善的,虛有義的外表而無其實,就足以使我們自己滿足了(基督教要義1.2, 第4⾴)。」實在是正中福⾳的核⼼,但我們沒有時間繼續讀下去。
因此,我們要思想登山寶訓,領受這些祝福,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在各種遭遇中,「謙卑 省察⾃⼰,除去⼼裡的污穢,實際認識、領受,和經歷福⾳的祝福。」這是悔改、⼼意更 新變化,聖靈在蒙揀選的基督徒內⼼的⼯作。
我們今天的經⽂,第五福:「有福啦,那些憐恤的人,因為他們必蒙憐恤!」也需要從這 個角度來思考領受。
C. 經文解釋 與上下文之間的關係
C1-祝福之間的邏輯次序。我們看到,這些祝福都源⾃於「靈裡的貧窮」。靈裡的貧窮是 ⼀個窄⾨,也是⼀條⼩路,基督徒會越來越感到靈裡的貧窮,因此對⾃⼰的罪越來越敏感 ⽽哀慟,也為別⼈的罪感到哀慟。因為對⾃⼰的罪的深刻體驗,⼼中的「⾃我」被除去, 所表現出來的「天國的溫柔」,會在受震動、攪擾,和激動之⼤⼤⼩⼩負⾯的遭遇中彰顯 出來。因為,靈裡貧窮是越來越深,對義在⾃⼰身上的成就,就產⽣了強烈的飢渴感。
C2-憐恤是反世界的思想。耶穌所處的是羅⾺⼈統治的世界。羅⾺⼈崇尚公平和報復。他 們崇尚權⼒和能⼒,因此,憐恤是⼀種弱者的表現,不適合作為統治者。憐恤在耶穌所處 的世界是⼀種違反世界價值的思想。
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的思想模式受到兩種⽂化主流的影響:⼀種是消費⽂化的思想模式, 是⼀種「民粹主義」(populism )的思想模式。兩者都抹殺了憐恤的美德。
消費文化的思想模式是:「顧客至上,顧客永遠是對的」。為了企業本身的利益,⽽把顧 客的要求放在最⾼位置,這就是消費者導向的思想模式。如果⼀個顧客在消費的過程中, 不滿意服務或產品的品質,可以⽴刻反應,並且得到補償和道歉。這種以個⼈利益為中⼼ 的思想模式,與⼈天然本性中的「⾃我」不謀⽽和。當個⼈的利益受到傷害、沒有受到重 視的時候,⽴刻激起潛在的「⾃我意識」。這種⼼態在⼈際關係上表現出來的往往是:沒有憐恤,只有「個⼈利益」和抱怨。沒有同情,只有「⾃我保護」和抗議。現代消費⽂化 的思想模式,往往助長了⼈本性中的惡,抹殺了憐恤的美德。
「民粹主義」的思想模式:是消費⼤眾和弱勢團體,聯合起來對抗⼤型組織體系的不公 平。不信任、反抗傳統組織體系的運作。 所帶來的是:在「⾃我主權」受壓和不公平的 時候,以反抗和不服從體制為優先。往往助長了個⼈主義,獨⽴⾃主,忽略了憐恤⼈的美 德。
C3-憐恤是人類的美德。憐恤的確是⼈類的⼀項美德,也是值得讚賞的。然⽽,世界的思 想模式往往與憐恤是背道⽽馳的。反觀天⽣的憐恤,往往也發現有許多缺陷:雖然隨和、 ⼼地好,熱⼼幫助⼈,卻對⾃我的罪性無知、對罪不嚴肅、對神的旨意缺乏清楚的認識。
人本性憐恤之缺陷。以⾊列的君王掃羅和亞哈都表現出這種天然⽣命的憐恤之缺陷:神命 令掃羅擊打亞瑪⼒⼈,並把敵⼈交到他的⼿中,他沒有聽從神,卻順從了⾃⼰的本性,撒 上15:9說: 9 掃羅和百姓卻憐惜亞甲,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 絕。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 掃羅為了⾃⼰的利益和本性的喜好,沒有完全執⾏神的命令。他沒有以「捨⼰」、把⾃⼰ 獻上的原則去事奉神,⽽是在事奉中摻雜了⾃⼰的意⾒、喜好,和利益。他的憐恤背後是 ⾃⼰的獨⽴⾃主。
列王記20章上,亞蘭王便哈達聯合32個王,⼀起圍攻以⾊列北國的亞哈王。神把敵⼈交 在亞哈王⼿中,⼤⼤擊殺雅蘭⼈。第⼆年,他們又聯合起來攻打亞哈王。神應許亞哈王要 把敵⼈交在他⼿中。以⾊列⼈在⼀天之內,打敗雅蘭⼈10萬⼤軍,其餘的⼈逃到亞弗城 內,結果城牆倒塌,壓死剩下的兩萬七千⼈。但是,當便哈達求亞哈王饒命的時候,亞哈 王沒有聽從神的命令,不但歸還了以前佔領的城市,⽽且還與雅蘭王⽴約,放虎歸山。有 ⼀位先知就對他說(王上20:42):「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將我定要滅絕的人放去,你 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43 於是以色列王悶悶不樂地回到撒 馬利亞,進了他的宮。
亞哈王天然本性的憐恤是有缺陷的,他忽略了神的旨意,按照⾃⼰的意思,⾃以為義。不 但放了神的仇敵,還與他們結盟。他對⾃⼰的罪性是無知的,所以順著⾃⼰本性的意思去 事奉神。他不認識自己,所以不認識神。他的悔改是外在的,不是內⼼的。這就是耶穌在 登山寶訓後⾯對⾨徒的警告:21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 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22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 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3 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 『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亞哈王雖然多次打敗了仇敵,他事奉神,神也⽤他,但他卻忽視神的旨意,忽略神的話。 證明他不是⼀個真正悔改,⼼意更新變化的基督徒。他是稗⼦不是⿆⼦。
應⽤ ⼈要作為⼀個合神⼼意的器⽫,就必須先除去⼼裡的污穢,作⼀個潔淨的器⽫。神使⽤每 ⼀個⼈。「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惡人也是為禍患的日子所造的(箴16:4)。」但 是使徒保羅說(提後2:20-21):20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 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 21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 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因此,我們看到天然本性憐恤的缺陷,鐘⾺⽥(Martin Lloyd-Jones)說,「新約的教導 是,所有的⼈都虧⽋了神的榮耀,因此天然的性情不能⽤來解釋任何⼀個天國的祝福。」 ⼈本性的污穢必須先被除去,這是福⾳祝福的第⼀步。
C4-聖經中的憐憫。憐恤[ἐλεήμων](來2:17)︔[ ]ַרחוּם(出34:6) 憐恤這個字13次中八次都與神的性情有關。聖經辭典的定義是:憐恤是⼀種同情和關⼼ 的態度,源⾃於神的本身的本質,從耶穌基督的⽣命和職事上被彰顯出來,也期盼在信徒 的身上產⽣出來。出埃及記34:6,說明了神的憐恤之特質:
5 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裏,宣告耶和華的名。6 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 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7 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 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我們可以從神的憐恤來看「天國憐恤」的特質:
C4.1-天國的憐恤與恩典。天國的憐恤與恩典是不可分開的。但是兩者也有區別:恩典是 與罪的赦免有關︔憐恤是與拯救的⾏動有關。赦免⼈的罪出於神的恩典︔ 把⼈從罪,和 罪的綑綁中拯救出來是出於神的憐憫。出於憐恤的拯救包括:⼈身⼼的疾病、身體的衰⽼ 死亡、災難中的受苦、受罪的綑綁、受罪性的綑綁、活在不信神的狀況中…等等。以賽亞 書這樣解釋: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賽 58:6)
亞伯拉罕在他的侄兒羅得與他爭地事件之後,得知羅得和他的財物被四王擄掠。亞伯拉罕 率領318條好漢,冒⽣命危險,對抗四王的⼤軍,把羅得和他的財物、婦女、⼈民都奪回 來。這就是天國憐恤表現在「捨⼰」的⾏動上。
C4.2-天國的憐恤與發怒。神不輕易發怒,不是說神真的像⼈⼀樣會⽣氣。神的本質性情 是不會改變的(Impassibility of God)。神發怒是⼀種擬⼈的說法,講到神不輕易執⾏對 罪的審判。但是⼈發怒,其背後通常是「⾃我主權」、「⾃我利益」受到壓迫、傷害、反 對和忽視的本性反應 。因此,天然本性的憐恤通常是在不違反⾃⼰利益、在不危害⾃⼰ 利益之下的表現。
天國的憐恤則是在別⼈對⾃⼰的⾃尊、⾃我利益造成傷害、威脅的時候,表現對冒犯者的 饒恕和接納的⾏動上。天國的憐恤,不⾏使⾃⼰合法的權利,⽤⾃⼰的⼒量去制裁、報復 對⽅︔⼼裡不但沒有苦毒,反⽽因對⽅的過錯、冒犯感到同情。
耶穌在⼗字架上就表現了這種天國的憐恤:「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 曉得。(路23:34)」耶穌也教導我們這種天國的憐恤:「勉我們的債,也免了人的 債。」使徒保羅這樣教導我們
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 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20 所以,「你的仇敵若 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21 你 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18-21)
C4.3-天國的憐恤與公義。天國的憐恤與公義是不可分開的。天國的憐恤對罪是敏感的, 對受罪綑綁的⼈深感同情。 。因為站在公義的神的⾯前,⾃⼰與所有的⼈⼀樣都是罪 ⼈,不同的是⾃⼰是蒙恩的罪⼈。他內⼼應該沒有驕傲,沒有⾃義self-righteous,不會在 背後定罪、論斷他⼈,聖經說:「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 詛。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 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12:14-16)因此,天國的憐恤必然帶來對⼈的 態度之轉變。
C4.4-天國的憐恤與慈愛。天國的憐恤與慈愛是不可分開的。天國的憐恤是發⾃於捨⼰的 愛(self-denying love)、犧牲的愛(sacrificial love)、不顧⾃身利益的愛 (none-selfbeneficial
love)。以賽亞書說:「⋯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 中。」(賽58:7a)。不僅如此,並且要把拯救的憐恤,和捨⼰的憐恤,施⾏到全⼈類。 以賽亞書說:「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賽58:7b)。主 耶穌⼗字架捨⼰的愛是最⾼的典範︔是天國憐恤的最⾼表現。
結論:天國的憐恤是聖靈的果⼦,是靈裡貧窮的⾃我認識所發出來的果效。天國的憐恤不 僅是⼀種情感,⽽是⼀種屬天的運作的原則an operative principle,⼀種屬神的「捨⼰」 的思想模式 a mode of
thingking,並且表現在與⼈互動的⾏為上。
C5-必蒙憐恤。神的憐恤與祂的拯救作為有關,所以「必蒙憐恤」主要是講神救恩的施 ⾏ 。南北國分裂時期的先知書,多⽤比喻描述的語⾔來說明神救恩施⾏,除了與當時的 歷史背景有關,其屬靈的意義指向並解釋了新約救恩施⾏的內容、基督藉著聖靈的⼯作。 以賽亞書 58 章 8-12 節。說明了憐恤的⼈所必蒙的憐恤。(時間關係,歷史背景就不解釋 了)
⾸先,6節的「禁食」的屬靈意義,⾺太亨利(Matthew-Henry)說,這是指「使靈魂受 苦」,征服和制服腐敗的本性。彼得蘭吉(Peter Lange)說:棄絕罪是⼀種「屬靈的禁 食」 (abstaining from sin is a spiritual fast )。這種「屬靈的禁食」的果效其實就是「天 國的憐恤」:拯救⼈脫離罪、病痛、貧困、飢餓的綑綁︔以捨⼰的愛供應罪⼈福⾳、提供 病痛、貧困、飢餓的⼈之所需︔對⽤⾏動拯救整個⼈類的罪、病痛、貧困、飢餓。
以賽亞書告訴我們,天國憐恤的⼈所蒙受的憐恤有三: 第一,8-9a節。「8 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 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9 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 求,他必說:我在這裏。」 神的百姓/基督徒,對神的認識開始增長,⼼意漸漸被更新變化(v.8a-晨光出現)︔他們 開始經歷罪和罪性被除去(v.8b-得醫治)。他們像軍隊朝向神的公義前進,經歷神的保守 和引導,他們的作為彰顯神的榮耀,律法的義開始成就在他們身上(v.8c-公義與榮光的伴 隨)。他們經歷神回應他們(為神的國和神的義的)禱告(v.9-求告和應允)。
第二,9b-11節。「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並發惡言的事,10 你心 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 午。11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 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 神的百姓/基督徒,在天國的憐恤上繼續進步,除去驕傲、污穢的⾔語(v.9b-10a)︔他們 對神的認識繼續增長︔⼼意更多地被更新變化(v.10b-正午之幽暗)。雖然四周的環境是乾 旱的,但是他們的新⽣命得著引導和供應,⽽長⼤成熟(v.11a-骨骼強壯)︔不但他們⾃ ⼰得著屬天的祝福︔並且將「認識神的知識」供應其他⼈(v.11b-泉源)。
第三,12節。「12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你 必稱為補破口的,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 神的百姓/基督徒⼀同建造教會神的居所,建⽴在古舊的福⾳的根基上︔並且互相和睦同 居的敬拜神。
從以賽亞書,我們看到「天國的憐憫」,從認識⾃⼰的罪性,除去⾃⼰⼼裡的污穢開始, ⽬的是要從神領受三個不斷增長的祝福。
登山寶訓是主耶穌以君王的身分發出的「聖約執⾏命令」,藉著聖靈的引導,以祝福的⽅ 式直接實施在神百姓的內⼼。因此,神國百姓正確地理解這些祝福,順服這個命令、順服 聖靈的引導,這些祝福就成就在他們身上。
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