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宗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宗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3-29


33   宗教的源起(续)

伯克富《系統神學》導論| 林慈信牧師講授
目錄

我们这个课程讲解的是伯克富的系统神学,我手上这本是目前的两种英文硬体版本之 一。英文的伯克富系统神学,是 1930 年代(1939 年)出版的。而伯克富也写了另外一本《系 统神学导论》,也是 30 年代出版的(这里也没有注明出版日期)。多年来, 《系统神学》和《导 论》这两本是分开出版的。 《系统神学》成为差不多标准的系统神学教科书;导论却比较少 人知道。进入 20 世纪,Eeerdman 出版社把《导论》和《系统神学》差不多 1000 页装订为 一本。而另外一个清教徒出版社 Banner of Truth 没有出版导论的部分。所以目前可以買到的, 有的有导论、有的没有导论。而这本是目前的硬皮、精装的,有导论的版本,另外还有软体的版本(电子版), 也可以买到。

我们上一课是讲到宗教的源起。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不同的理论,物神崇拜、多灵宗教, 拜祖先的宗教,还有 Durkheim(迪尔凯姆)这位社会学家的图腾崇拜——就是一个群体的 象征作为敬拜的对象,他们认为是这样演变下来的。下一步就是敬拜大自然,Freiderer(布 莱德尔)这位德国的学者,他认为宗教原先是为了崇敬自然界里大而可畏的现象。人在风雨 面前觉得很渺小微弱,这种尊崇,就导致了敬拜。

 第七个阶段,就是相信魔术(magic Freyzer 这位学者说:人啊,起初是尝试用魔术, 后来感到失望;对魔术的失望就导致了宗教的诞生,这是第七个阶段。这些是从进化论的角 度研究宗教历史的七种不同的理论。

第二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宗教的起源。伯克富把好几个理论放在一起,就是研究人 的内在生活里面有怎么样的一种不变的因素,让他产生宗教的情操呢?

伯克富对这种研究方法,提出这样的批判。他说:不用说人都是有宗教性的,人都有宗 教的本能,人这种本能本来就是宗教性的,所以说因为有某种宗教性的情操导致宗教,其实 并没有解释什么,最原始的那个情操还是要去解释的。

下面他就讲到施莱马赫(我们都听过了),他认为人有“依靠”的情操,但是并没有解 释为什么这种依靠性的情操,会进一步变成宗教的态度。有人认为这种转变是因为有敬畏 awe)或者畏惧的感觉,但是伯克富说畏惧还不是宗教,畏惧并没有必须变成宗教。

下面讲康德和黎敕尔。他们认为,宗教的源起是因为人与物质世界有别,愿意做一位自 由的、有道德选择的人。人意识到他是一个属灵的人,比自然界更有价值,所以他愿意控制 这个世界。同时他又感觉到从肉体物质的角度看,他不过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当他要追求 道德和属灵的目标时,会不断地被自然世界的条件阻挡。这种张力,就导致人的努力要达到 他的命运;就是说相信有更高的一个活物,更高的存有,是控制这个自然秩序的,让宇宙能 够听从最高的存有,达到属灵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伯克富说上帝只不过是在人有需要 的时候,来帮助人的那一位而已。

 我再说一次:人哪,他愿意有道德选择,又愿意去控制这个世界。他也知道自己只不过 是世界的一部分,而风雨能阻挡他完全控制宇宙,所以他就要相信有比自然世界更高的存在, 这一位能驯服宇宙。伯克富说,求救于一位更高的存有,还不是宗教的敬拜;再者,这种理 论的还不能解释宗教现象的缘起。因为宗教的现象包括了感觉到自已有罪、悔改、愿意得到 救赎,祷告求赦免等等。所以刚才所讲到的那些,并没有解释这种宗教信仰的缘起;也没有 解释人为什么会感觉需要上帝,为什么这种感觉是普遍性的,全人类都有的。虽然,很多时 候人发明了很多东西,越来越能控制自然界。但是为什么人还是有这种感觉,感觉自己有罪, 愿意求罪得赦免呢?

现在我们来讲进化论者——当然不是讲达尔文。进化论除了生物上的进化论,在 19 纪有哲学的进化论,特别是社会进化论。他们的代表是 Huxley Spencer。这些进化论者, 就尝试去解释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人有感觉到依靠,信任,爱等等,因为这些在动 物世界也是有的。伯克富说,这种解释是完全失败的。首先,进化论本身不过是一种假设的 理论,然后讲到所谓动物领域的灵魂和精神生活,都是猜测。所以这些假设完全仍然不能解 释宗教本身。

最后,进化论之后还有 20 世纪的心理学家,他们怎么解释宗教的起源呢?都是见仁见 智的。总的来说,伯克富说,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宗教的源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点 也不比历史法更好。因为心理学先要假设一个想象中的假设的人(hypothetical man)。他们 想象中的人是那么的不开化,那么的野蛮,他们没有一点点宗教的火花的。

我再说一遍。你相信进化论的话,你就要相信最原始的人是没有一点点宗教意识的火花 的。这只是个假设。所以,宗教就一定要从非宗教的因素演变出来。再说一次,原始人是没有宗教意识的,因此宗教需要由非宗教的因素引起。巴文克博士说,这种完全没有宗教意识 的原始人,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抽象的理念,事实上这种人是不存在的。我们作为基督徒,当 然知道这种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人在被造的时候,就已经有宗教意识了——因为有神的 普遍启示和当时在伊甸园话语的启示。因为这种的方法,只不过让宗教靠着一些偶然的因素、 环境、事件。假如这些环境、条件不同,那宗教可能不会存在,不会进化出来的。这样子宗 教就不是独立的,宗教要依靠一些先存的条件;宗教也不是普遍的,不是全人类都有的;也 不是独立、必须的。 (我再说一次,宗教就不是必须的、普遍的、独立的。)因此宗教的价值 就大大地削减了;宗教只不过是偶然进化出来的。不但如此,这样去解释,宗教就变成一个 荒谬的东西。你首先不假设神存在,再去解释宗教的产生,那宗教岂不是一个荒谬吗?按照 心理学的方法来说,人创造自己的上帝,人决定如何去服侍这个上帝。所以客观宗教和主观 宗教就倒过来了,人的主观宗教就变成了客观真理的缘起,这样就完全破坏了宗教的范围。

 第三,用神学的方法。现在我们讲到最后了,究竟宗教的起源如何解释呢?就是要用神 学的方法,就是我们先相信有一种原始的、神的特殊启示。有人觉得这样太过机械化了,不 符合科学,也太过理性抽象,也不符合心理学。可是这个恰恰就是圣经的观点。宗教究竟怎 么起源的呢?第一、神存在;第二、神启示;第三、神按祂的形象造人。

伯克富说这个神学的方法坚持:要解释宗教的存在,必须先回到神。宗教乃是人的灵魂 与神的相交,当然就暗示着神存在,神已经自我启示。而神如何创造人、构造人呢?神创造 人,是让人能够认识祂的;人也意识到与神有关系,有类比、有相通点。甚至,人的这个本 性会催逼他去寻求神。这种以神为本的神学方法告诉我们,就给我们这个钥匙去解释,不单 单是最原始的宗教,也解释最高的宗教。一个真的、唯一的解释,是符合宗教的本质的。

科学家不是这样子的。科学家是先研究宗教的现象,然后把研究结果用他们的观点去调 和、调整。这样就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所以对宗教是不公平的。 

总结。所以,第一,神学方法承认:神存在,而且是一位有位格的神。是的,有很多 学者认为,你这样相信是不符合科学的,包括今天一些所谓福音派的学者认为:“哦,这些 希伯来人、以色列人,他们当时是活在科学前、一种没有现代科学的时代,所以对以色列人 的宗教观,现代人会来一个很傲慢的微笑,认为他们是落后的,不能相信他们是真的这样信 的。伯克富说,这是一个很差劲的科学。因为这种科学不能从看得到的、可经验的层面提升, 这种科学不容许自己把上帝考虑进去。也就是说,不考虑上帝去解释宗教的话,没有上帝, 宗教就是荒谬的,要么就是幻想(因为上帝不存在或不能被人认识),要么宗教就是真的。 如果宗教是真的话,你就要假设上帝是存在的,这就是伯克富的论点。   

 第二,我们要相信神已经自我启示了。我先解释启示这个观点。伯克富当时是面对着非 基督教的宗教研究,所以他尽可能要解释宗教的源起,为什么人类有那么多的宗教。他那三 个论点是正确的,但他里面有些细节,我们讲到那里时,会继续给出评估和批判。

伯克富说,启示这个观念是宗教必须要有的。没有从上而来的神的启示,就不可能有真 正的宗教。假如神没有在自然界、人的历史、和人的心中这三方面自我启示的话,外邦人就 不可能有宗教。而上帝不再加上圣经里的特殊启示的话,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宗教。 我再说一次:假如神没有普遍启示的话,外邦人就不可能有宗教;假如神没有给普遍启 示,加上特殊启示的话,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圣经的宗教。因为就是这个圣经里的启示,我 们称它作客观的宗教,即律法、训词、判断……,就是这些来决定怎么样的敬拜和服事是讨 神的喜悦的。人里面的主观宗教,就是信心、畏惧、敬虔等等,它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因为神 启示了一种客观的宗教。

 第三、最后的预设或前提是:神是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的,因此人有这种能力、官能 去认识神、了解神,回应神的客观启示。宗教是人的本性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我再说一次,人懂得敬拜真神,是他里面就有的,不是从外面注入的。我加一个评语:心理学,特别是进入教会的所谓“教牧辅导” ,都喜欢挖我们的原生家庭,挖我们的祖宗是 不是把我们奉献给什么偶像,这些都是来自于弗洛依德等心理学的理论。然而圣经比弗洛伊 德更弗洛伊德。我的意思是说:圣经比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挖的更深,挖到人的本性里面: 人的本性本来就有敬拜的意识的。

顺便一提,从圣经来看,我们常常要辅导一些破碎的心灵,我们当然都受到当代一些世 俗的、不合乎圣经的理论的影响的,不论我们有没有读心理学的书。但是按照圣经的教导, 人心裡面最基本的需要,不是被爱,被接纳,心理学家搞错了,人心中最基本的需要是敬 拜。所以人才会弄出来那么多宗教,因为要么就是按照心灵和诚实(在圣灵和真理中)敬 拜上帝,要么就是不按照神的旨意敬拜真神,要么就是敬拜假神,没有第四条路的,只有这 三条路。正确的敬拜真神,或错误的尝试敬拜真神,或者是敬拜假神。没有人是没有敬拜对 象的。无神论者就把自己的理性,或无产阶级幻想的乌托邦思想,当做神来敬拜。任何在我 们心里、生命中我们认为是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就是比耶稣基督更重要的,那就是我们的偶 像。

为什么人会有偶像呢?因为神、真神,起初创造天地。所以,神把敬拜的本能放在人的 里面。好了,人现在犯罪了。罗马书 1 18 节说,人不虔不义阻挡真理;第 21 节说人不要 神,就自己制造各种偶像来敬拜,不一定是金银或是泥做的偶像,而是心中的偶像。知识份 子的精英主义,就是觉得自己比平民更好,那个骄傲、那个自我中心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 中国人认为只有中国是最发达的,其他国家都是野蛮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偶像。西方社 会把休闲娱乐当做是最重要的,那个就是他们的偶像。而不论是东方人或西方人,认为儿女 的教育、儿女的前途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比丈夫更重要,那就是这些太太的偶像喽。

为什么人会把一些事情当作是最重要的,当做偶像呢?是因为神造人,本来就有敬拜这 个功能(本能) 。但是人不要真神,我们不要敬畏耶和华,把祂放在第一位,反而把儿女的 教育、前途、金钱、娱乐、安全感、爱……都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这些用来敬畏神,这就是 把它们变成偶像了。总之,神造人,是有与生俱来的敬拜意识的,不是从外来的。之所以说 神的启示,是因为人生来有敬拜神的意识,要去领受神的启示。这是三方面的大前提。

 现在我们讲完了宗教这一段。这次课程,先讲了神学和神学以外的基要原理。我们说伯 克富所讲的,有可以商讨的地方:神,客观启示和人的信心。我宁愿用处境的角度、准则的 角度、存在的角度来取代伯克富的那三方面。然后我们讲到宗教。宗教其实是我们比较少考 虑的一个范围。我们也要多研究圣经,特别是旧约,讲神所喜悦的心是什么,那个就是真的 宗教了。不要把宗教这两个字总是贬义的来用,宗教就是敬虔的意思。那么神喜悦什么样敬 虔的心呢?我想我们很多时候在这方面的认识会比较贫乏,除非我们从旧约来看,所有神喜 悦的敬畏、敬虔、做义人,爱慕神的律法,反复思想,以耶和华为乐,以祂的信实为粮(诗 37 篇);当然,遵循祂一切的训词、典章,再加上新约的爱等等。所以,不光是爱。我们 说, “哦,最重要的是跟耶稣有亲密的关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与耶稣有好的关系? 从创世记开始看。不要只抓一节圣经,约翰福音 15 章,离开我就不能做什么了。什么叫“不 离开耶稣基督呢?”从创世记、出埃及记、申命记、诗篇、约伯记、以赛亚书……从旧约来 看,神所喜悦的心是什么样的一颗心。西方教会的问题是,我们常常用很多产品的标签,比 方说门徒训练(现在不用了)、教会增长、教会健康、做属灵人、冥想……等(推出一阵子, 现在都不用了) ,很多时候我们所用的许多标签,都不是圣经的名词,用圣经用的名词比较 安全,然后去发挥。


32   宗教的源起

伯克富《系統神學》導論| 林慈信牧師講授

目錄

祷告:求神继续带领我们下午的学习。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面,圣灵祢按照祢的应许,祢的大 能与我们同在。感谢祢,我们在这个很自由的环境里面去思考祢跟祢国度的事情。在这个我 们人生的这一片短的光阴是很宝贵的。我们珍惜,我们也感谢。求主继续地保护着我们散布 在世界各地包括国内的家人,跟我们的教会。奉耶稣基督的圣名求!阿们!

我们来看研究宗教的不同的学派。首先我们来看历史。其实这个是最重要,或者说在宗教研 究环境学术圈子里面最重要的。伯克富是这样说的,我们看 C 这段宗教的起源:

C. 宗教的源起 The Origin of Religion. ST, p.
宗教=自然现象。Religion = natural phenomenon.  基于十九世纪进化论,自然主义。Based on 19th century evolution, naturalism. 

研究宗教的源起有不同的方法,在 19 世纪研究宗教的学者,大部份都要解释宗教完全 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伯克富说这个是因为进化论的哲学所影响。是的。有的是用历史的方法, 有的是用心理学的方法,我们可以说在这两种学派里面,―自然主义‖是很明显的,而且是反 对超自然主义。

什么叫 自然主义 ” ?很简单,反对所有超自然的事情。宇宙里只有自然的,没有超自然 的。就是没有神迹,没有神,没有灵魂,没有超自然的,各位我们在福音派的书局里可以买 到心里辅导的书,很多这些辅导的书背后的心理学理论,就是自然主义的,他们只是谈人这 个层面,不谈神的,超自然的圣灵能力介入的。



1. 历史学的方法。The Historical Method.

历史方法就是要用研究人类的历史来去发掘宗教的源起,这种的研究法要问的问题乃 是:宗教在什么地方首先在时间空间出现呢?人类的宗教本性,首先最早是怎么样表现出来 的呢?有没有一个最基本的宗教形式?所有其它的宗教都是从这个基本的模式发展出来的 呢?我再说一次,宗教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出现?人的宗教性是怎么样表达出来? 宗教有没有一个最基本的形式,其它的宗教就从那边发展出来的呢?答案是:没有一个研究 历史的学者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的。你不可能研究人类的历史一直追溯到很早,你就看到,哦, 人现在变成越来越有宗教性了。因为,答案是,人类在历史开始的时候,已经有宗教性了。

我在这里停一下。起初神创造天地,创造人。上帝在第六天造了亚当夏娃,第七天祂就 安息了。所以,亚当夏娃在第六天被造之后,第一个完整的一天就是在观看神在安息。所以, 人在被造时就有这个宗教的意识,就懂得要敬拜上帝,因为上帝自己也安息。人类每一个社 会,每一个民族,他的文化最核心部份都是有宗教性的。不光是有一个有形的宗教,他们对 真神都不是中立的,要不就敬拜祂,敬畏祂,要不就是偏离祂的。所以人类在历史的黎明, 开始的时候,就是有宗教性的。

还有,最早的宗教没有文字的记录,或者没有可靠的口传传统。那,历史学家怎么可能 去找他们所问的问题的答案呢?他们大概是用一种同情、同理的心去研究现代二十世纪的蛮 族,还有研究孩子们,再用自己的想象力来重新建构原始人的宗教。所以这种重新构造的宗 教模式,一定是假设的(hypothetical)。简单地说(伯克富是这样说的):the historian who would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religion must take his stand on pre-historical ground, and  that as a result he can only suggest theories, 历史家假如要研究宗教的源起的话,他的立 场肯定是比历史更早。这个不是说要比伊甸园更早的意思,乃是说,历史学家所采取的立场 肯定是比历史学更基本。换句话说都是前提,都是假设,都是理论,不可能让人很有把握的 说这个就是如此。

 再者,用历史来研究宗教的,他们有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因为他们假设最原始的部落, 他们的宗教生活就表达了最早的、最原本的人类宗教。这只不过是个假设,没有事实的根据。 也没有考虑到,可能我们目前所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宗教,是一些更早的宗教的败坏所带来的。 我们以为我们现在找到最落后的蛮族,他们就是最早的。但是有可能我们所找到的最早的, 最落后的蛮族,是更早的(即伊甸园)宗教的一种败坏,经过了败坏过程,留下来的一种形 式。又有人这样假设,原来最早的宗教是多神论的,但是有些学者又在一些非常落后的部落 里面,找到一些至高之神创造主神,这种的敬拜。所以又有学者认为,人类最早是一 神论,而不是多神论。现在我们提出一些这些理论的几个:

1. 有些人类学家认为(我们历史学方法的第一点,在 18 世纪那里),历史上为什么有宗教, 是因为 the cunning of priests or the craft of rulers,一些祭司的狡猾或者是统冶者皇帝的 狡猾,就是要人服从他们,who exploited the credulity and the fears of the ignorant masses,他们就操纵了,利用了无知的群众的恐惧,或者他们什么都会信的,这样能控制他们。这种的解释法太没有根据了,所以在今天的学术界里,也不占什么地位。

2. 就是我们大纲的一个字 fetish,可以翻为崇拜物或者 物神,把一个东西当作是神。 有一些理论认为,更高的宗教是从物神,崇拜一些的东西演变出来的。是的,伯克富说,这 个可能能够解释某一些的崇教源起,但是他们不能解释宗教本身的源起,因为这种物神的崇 拜,本身就是宗教了。所以物神敬拜本身就是需要解释的。

3. Tyler & SpencerTyler 19 世纪的人类学家,大概 1860 年代。他说人的灵魂 这个观念,或者有另外一个我other-self)这个观念,而这个灵魂或者另外这个我,在 死之后还是存在着的,在早期的人类中慢慢就有了,所以就有了这个多灵 animism 宗教, 就是我们中国的道教,民间宗教,很多的,满天神佛的。Animism 这个字就是灵 魂或者生 命,或者灵体、活灵的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灵魂,灵魂又分为 两部份, 慢慢就 有很多的鬼灵的宗教,不论是神或者是鬼。所以,有人认为,因为有人相信灵魂的部份在人 死之后还存在,所以就有多灵的宗教。这是第二,第一是 fetish,物神的崇拜,第二是灵魂 的宗拜。

Spencer 认为最基本的宗教,乃是敬拜祖先的宗教。Spencer 认为,原始的民族认为那些已 经过世的祖宗的灵魂,是很有影响力,因此,人类就懂得去向他们祷告,向他们献祭物。伯 克富说这两种的 Tyler,无论是把多灵宗教或者是祖先敬拜,当作是解释宗教本身的最终的 原因,都不令人满意。因为这些宗教本身就需要被解释,为什么有这些宗教?无论是祖先的 敬拜等等。不但如此,就算有这种多灵敬拜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敬拜神的方法。所 以,多灵的敬拜也不一定是最早的。因为与他们同时还有其他的、敬拜一些不同的神的宗教。 Durkheim 是德国一位很重要的社会学家。他就批评了 Tyler Spencer 用多灵或者是用拜 祖先做为最早的宗教理论。他从社会学来解释宗教的源起。他认为宗教信仰的源起,乃是人 感觉到有一种神秘的、没有位格的势力在控制生命。这种的权势,这种的力量,就是来自人 所属于的这个社会,社会操纵人的权柄。就是说,他属于这个部落,这个民族,这个社会有 这种的能力,慢慢人就意识到在世界里面,也有一些神秘的权柄。Durkheim 所讲的这种社 团的权柄,就是以图腾,‘totem’ 表现出来。图腾与物神不一样,物神就是这块木头就是神, 这棵树就是神;祖先敬拜,祖先就是神,就是敬拜的对象,图腾比方说在北美洲的印第安 人,那些北美洲最原始的人,图腾往往是很高的一条柱子,那个 图腾是代表这个民族的。
我们中国就是用 祠堂来代表我们的 氏族的血统关系。所以我们会敬拜祖先。图腾是用一 块木头。

让我读一读这本英汉字典对图腾的解释,它这个定义满长的。图腾:原始社会做为种 族或者氏族血统的标志,并当作祖先来崇拜的动物,或者植物。就是他把一个动物或者植物 当作我的祖先,就象征我的氏族血统或者我的种族;它的柱子里面可能画了一个动物或者图 像,是代表他的氏族,或者是种族的。所以有图腾,这种看得见的,刻、画出来的权利的象 征,就个是我们这个部落,这一族的象征。这样子,当他敬拜图腾的时候,其实在敬拜自己 的部落。人真正的神是社会,而他所敬拜的权柄,就是社会的权柄。这种的理论当然也是被 很多学者们批判的。

我在这里先停一停,因为我的妈妈的姐夫的姐夫,就是我的姨丈的姐夫是杨庆坤 C.K.Yang)博士。他是在匹兹堡大学,后来是在夏威夷大学一位很著名的社会学家。他 至少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宗教在中国社会》(1961 年);另外一本是《中国的家庭与乡村》, 从社会学的角度。他绝对是这种 Durkheim 派的社会学家。他就说我们中国的宗教是 diffuse and functionalDiffuse 是分散的意思,就是说中国的宗教是没有一个制度的,不象我们比 方基督教。Diffuse:分散,散布,漫开的,弥漫的。比方我们基督教,我们都习惯主日大家 一起来敬拜,100 个人,200 个人,20 个人,一起来敬拜。中国民间宗教是没有主日的, 一天大家都在一起——当然有过节啦。民间宗教是非制度化的,就是没有一个神学,没有一 个经常敬拜的地方,甚至没有牧师或者神职人员。第二,也是功能化的,你小孩子病了,你 去拿一些粉来喝;你做生意的就搞一个神放在钱柜的上面,或者厨房有一个灶君等等,他写 的这本书。

另外一方面,我想提一提,其实我们中国跟海外华人的教会,虽然没有图腾,但是我们 对我们的教会的这种看法,或者教会领导的模式,往往有一种尊崇我们这个社团的心态。我 举一些例子,韩国跟我们中国人没有两样。假如你要批评韩国教会的做法的话,请记得,其 实都是我们中国人教他们的。韩国人的很多的弊端,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比较明显的一种表现。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们基督徒婚礼之后(至少在海外)有喝喜酒,喜宴的时候往 往请牧师或者执事上去介绍双方的家人,除了父母跟新人以外,还要从祖父祖母,大伯,二 伯,三伯,你们国内没有的?都给社会主义铲除掉了。我们做牧师都知道的,大概六点恭候, 6 55 分去就差不多了,等花生差不多都吃完之后,牧师就上台介绍新人,介绍祖父祖 母,大伯,二伯,三伯,四伯,大叔,二叔,三叔,姑妈这边就是阿姨,舅舅……新娘子的 又来一趟。还有呀,没有到的都要讲,某某人在阿拉斯加不能来,某某人在什么地方不能来, 都要讲的。我常常被邀请做这种事情,有一点厌烦。

后来我以前教会开拓教会的牧师,他是美国人,在韩国出生,他的父亲是宣教士,也是 韩国的宣教士,所以他们两代人都住在韩国。他说这些韩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一样,我们不 是会有一些周年记念,感恩聚会,食物堆积如山这么多的食物,然后就来一些很长篇大论的 演讲,祷告,搞到饭菜都冷掉了,讲一大番。为什么我们有这些这么长的演讲,这么长的献 诗,祷告,等等这么长的聚会?或者为什么在喜宴牧师要讲这么多家人的名字,讲到饭菜都 冷掉。我的上司很幽默的表达,他说:The meaning of the event is that it happened. 这个 事件为什么要这么隆重呢?它的意义就是它发生了。这个美国人幽默,各位大概不会笑,就 是说没有什么,就是要这么做。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么做跟图腾的功能一样,就是要说 我们今天是王家设宴,今天是王家娶了一个新娘子来了(陈家没有份);或者是今天是我们 某某礼拜堂 20 周年的记念,就是在庆祝自己嘛!就是在庆祝自己的家族,或者是教会。而 我们往往有一些的比较有权柄的,不论是大牧师,或者不喜欢牧师太多权柄的大长老,大执 事,他们往往这种家长似的治理教会的这种模式,就是在联系一个社团,跟图腾的功能是一 样的。听懂我的意思吗?我们中国人跟华人很重视这个团结,所以我们会用一些的象征,来说明我们是一体的,不论是用一些很长的纪念的聚会,或者是家长式的权柄,或者是其它的 方法,所以,我们在研究那些世俗学者对宗教的研究,结果我们也反省一下自己,华人跟美 国人教会的治理方法是有一点不同。当然,这是很简化的,每一种讲的趋势,都有它的例外。 美国人比较能够接受牧师就是一个 CEO(公司总裁,总经理,董事,总裁,各种各样的名 字——你们都知道我们在讲什么,你们都是 49 岁以下,你们都懂什么是 CEO,所以,牧师 来到就是吩咐工作,每一个部门有一个助理牧师,下面一大堆的义工都组织好了。所以,你 是一个小弟兄姐妹,你不会期待,你的叔公病了,你的主任牧师要来医院探病的。你的小组 部的那个牧师就会来探病的,不由主任牧师。主任牧师负责讲道,写书,每三个月去山上祷 告,拿个新的异象来,再来颁布新异象,明年怎么怎么……。

我的女儿,她是在一所韩国人办的大学教会,不能见主任牧师的。你要问小组长,小组 长问大组长,大组长问牧师,两个月之前要约好,才能见大牧师的,这种有一点是家长跟 CEO 的结合。我们都是 21 世纪要在海外跟中国教会里面服事的,很妙的是。我们自己做传 道人的,和我们亲爱的长执同工们,究竟那一秒钟,冒出这种家长型,什么牧师好,牧师前, 牧师后;什么时候是用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以目标导向的管理方式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拿出目标来检讨。在我们长执跟传道人开会的时候,究竟哪一秒钟你冒出的是 家长型,社团团结型的心态(的教会观);哪一秒钟你又冒出一种工商管理式的领导和计划 模式呢?我说,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正在蜕变中。 所以,我们怎么看教会这个团体?每一个教会不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比自己所承认的,更 加的西化。 

我再说一次,就算你是前天才从中国出来海外的,你都比你自己所承认的,更加西化或 者全球化,何况中国今天这么的西化。反过来我们每一个人所意识地,更加要深根扎根在一 些儒家或者家长式的传统里面。我们每一个人里面都有非常中国的东西,非常西方的东西, 这两种的心态,在我们心思里面都比我意识到的,都比我们承认的更大、更深。我们的长执 也是一样的。所以开起会来,真的要讨论事情的时候,冲突来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每一个人, 每一秒钟冒出来的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思想,这个就令我们很多的事情弄得很复杂。不过意识 到这个社团究竟是以家长式用象征来团结的,还是用规矩、用组织来治理的,意识到这两种 不同的管理模式,至少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么样两方面都兼顾到,讲话的时候两边都兼顾到。
 
好,我们讲到这个 Durkheim 图腾的宗教观,我们暂时就在这里停下来。 


31 宗教出自感情

伯克富《系統神學》導論| 林慈信牧師講授
目錄

活动主义 Activism

我们回到伯克富那里讲的 活动主义,我们来讲解释一下美国的『实用主义』。美国教会 里面有这种『实用主义』。我们一面倒的来强调宗教的活动。很多人不注重宗教经验,更不 注重宗教的知识。 (伯克富写书是时候是 1932,他说事奉、服务就是我们今天的口号。服务 是新派用的词,青年会用的。我们福音派是用事奉,是做真基督徒的记号。)我们不再问这 种的服务、事奉,这种忙碌,是否真的来自信仰的原则,所以我们可以说,美国的基督教教 会生活,用 活动主义来表达,是不会太过份的。 现在我们来讲第三种的宗教观:

3. 宗教出自感情 It Has Its Seat in the Feelings Systemic Theology, p. 107

 第三种的宗教出于何方?就是出于感情。历史上都有不同的学派说:―宗教就是感情‖。 特别是神秘主义和敬虔派。敬虔派,就是讲到我们:我们敬虔爱主的家庭教会、福音派教会 等等。

我们没有讲下去之前,我先解释一件东西。历史证明,爱主的、注重祷告,传福音的, 敬虔的,基要的、福音派的、家庭的等等的教会,往往是制造不信的自由派神学家的很理想 的温床。我再说一次,保守、敬虔的教会,往往是制造新派神学家的。历史上第一位自由派 神学家施莱马赫,是来自德国的敬虔主义。就是 莫拉維弟兄會 那些教会圈子的。你说这么爱 主的教会怎么产生一些不信的神学家呢?是这样的子:我们来看一个很保守的教会——不一 定是华人的,英国、美国都有的,男女分开坐的。我以前的教会没有那么的保守,但是当开 始有主日崇拜的时候,男女是分开座的。当然,不可跳舞、抽烟、喝酒不在话下,电影是不 可看的(不过偷偷在家里看电视就是了) ,不讲政治的(在 1950 年代就是支持台湾国民党 的意思——很吊诡的,不谈政治,但是谈反共——我是指五十年前); 世界上的事情不闻不问 的。有一次我大概十岁,跟爸爸去邮局(在香港),我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问:爸爸,什 么叫做苏联啊?我爸爸是宁波人,用宁波话说:嘘,冤家来的,仇敌来的,不能讲,苏联 这个字不能出口的。所以我们从小不知道什么叫苏联,共产主义什么都不懂,然后我到小学 六年级,同学就搞共产了。我有一位左倾的小学同学,我什么都不懂,我也不看那些报纸上 讲的政治,我在神学院泡大的嘛。我爸爸懂,因为他看报纸,但是一看到娱乐版就是这样子: 每次翻过了,一秒钟就看完电影版。这种保守的教会,肯定与自由派的教会一样有很多聪明 仔、聪明女儿嘛!聪明仔问问题的时候,教会不回答,就去基督教书局买书看,就去听外面 的讲座。有些外面的讲座是改革宗的,听完还不满意,再激进一点,就变成理性主义。我认 识一些香港的教会,很保守的,他们的领袖都不知道他们的教会里有十位青年人,在香港福 音派神学院里面,最不福音派那间神学研究院里读夜校。所以教会要教导敬虔,绝对要的, 我们绝对要唱这些悔改认罪的诗歌,要常常让神对付我们;与此同时,要有扎实的真理系统, 把黑白分明。我再说一次,悔改和神学教育是不可分开的。我是指教义神学,教义和悔改是 不能分开的。

从清教徒开始,历史上的复兴运动都是从悔改(我是指基督徒悔改,不是外面的人悔改信主),基督徒里面常常对付罪,加上教义的复兴。圣经发扬光大,真理发扬光大,这两个 结合起来,教会就有真的复兴。如果不是的话,我们那些喜欢动头脑的青年人,就变成自由 派或者最新的后保守福音派,自由派最新的翻版。

我常来新加坡,马来丁亚。香港跟马来西亚,在历史上证明,都出产了好几十位非福音 派的神学家,都是来自福音派教会的。中国这种非福音派的福音派神学,已经从大城市—— 我是指在家庭教会——开始在蔓延了。有的是因为从美国回来,从富勒拿了博士回来,召开 一些传道人的联会,彼此帮助、按立牧师的。这种活动是很好的,但是那些神学观念(圣经 是有错的)都已经歪了。有的是从新加坡读完神学回到浙江,那令老人家以后都不要派年青 人出来到这些地方读神学了——当然不是指金陵神学院,当然不是。

敬虔的教会,会出产新派神学家的,很重要的一点。所以我为什么老是给你们泡在康德、 施莱马赫、黑格尔、黎敇尔、巴特,为什么?你要知道,不信的神学是怎么走过来的。王明 道先生已经警告过我们了:圣经如果跟我有不同的话,是我错,不是圣经错。但你要知道这 个所以然。黑白要分明。

现在我们来看,宗教之所在地是感情,在神秘主义和敬虔派里面表达出来了。

浪漫主义

什么叫浪漫主义?就是一种奔放的感情生活,来取代、来反对一种注重形式的、死硬的古典 主义,就是路德宗、改革宗等等。年青人都喜欢奔放的感情,在中、港、台过去四十年,就 是差不多 1970 到现在,存在主义的小说跟书是非常畅销的,到目前还是。奔放的感情生活, 反对那种死守不变的古典主义。当然,这种浪漫精神,就促进了这种感情宗教观,施莱马赫 就是这种观点的佼佼者。 施莱马赫说:宗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感觉到那个无限者,感觉到依靠他;不是信靠一 个有位格的神,好像我们圣经里面说的,不是的。乃是感觉到依靠那个宇宙(就是宇宙就是 神,神就是宇宙), 这个是泛神论。你说为什么要知道泛神论?因为现在新纪元运动,就是 讲这个的:神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神。宗教就是感觉到我依靠这个宇宙的整体,宗教就是感 觉,宗教就是依靠那个绝对的、无限的什么的。我说 绝对的什么的无限的什么的——the absolute, the infinite,它后面没有一个字的,他把形容词当作名词用的。宗教就是感觉依 靠那个绝对的____。宗教就是感觉到人依靠那个无限的___。无限的是什么?是不是上帝? 你可以叫他做上帝,你叫他做宇宙也可以,天人合一嘛!天人合一不是基督教的信仰。华福 会歌里面有的,那四个字我不唱的。神人和好是圣经的道理,天人合一不是。神跟世界合在 一起,你依靠祂。

人在宗教里感觉到他与这个绝对的合为一体了。宗教是纯感觉,从思想隔开的,也是 从道德行动隔开的;是一种温馨的、亲密的,直接的感受到,无限的在有限的里面,永恒的 在受时间限制的里面,感觉到依靠着这个整体(dependence on the whole)。是不是说来说 去很含糊、很模糊?就是这样子,要模糊。感情嘛,不是讲理性嘛。

伯克富现在来批判了。他说:毫无疑问地,感情在宗教里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把宗教 完全当作是感情,就错了,更错的乃是把感情当作是宗教的来源,好像施莱马赫这样子。

 施莱马赫的宗教观是完全主观的,他认为宗教完全是人的因素做成的。施莱马赫完全忽 视了宗教是回应绝对真理的——在人的感情里面。问题是这个感觉是感觉好还是感觉不好, 而不是它是真还是假,而宗教里面真、假是最重要的。施莱马赫说:真的宗教、真的敬虔不 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也是知识,也是意志上的道德行动。这些都是在知、情、意这个层面 里做文章。没有错,但是批判得不够很深。施莱马赫的那种宗教感情,是因为康德把宇宙打 碎了。通过理性科学,在宇宙里面找不到真理,所以就跑去找感情去了,那是康德后的施莱马赫所带来的。伯克富说,不但如此,这种宗教观,很容易让宗教感觉和审美观混为一谈。

 1915 9 15 日,《新青年杂志》诞生了,陈独秀是主编,当时他在上海,还没有在 北京大学,到 1617 年才出任北大的文学院教务主任。在 1916 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在 1915 1919 年这四年的《新青年杂志》 ,也就是五四运动最影响青年的杂志(毛泽东也读 《新青年杂志 》的) 。在《新青年杂志》里,蔡元培(北大院长)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以美 育代替宗教》 :用审美、用艺术的教育代替宗教。这个完全是来自施莱马赫,然后施莱马赫 之后的费尔巴哈,就是马克思之前,施莱马赫之后的几位思想家。

伯克富说:这种以感情当作宗教的本质,就把宗教和审美观,宗教和艺术就混为一谈了, 还有,不单是在抽象的理论上带来影响,在实际生活上也带来影响的。有些人认为,宗教只 不过是情感的享受,对女人很好,男人就没有用的。我想,20 世纪上半的确有很多人这样 看:宗教是搞感情的嘛,唱一唱什么在花园里哪,很美,男人就不要了。当然这不是每一 个世界上男人的看法,不过太过注重感是有它的偏差,都是跟实际生活脱节的。对那些生活 中严肃的问题,或者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对思想也没有意义,也不能决 定人应该要怎么生活。一个基督徒在他的心、他的感觉上做基督徒,但是在思想上完全是异 教徒。这些都是伯克富当时在 1930 年代的回应。我们今天也可以这样说,这种注重感情, 以感情当作是宗教本质的说法,是会带来很大问题的。但是不一定是像他们这样说,可能今 天的问题是成功神学:我要感觉到信了耶稣,就会升官、发财,有病一定得医治等等。

下面伯克富就来回应,他说,正统的基督教讲到宗教,我们在神面前的敬虔是在心里面。是什么呢?心这个词,在圣经里面的用法是非常有弹性的,有广义的,有狭义的。心就 是整个人(the entire personality of man),一个会受外界影响的人,一个有知、情、意的 人。这是是圣经对 的看法。我这样说好了:圣经里面讲到心,可以说等于是整个人的灵 魂,知、情、意。有的时候,心也是指情感,两种都有的。甚至乎心也是指理性,也有的。 所以心可以指知、情、意,心可以是指理性,心可以是指情感。灵魂这些字也是的,灵、魂, 这些词,它们的用法也是很有弹性的。所以,当我们说宗教是出发于人,就是指整个人 的意思。

上帝按照祂的形象造人,上帝的形象在人里面,那个就是宗教的根源。发出来就是人的 才干,人的能力等等。人必须以整个人,尽心(整个的灵魂,整个的思想)来爱神。他要把 人整个人(身体、灵魂)都献上给上帝,包括他的恩赐、才干,还有在生活上各种的人际关 系等等。所以宗教是包涵了整个人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情感、一切的决定。宗教是来自人的 心,所有人的灵魂的知、情、意的能力,都在那里结而为一的。下面我们有很多的经文,列 出在我们的大纲。

 现在我们来引用两位巴文克的其中一位,J.H.巴文克,他说宗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下 降到人性的那个核心那里,在那里真正的人的宗教能力被醒觉了,我们就处理人自己。人的 灵魂在那里影响他,人在世界上是被囚的。是被世界关住了。人现在要上升,要问:我要回到我的天父那里。  这位 JH 巴文克,他在荷兰做了很久、很多年的宣教士,对印度教等 等都很熟,所以他用一些比较文学的方法来表达。

现在我们来看:
 C. 宗教的源起 The Origin of Religion
这里有三种说法:历史的、心理的,神学的。进到这里,我们就进入到宗教研究的范围。

宗教研究,17 世纪清教徒时代,比较少欧洲人研究宗教,因为只有基督教、犹太教、天主 教。到了十八世纪,有一些哲学家比如 Leibniz,就知道了孔子。所以 18 世纪欧洲人不但开 始研究中国的儒家,也开始研究那些他们认为是野蛮的、蛮族的宗教。到了 19 世纪的时候,欧洲人研究宗教就用了进化论:野蛮的就是低等的。然后慢慢的,人的宗教,慢慢地进化。 到了 19 世纪末,到中国的宣教士,他们对世界宗教的看法,也脱离不了这种受到进化论影 响的观点。

我再说一次:18 世纪,欧洲人开始对野蛮的非洲、海洋群岛的这些民族,新几内亚的 这种宗教开始发生兴趣。了 19 世纪,多多少少用进化论的角度来研究宗教历史,而进化论 的观点就很容易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连在一起。凡是不是白人的宗教都是野蛮的嘛!都是 野蛮的。圣诗里面也有一些这样表达的,我不晓得我们的诗歌里有没有……我们看看 338 , In Christ There is No East or West《在基督里是不分东西》 。这首诗歌没有用上这些字,有 可能都已经把它删掉了。《耶稣普治》也有这种的味道,就是说,海洋群岛的,还有异教蛮 族的,和有文化的,都来拥戴耶稣为王,这首歌没有。

新派、自由派的宣教士,大概到 1930 年代就领头,首先不再用 野蛮这种词来形容非 洲、亚洲的文化。他们开始看到教会在中国、印度、非洲等地已经兴起了,所以我们要用的 标签就是中国的、印度的、非洲的,而不是野蛮的、落后的。我们中国人、华人也不例外。 我们这种大中国主义,广东话说所有的非华人是 番鬼佬。番是野蛮的,鬼就根本就不是人, 对不对?所以跟西方的帝国主义,一点都没有两样的。

我们怎么去看宗教呢?我们怎么去判断不同的文化?我们可能不是受进化论的影响,我 们是不是受这种大中国主义、华夏的中国的影响?别人都是蛮族,红毛,对不对?基督徒 都是 二毛子。这种观念,没有这么简单地能离开我们的思想。所以下一节我们就要讨论历 史的研究宗教的方法。这些都是你听了之后,会觉得奇奇怪怪的东西。但是请记得,在今天 的大学,从西方传到中国,宗教系里面研究宗教,就是按照这些理论,至少他们会把这种 理论走过一遍。然后问我们今天用怎么样的手法来研究佛教,道教、儒家、印度教、回教、 基督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