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林後一23~2:4
哥林多後書, 聖徒歸正長老教會講道大綱
牧師:John Sawtelle 駱鴻銘編譯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19/01/john-sawtelle-httpsplus.html
https://www.facebook.com/peddrluo/posts/10153035550179653?pnref=story
http://www.sermonaudio.com/sermoninfo.asp?SID=15151047287
https://www.facebook.com/peddrluo/posts/10153035550179653?pnref=story
http://www.sermonaudio.com/sermoninfo.asp?SID=15151047287
上週美國有一個超大型的所謂新加爾文主義的教會關門了,原因是教會的牧師濫用職權。結果是會眾有許多人受到傷害。但是重點是,當牧師和會眾不看重上帝關於如何在教會中行事為人的話,對教會事工的破壞就是無可避免的。
牧師與會眾之間的關係是今早經文的重點。中今天的經文中,保羅為自己辯護。在對抗假教師的控告中,保羅訴諸他與哥林多教會的牧養關係,因此為我們提供一個牧師與教會關係的模型。我們會看到這個關係的三個主要成分:不受轄制的自由,互相的喜樂,以及兄弟之愛。
I. 牧養的監督必須沒有轄制
A. 經文背景
1. 保羅在17節說明假教師對他的職事的控告:反覆不定,忽是忽非。
2. 和其他觀念的關聯
a. 我豈是反覆不定呢?
1) 反覆不定
猶豫不決,不願意堅定立場。這會讓真理變成一個浮動的標的。
2) 保羅否認這個控告
b. 忽是忽非?
1) 一下說是,一下說非
假教師指控保羅的話是體貼肉體(新譯本;和合本:從情慾起的)。
「肉體」:和羅馬書第七章一樣,是和「屬靈相反的。
屬肉體:根據敗壞的本性的軟弱,敗壞,思想、態度、動機。
屬靈:來自聖靈的能力的,純潔的,思想、態度和動機。
假教師的控告:保羅是體貼肉體,因此他的話是互相矛盾的,模棱兩可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這樣做是出於自私,只是為了吸引人注意他,而不是要人注目基督。
3. 這個控告主要的根據:他的旅行計劃
15-16節。
a. 哥林多—馬其頓—哥林多
這和林前十六5-6的計劃不同。
以弗所 – 馬其頓 – 哥林多
事實是:保羅沒有按照他的旅行計劃
相反:保羅直接到了哥林多。
1) 他直接從以弗所到了哥林多
2) 林後一16似乎暗示,保羅告訴哥林多人人,他會回到哥林多,然後從哥林多到馬其頓。
然而,保羅卻到了大數,然後去了馬其頓,根本沒有到哥林多。
保羅因此被控告是反覆不定。
4) 18節,保羅開始為自己辯護。
保羅的回應:1) 神學的回應(18-22節);2) 實際的層面(一23~二4)。
B. 拒絕牧養上的轄制
1. 保羅說明他改變計劃的原因:
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 (2Co 1:23)
a.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 (2Co 2:1)
我自己決定了,到你們那裡去的時候,不再是憂愁的。(新譯本 ;2Co 2:1)
1) 我再到你們那裡去的時候不是憂愁的
學者認為保羅只到過哥林多兩次,這是根據路加的記載:徒十八、廿。
傳統的看法有兩個問題:1. 林後二1暗示,他前一次的訪問是有憂愁的。但是在使徒行傳十八章沒有提到這點。2. 林後十二14和十三1-2,保羅一共提到三次造訪,說明使徒行傳的記載是不完全的。
因此有理由相信,這個在憂愁中再去哥林多,是發生在使徒行傳十八和廿章之間。
保羅寫了林前,然後出乎意料地去了哥林多,因為他從提摩太(剛剛從哥林多返回到以弗所)那裡得知,哥林多有些問題。林前曾提到,保羅差提摩太帶著哥林多前書到哥林多。當提摩太把這封信帶到哥林多,他注意到一些嚴重的問題,並且在回到以弗所時告訴了保羅。因此,保羅改變他在林前十六5以下所說的計劃,直接到哥林多來處理這些問題。
2) 問題是:在這個第二次訪問時,情況變得更糟糕
二1,保羅說他不想再次帶著「憂愁」到那裡。
保羅是指他到哥林多時給哥林多人帶來的憂愁。理由見第2節。
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
(2Co
2:2)
這是指保羅在哥林多曾經有過一次痛苦的旅行。他不想讓這事再發生一次,因此,他沒有再去訪問他們,而是給他們寫了一封信——如今已經遺失的信。
b. 保羅說他改變計劃的原因是要「寬容他們」(一23)。
1) 寬容:
意義不明確。
最基本的,保羅不想升高他們之間的緊張關係。
2) 「我呼籲上帝給我的心作見證」
保羅認為問題不在於反覆不定,而是擔心過分的面質會摧毀他們的關係。
3) 誓言本身
Poole說這是一個完美的誓言的形式。
C. 保羅明確否認他作為一位牧者是在轄制他們
24節: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
1. 保羅不要他們誤解23節說的「寬容他們」。
加爾文和賀智都暗示這種說法會讓哥林多人誤解保羅在運用他的使徒權柄轄制他們的良心和信心。
2. 保羅說這話是反映一種牧師與會眾關係的理想模型:沒有轄制。
加爾文說:信心(信仰)只臣服於上帝的聖言,而不受人的轄管。
b. 這是聖經一再重覆的原則
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1Pe 5:3)
1) 耶穌也說過,不可轄制:
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Mat 20:25-26)
耶穌禁止牧者用蠻力來統治人。
原因是:用權勢壓制人,會讓人覺得他們是盛氣凌人,作威作福。
2) 而是作群羊的榜樣
基督徒領袖是以十字架為榜樣:自我犧牲,服事別人(太廿25-28)。
理想的關係的第二個元素:
II. 彼此的喜樂
我曾把這事寫給你們,恐怕我到的時候,應該叫我快樂的那些人,反倒叫我憂愁。我也深信,你們眾人都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 (2Co 2:3)
A. 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人,而不是去拜訪他們
1. 保羅說他沒有造訪哥林多是不想帶給他們痛苦,因此只寫信給他們
2. 這封信不是哥林多前書,而是已經遺失的一封信。
a. 保羅在林後二9說:
為此我先前也寫信給你們,要試驗你們,看你們凡事順從不順從。 (2Co 2:9)
這封信的內容包含一些教訓。如果他們順從,就證明他們的關係有穩固的基礎。
b. 在七8,他提到這封信曾叫他們憂愁。
c. 在十10,保羅說這封信很沉重。
保羅沒有當面問責於他們,而是寫信給他們。
3. 這封信是要讓哥林多人悔改,以便當保羅回來時,他們的關係會得到堅固,不再需要糾正和責備。保羅在第3節說,他就不需要再因那些應該叫他快樂的人而憂愁。
B. 牧師會眾的關係應該是彼此的喜樂
1. 兩種方式來表現
a. 第3節:他不必因那些應該叫他快樂的人憂愁。
b. 你們眾人都以他的快樂為快樂。
2. 彼此的喜樂是行事為人都順服主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 (3Jn 1:4)
a. 約翰和保羅都說到與聖徒分享快樂
b. 約翰說:他最大的喜樂是他們「按真理而行」。
c. 這正是保羅的意思。
證據: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2Co 1:24)
1) 保羅沒有轄管他們
2) 保羅說,我們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站立得住是基督徒喜樂必要的條件。
賀智說,保羅的職分是與他們合作,促進他們屬靈的健康。
3. 彼此的喜樂是一種彼此的信靠,共同實踐聖經所啟示的基督信仰。
牧師和會眾要同心一致,委身於聖經所啟示的信仰,並加以實踐。這是一個健康的教會所必需的。
C. 應用
約叁4:按真理而行
按真理而行的三部曲:認識真理 – 相信真理 – 活出真理。
斯托德:在認信和實踐,信條和行為之間沒有不一致。所知與所行整合在一起。
彼此的喜樂是建立在這種整合之上。
不要只是作理論家,而是要在我們的信條、教會治理和崇拜上實踐出來。
缺乏整合,就會產生傲慢和屬靈的不成熟,最終導致分裂。
教會分裂常常是這樣導致的:動機一開始是好的,想要追求真理。認真的研究,熱情的討論,認識教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追求知識變成目的本身,結果就產生傲慢。
他們研究聖經的目的不是為了愛鄰舍。吹毛求疵的結果是把高舉自己,自以為比別人都懂。
這種理論上的傲慢就導致不成熟,然後造成分裂。(這一段可以仔細聽,很生動!)
理想的教牧關係的三個元素:
III. 教牧的勸誡應出於愛,而不是個人的敵意,或為了製造痛苦和憂傷。
A. 保羅說他勸誡的信是為了表達他對哥林多人的愛。
1. 這封信是代替他親自的造訪
二1:保羅不去是為了不讓他們憂愁
二3:因此他以寫信代替。
目的是質問他們的罪,希望他們悔改,以修復他們的關係。
2. 那是一封很傷感情的信,因此保羅在這裡澄清,這不是為了要讓他們憂愁。
二4:「我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
3. 「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
a. 保羅強調這不是要讓他們憂傷,而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他對他們的愛。
b. 「格外」:意思是更豐富地。
保羅說他對他們的愛特別豐富。
c. 這封責備的信是為了加強他們之間的愛。
d. 責備的目的是為了他們的好處,是出於愛他們。
B. 保羅說他寫這封信的方式
保羅說:「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寫信給你們……」(2Co 2:4)
1. 「心裡難過痛苦」
a. 「難過」:和一8的「苦難」是同一個字。
b. 痛苦:極度的痛苦,苦惱
c. 保羅表達他很強烈的感情
2. 多多的流淚。
因為哥林多人的罪需要被糾正,這些罪對靈魂造成很大的傷害。他的信息有可能被誤解,反而使他們的心更硬。
保羅表達他教牧上的關心與兄弟的愛。
他的勸勉是出於愛,是為了他們屬靈的健康,為了醫治、更新,而不是為了傷害,帶來痛苦。
C. 應用
保羅說明,教牧的勸誡是從真正的兄弟之愛和對聖徒的關心而來的。
1. 牧師以愛心勸誡,不是為了消氣,或傷害。不是為了轄制。讓會眾出於懼怕而順服。
真正的教牧勸誡乃是出自兄弟之愛。
2. 但是如果基督徒真的犯罪,他們需要人的勸誡和責備。他們必須明白這些勸誡和責備不是為了挑剔和批判。
a. 所有的教牧勸誡都不應該濫用。
有些牧師喜歡用情感和心理上的操控。
b. 另一方面,牧師出於愛的責備也是必要的。
這個見證是真的。所以,你要嚴嚴的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 (Tit 1:13)
若犯了罪,教會會員要有接受責備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