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子是自存的吗?
文|曾劭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111585001365&id=512806364
有個關於西方(拉丁)基督教正統三一論的問題,很多人會答錯。
問:聖子是自存(a sé)的嗎?
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
然而,嚴格來說,這答案是錯的。西方正統認信,聖子的本質是自存的,此乃三一上帝的本質。唯有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較不嚴謹地說「聖子是自存的」。但「聖子」一詞是指位格,而非本質。西方正統認信,聖子的位格並非自存。
換言之,自存的是三一上帝,是聖子與聖父、聖靈共有的本質(essentia、substantia、divinitas),不是上帝任何在其自身的單一位格。我們可以說「聖子是自存的上帝」,可以說祂的本質是自存的,卻不能說祂的位格是自存的。
亞他拿修信經論及聖子,有這麼一句話:「祂是神,在諸世界之前受生,出於聖父的本質」(Deus ex substantia Patris ante saecula genitus)。
此處 "ex substantia Patris" (出於聖父的本質),是西方基督教持守的正統。此正統否定了聖子在其自身的自存性(aseity)。
當加爾文用"autotheos"(自身即上帝)形容聖子時,當時的正統三一論神學家曾指控他犯了三神論的異端。為他辯護的,不是別人,居然是
Bellarmine。加爾文究竟是否接受 ex substantia Patris,在當代加爾文研究中仍是學者辯論的議題。
後期改革宗神學則清楚提出了 communicatio essentiae (本質相通)的教義,在改革宗正統時期成為具有規範性的教理。這教義其實就是從亞他拿修信經來的:聖子的本質並非自有(of
himself),而是出於聖父的本質(ex substantia Patris)。是聖父將祂的本質傳遞(communicate)給了聖子。
但這並不是否認聖子的神性與父同等,也不是否認聖子與父同永恆。這更不是說,聖子本來沒有神性,是聖父把神性給了聖子。這「傳遞」乃是「分享」的意思,用以表達「受生」:這是一種永恆、動態、必然、不變的行動。聖子並非一次受生,就被生下來;聖子乃是永遠、恆常地受生於父。
父將自己本質分享給聖子,也是永遠、恆常、必然地。因此,聖子的神性雖非「出於自己」,聖子卻永恆而必然地擁有「出於聖父」的神性。
子恆在,如父恆在。子必然存在,正如父必然存在。但位格卻非「自存」。
否認子的自存性,是要強調,上帝必然是三一、永恆為三一,任何一個位格皆不能只在其自身而存在,必須為另外的位格存在。子不能沒有父,父也不能沒有子。沒有父,子就不是子;沒有子,父就不是父。若非三一,上帝就不是上帝。當然,這「若非」的假設本身並不成立,因為上帝不可能不是上帝。
亞他拿修信經並非亞他拿修所寫,而是西方基督教在奧古斯丁三一論的基礎上寫成的文獻,因此communicatio essentiae、ex substantia
Patris必須在奧古斯丁三一論的框架下去明白。
在奧古斯丁的三一論當中,上帝的自存性與三一性乃一體兩面。奧古斯丁指出,約翰說上帝是愛(「神就是愛」)。愛必然有三個要素:付出愛的、被愛的、愛的行動。若沒有愛的對象,就沒有愛的行動,也就沒有愛的主體。那麼,上帝所愛的對象何在?如果沒有這對象,上帝就不是愛了;以此類推,上帝若無任何行動對象,祂的一切屬性就都是空泛而不存在的,因為祂的屬性都牽涉行動、關係。
上帝不需要祂之外的對象來愛、來滿足祂的任何屬性,因為祂是三一者。祂自己就是愛的主體、愛的對象、愛的行動。如此,「自存」的乃是三一上帝,而非上帝任何位格在其自身。
以此三一論理解之,聖父乃是生出者,而聖子乃受生者。聖父以聖子為對象,分享祂完整的本質。只有在此本質的分享、相通之中,我們才能理解上帝為自存者。
(這對康德是個強而有力的回應:康德「物自身」的不可知性,跟他所述「內在屬性」與「關係屬性」之隔閡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