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基督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基督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4-14


基督論課程1/20 |曾劭愷博士


01 基督論的基本原則
https://yibaniba.blogspot.com/2020/06/1320-httpswww.html
14 不認識罪的救贖主(下)
19 聖靈與基督
20 基督的榮面


收藏|| 曾劭恺:基督论讲座(语音微信全集)


至於課程第一講關於「聖子的第二位格」的口誤|曾劭愷
https://www.facebook.com/alex.s.tseng/posts/10158765917841365

最近有人在討論我在好消息電視台「空中聖經學院」錄製的基督論課程,這套課程也被製作成「多媒體聖經學苑」當教材。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說明我在影片中所使用的一個新約詞彙翻譯,現在已經不再使用,而是採取了另一個翻譯。
 
至於課程第一講關於「聖子的第二位格」的口誤,我已多次說明,且以此為例,解釋(一)聖靈默示聖經時以及(二)基督按人性說話時,聖經作者及基督都不會有這類筆誤或口誤。這種英文稱為slip of the pen的錯誤,正常人也不會拿來做文章,討論起來沒有什麼意義。
 
我在這裡要公開說明的,是我在13-16講當中,提到羅馬書三25 λαστριον時,使用了「挽回祭」(propitiation)的翻譯,但我後來讀了G. K. Beale的《新約神學》,發現「施恩座」(mercy seat)的翻譯不但在原文、解經上都更加合理,而且也更加符合我在那套「基督論」課程中討論救贖之工時所使用的基督中心論原則(這套原則出自Geerhardus Vos,由Sinclair FergusonRichard Gaffin加強)。在神學上,正如Beale所言,expiation(除罪祭)完全忽略說上帝的公義必須被滿足,但propitiation這個源自異教的概念也無法說明上帝的憤怒如何能夠轉移到替罪的祭牲身上。Beale指出,羅馬書三25是在講贖罪日(Yom Kippur)的「施恩座」(mercy seat)。George HunsingerBrazos Theological Commentaries的《腓立比書》當中,也採取了新約學界的這個見解,而兩人在神學上的解釋可謂不謀而合。這是指至聖所中約櫃的施恩座。一旦用這個概念,就能同時把「除罪」跟「挽回」的概念建立在「與主聯合」的奧秘之上,而罪的轉移也不再會造成律法上的不公義問題。這可以說是VosGaffin的路線的最佳解釋。我在課程中所表述的神學立場沒有改變:上帝的公義必須得到滿足,而這在乎刑責。基督的救贖之工誠然是替代受刑。而「施恩座」比「挽回祭」更加全面地體現這套救贖神學。Beale在解經及原文方面說服我放棄恩師J. I. Packer過去所堅持的「挽回祭」這個翻譯,接受另外一個行之有年的翻譯,即「施恩座」。(這翻譯也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看見羅馬書的舊約預表內涵,並體現出羅馬書跟希伯來書如何相互呼應)。
 
過去幾年,我已經多次在課堂上講過這觀點的轉變,但一直沒有用文字或影片發表,故特此說明。至於解經及原文的論證,請自行參考Beale以及他所使用的相關文獻(不一定在行文中直接引用)。如果對他的論證有問題,請不要找我。
(至於來二17、約壹二2、約壹四10,用的是另一個字,在相關框架下表達了不同的概念,或許仍然可以翻譯為「挽回祭」。但Beale Vos的脈絡下建立的詞彙框架顯示,Packer所說的「福音的核心」,不應該是挽回祭了,而應該是更根本的施恩座)。


 
「施恩座」「挽回祭」propiti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alex.s.tseng/posts/10158765917841365
 
最近有人在討論我在好消息電視台「空中聖經學院」錄製的基督論課程,這套課程也被製作成「多媒體聖經學苑」當教材。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說明我在影片中所使用的一個新約詞彙翻譯,現在已經不再使用,而是採取了另一個翻譯。
 
至於課程第一講關於「聖子的第二位格」的口誤,我已多次說明,且以此為例,解釋(一)聖靈默示聖經時以及(二)基督按人性說話時,聖經作者及基督都不會有這類筆誤或口誤。這種英文稱為slip of the pen的錯誤,正常人也不會拿來做文章,討論起來沒有什麼意義。
 
我在這裡要公開說明的,是我在13-16講當中,提到羅馬書三25 λαστριον時,使用了「挽回祭」(propitiation)的翻譯,但我後來讀了G. K. Beale的《新約神學》,發現「施恩座」(mercy seat)的翻譯不但在原文、解經上都更加合理,而且也更加符合我在那套「基督論」課程中討論救贖之工時所使用的基督中心論原則(這套原則出自Geerhardus Vos,由Sinclair FergusonRichard Gaffin加強)。在神學上,正如Beale所言,expiation(除罪祭)完全忽略說上帝的公義必須被滿足,但propitiation這個源自異教的概念也無法說明上帝的憤怒如何能夠轉移到替罪的祭牲身上。Beale指出,羅馬書三25是在講贖罪日(Yom Kippur)的「施恩座」(mercy seat)。George HunsingerBrazos Theological Commentaries的《腓立比書》當中,也採取了新約學界的這個見解,而兩人在神學上的解釋可謂不謀而合。這是指至聖所中約櫃的施恩座。一旦用這個概念,就能同時把「除罪」跟「挽回」的概念建立在「與主聯合」的奧秘之上,而罪的轉移也不再會造成律法上的不公義問題。這可以說是VosGaffin的路線的最佳解釋。我在課程中所表述的神學立場沒有改變:上帝的公義必須得到滿足,而這在乎刑責。基督的救贖之工誠然是替代受刑。而「施恩座」比「挽回祭」更加全面地體現這套救贖神學。Beale在解經及原文方面說服我放棄恩師J. I. Packer過去所堅持的「挽回祭」這個翻譯,接受另外一個行之有年的翻譯,即「施恩座」。(這翻譯也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看見羅馬書的舊約預表內涵,並體現出羅馬書跟希伯來書如何相互呼應)。
 
過去幾年,我已經多次在課堂上講過這觀點的轉變,但一直沒有用文字或影片發表,故特此說明。至於解經及原文的論證,請自行參考Beale以及他所使用的相關文獻(不一定在行文中直接引用)。如果對他的論證有問題,請不要找我。
 
至於來二17、約壹二2、約壹四10,用的是另一個字,在相關框架下表達了不同的概念,或許仍然可以翻譯為「挽回祭」。但Beale Vos的脈絡下建立的詞彙框架顯示,Packer所說的「福音的核心」,不應該是挽回祭了,而應該是更根本的施恩座)。

 




2017-11-16

基督论

摘自《基督教护教学》 (Christian Apologetics) P.30-31, 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
第一章 基督教真理的系统  系统神学之基督论
作者: 范泰尔Cornelius Van Til翻译吕沛渊

现在我们有了知识交流的两点。然而,既然罪已经进入世界,我们就不能看见「基督教观点]的全貌,直到我们能看见上帝与人在分开之后是如何復和的。上帝与人復和的唯一方法,是上帝赐救恩,使人与上帝重聚。基督来是要领人回归向上帝。

1,基督的位格

为要达到此目的,基督必须是真神。因这缘故,教会强调基督是上帝的位格,并非人的位格这一事实。祂是「本体的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是与圣父完全同本质的,所以是从永远就与圣父同在,在道成肉身时祂取了人性。

这并非指:祂放下了祂的神性,变成了人的位格。这也不是指:祂变成了「神——人」位格,神性与人性溷合了。甚至当祂在伯利恒马槽时,祂仍是上帝的位格,然而,上帝的位格在己身取了人性,与其神性紧密的联合。《迦克墩信经》为要表明这一切的真理,就说:在基督裡,神性与人性的联合,是不溷乱的,不改变的,不分开的,不离散的。前两个形容词保障真实教义「神人二性绝不可溷乱」;后两个形容词保障真实教义「神人二性是真实的联合」,虽然前两个形容词所坚持的区别是存在的。

在此要注意的是:此「道成肉身」观是完全符合上述的「神论」与「人论」。如基督真是「本体的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祂享有上帝的属性。另一方面,祂的人性是上帝所造的人性。因此,甚至在道成肉身时,基督并未溷合了「永恒」与「现世」。「永恒」必须一直是独立于「现世」之外之前。

以上叙述基督的位格,此外也必须略述祂的职分。

2,基督的职分

基督是真先知,祭司,君王。《威敏斯特小要理问答》(West Short Catechism)第24问:「基督如何执行祂的先知职分?」答案是:「基督执行先知职分,是借着祂的道与灵,启示我们上帝的旨意,叫我们得救恩。」当人成为罪人时,人为自己设立了虚假的知识理念,即人失去了真智慧。在基督裡,人重新恢復真知识。在基督裡,人明白了自己是上帝所造的,人不应寻求自创,全括的知识。基督是我们的智慧。祂是我们的智慧,不单是说祂告诉我们如何上天堂,祂是我们的智慧,也包括教导我们真知识,即我们所应知道的一切真知识。

《要理问答》又问(第25问):「基督如何执行祭司职分?」答案是:「基督执行祭司职分,是一次献上自己为祭来满足神的公义,并且使我们与上帝和好,并且不断为我们代求。」我们不需在此细谈,只要指出:基督的祭司工作,不能与他的先知工作分开。基督不能赐给我们对上帝与宇宙的真知识,除非祂是祭司,为我们代死。知识的问题是伦理的问题。对上帝有理论上正确的知识却不爱上帝,这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鬼魔就是此点的写照。然而,圣经裡说到「认识上帝」的意思,就是「认识与爱上帝」,这才是对上帝有真实的认识。其他一切对上帝的认识,都是虚假的。

第三,《要理问答》(第26问):问到:「基督如何执行君王职分?」答案是:「基督执行君王职分,是制服我们归向祂,治理并保护我们,并且制服与得胜祂与我们的一切仇敌。」 再次,我们看见:基督做为君王职分的工作,是与其先知和祭司工作有机能性的连接在一起的。为要赐给我们真智慧或知识,基督必须制服我们。祂为我们死,以制服我们,如此就赐给我们智慧。唯有借着强调基督各层面工作的关联,才能在知识问题上避免将理智与道德作各种机械式分割。

非基督教思想的「基督」是假想「自主之人」的投射。此「基督」甚至被说成「全然另一位」,正如「非基督教思想」的「神」有时被说成是「全然另一位」一样。然后,「基督」据说是赐下上帝的客观启示,为上帝的名,也奉上帝的名以权柄说话。即便如此,本质上来说,此「基督」不过是人心思的投射,是人为自己所设的理想。

既然这样的「基督」已被高抬,就被说是「成为肉身」,降卑自己以致于死。但是此降卑至死,是为了要使人升高。所以,就宣称:「在基督裡」所有人都得救了。

要注意的是:在此看法中,构成论述的主题是「普遍性实体」,包括基督与人。是这「普遍性实体」经历了那过程。根据巴特的说法,整个上帝(全然另一位的上帝)与人同死,然后提升人(人类)与自己一同死脱离死亡。

根据此实质上是「一元论」的体系,人一直仍是自己的先知,祭司,君王。基督的工作,在其降卑与升高的状态中,是人自己的工作。人仅仅是用了基督与上帝为理想,为要藉此来实现人自己的理想。而这些理想的始与终,都是在人自己裡面。

可想而知,罗马天主教的基督论,是此「非基督教」的观念与「基督教」观念的杂烩。只要「普遍性本体」观念在天主教掌握,天主教就不能忠于《迦克墩信经》。天主教必定会(也的确是)在实体上溷乱了基督的二性。带来的结果是,基督身为先知,祭司,君王的工作都降格贬值,很像上述的非基督教的立场。基督身为先知,却不能有上帝的权柄,为上帝说话,也不能掌控整个实体界。本体就某程度而言,与「祂是上帝」无关。所以,祂不能经由写成的「圣经正典」说话。如果祂能够的话,祂的说话也必须以教会的「现存声音]来作媒介传达给人。那就是说:必须以「教皇的声音」做媒介,教皇是对「普遍性本体」有洞见的专家。

基督身为祭司,却不能献上定案的祭,来满足上帝的公义:「普遍性本体」内有其「不定性」,以致不可能有定案的祭献上。所以,基督的献祭必须是一过程,是「普遍性本体」过程的一部分。

基督身为君王,却不能治理与保障我们,要借着权威的「现存声音」在教会中说话。天主教未以「创造主与受造物有所区别」作为其思想基础,导致堵塞了上帝命令之声。天主教神学中,受造物并未清楚的面对祂的上帝。所以,上帝的命令也并未以毫不含煳的方式临到祂。既然在「普遍性本体」内有不定成分,所以连上帝也不能借着基督的献祭,彻底得胜邪恶。邪恶在人身上与里面一直具影响力。基督不能保护属祂的人得胜撒旦。当祂说撒旦的国度不能胜过上帝的国度时,祂还不足够明白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潜能」绝不可能变成完全是「事实」。

所以,看来只有在「抗罗宗」(或称为更正教,新教或基督教)的立场,才能以圣经之基督的位格与工作,来对付属血气的人。

最后,为要完整描绘「基督的工作」,还需简述「救恩论」,「教会论」,「末世论」。